浅析盘河镇马铃薯种植现状及对策

/ 3

浅析盘河镇马铃薯种植现状及对策

马永艳1, , 蒋伟2

1.昭阳区盘河镇农业农村和集体经济发展中心  云南昭通  657000;

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云南昆明  650205)

摘  要:本文介绍了盘河镇马铃薯的种植现状,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发展盘河镇马铃薯的几点对策,以期指导当地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马铃薯;种植现状;对策[1]

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块茎作物。因其经济效益高、丰产性好、适应性广、营养丰富,在我国广泛种植。特别在土地贫瘠、干湿季分明、有效光照时间不足的冷凉山区广泛种植。昭通市是云南省马铃薯主产区,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00万公顷。盘河镇处在横断山脉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属高山冷凉气猴,是马铃薯生产区域的典型代表。

盘河镇地处昭阳区城北28千米,东与彝良县洛泽河镇接壤,北与大关县玉碗镇毗邻,西面和南面分别与靖安镇、青岗岭乡和北闸街道相连。境内东、西为高山峻岭,形成全长29千米的狭长河谷。盘河沿谷底由南向北横穿境内注入大关河最高点位于冷家坪村杉木岭,海拔3198米;最低位于五寨村罗汉林,海拔1670米,气候冬春寒冷,夏秋阴湿多雾,高低气温差异大,年均气温约为9.5℃,年降水量1000 mm,无霜期为200~220 d,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非常适合马铃薯种植,但是受当地民族习俗和种植习惯的影响, 使马铃薯产业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和制约。本文通过分析该镇马铃薯种植现状,结合现在马铃薯生产种植技术提出适合当地的几点种植对策,以期助力盘河镇马铃薯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1 盘河镇马铃薯种植现状

1.1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民对马铃薯科学种植认识不足

盘河镇地处二半山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田间道路不畅通,机械化耕作受限,劳动生产率低。水利设施缺乏,农业生产主要是靠天吃饭,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产量不稳定。加之该镇属于少数民族-苗族乡镇,受民族习俗的影响,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马铃薯科学种植的意识薄弱,并且对于良种良法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的掌握有一定难度。如当地农民种植时习惯选用贫瘠的坡地、播种前不进行种薯催芽处理、栽培管理方式粗放、病虫害防控意识弱等,造成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

1.2 品种单一,种薯退化严重

盘河镇无霜期较长,一般选择早春播种生育期较短的品种。但是,目前当地农民以种植生育期较长的会-2号、威芋3号等马铃薯品种为主,且这些品种已种植多年未更换,种薯退化严重、马铃薯病毒积累、抗晚疫病能力弱,常出现植株矮化、丛生、长势弱、叶片皱缩、变小、变脆或出现环斑条斑等,由于农民思想认识不足,加之贫困,无力进行大面积的种薯更换,导致年复一年都是使用自留种进行种植,从而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1.3 重茬严重

马铃薯是忌重茬的作物,重茬种植会导致土壤中有益菌群逐年减少,土壤自身修复能力逐年减弱,有害生物尤其是土传病害病原菌随之增加。但当地农民喜欢重茬种植,不但产量逐年降低,块茎品质明显下降,特别是在病、虫、草害发生严重的年份。另外,重茬种植的马铃薯,由于营养吸收单一,可使土壤中钾肥等含量下降,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造成抗逆性、抗病性下降,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1.4 播种种薯芽块小  

盘河镇农民习惯马铃薯切块播种,为减少用种量通常单个薯块仅留1个芽眼,例如20~50 g的种薯被切为2~3 块作为种薯。薯块越小,所携带的养分和水分就越少,容易导致马铃薯出苗不齐,幼苗生长细弱、生长发育不良,抵抗旱、涝、病虫害的能力较低,影响马铃薯产量。

1.5 播种密度过大,单位面积营养不足

由于受文化和认知的限制,当地农民单纯地认为想要提高产量,就得采取密植的方法,以多为胜,有的密度达每亩6000~7000株。加之高寒山区农户普遍施肥少,造成茎秆细弱,营养不足,不仅不能高产,反而减产。另外,过度密植,施肥量大,则造成相互遮光、茎叶徒长、倒伏甚至枝叶腐烂而减产。

1.6 播种深度浅 

当地农民为了播种和收获时省时省力,通常播种前开沟仅有6~7 厘米,垄沟中坐土后,芽块只能播种在距地面5 厘米左右的地方。栽得过浅,造成结薯外露、青头,地下匍匐茎外露不能结薯。播种太浅,地下茎的深度不够,节数减少,对匍匐茎形成和块茎膨大都不利。抗旱能力差,限制营养吸收。

2  盘河镇马铃薯种植对策

2.1 加强优良品种和种薯的推广使用

通过引进脱毒马铃薯种植示范品种,以高产为基础,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的马铃薯新品种‘青薯9号’、‘宣薯 2号’、‘云薯505’、‘中薯9号’,这些品种整体具有高产、晚疫病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农户接受程度较高,也比较适宜盘河镇气候条件和群众种植习惯[1],有利于促进农村种植业稳定增收。

2.2 加强技术宣传,加大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

加强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的宣传培训和推广应用力度,农民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马铃薯栽培水平。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必须要积极加强对马铃薯栽培技术水平的提升,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农民对产业化的认知,从根本上改变农民传统的种植理念,实现规范化种植,提高产量。马铃薯种薯块一般以40~60 g为宜,选用100-150 g左右的种薯切三块或两块作为种薯块进行栽培,保证两个及两个以上芽眼,种薯切块越大,外界不良环境对薯块的影响越小,抗旱力越强,出苗率大大提高,植株长势增强,长得高,茎粗壮,从而抗病力增强,早疫病、晚疫病等发生少、结薯率高,产量增加

[23]。对种薯进行催芽之后才可以用于栽培。催芽是提高马铃薯出苗率、确保苗壮的重要途径,将选择的薯种于催芽之前15d 左右,取出之后平铺放在室内,要确保室内温度控制在 15℃左右,大约 5 d 左右翻动 1 次,确保薯种可以充分接受阳光和空气。当薯种表面生长出 0.5cm 左右的壮芽时就可以开始切块播种;根据品种合理密植,按照配比合理施肥是高产的关键,马铃薯种植一般每亩3300~4000 株为宜,施足基肥,每亩施有机肥1500 kg混合(N:P:K=8:10:12)复合肥40 kg作基肥,产量较高。而适宜的播种深度应当是开沟达到12~13 厘米,垄沟中回落坐土2~3 厘米,把芽块播在距地面10 厘米的地方,再覆土最为理想[4] ,适宜的播种深度才能有利于马铃薯块茎的生长。 
    积极开展中、晚熟品种高产栽培技术。推广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马铃薯栽培季节,农技人员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从马铃薯种植到收获,每个环节都必须派出技术干部到种植区具体组织指导农户,加强种植技术培训,督促种植环节按照高产栽培进行,引导农户在肥料施用,农药使用等方面进行更新,尽量减少化学肥料施用,增加有机肥施用量,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动员农户人工除草,避免大量农药进入生产地块。技术人员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增强群众防治病虫害的意识,保证盘河镇马铃薯高产、高效、绿色发展。

2.3 加强马铃薯的田间管理

马铃薯种植宜选择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地块,忌选用前茬种植甘薯、萝卜、辣椒等的田地。马铃薯整个生长期需水量较大,通过地膜覆盖保墒,使土壤垄面保持湿润,节约用水。同时,还能提高土壤温度,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迅速,块茎膨大早、生长快,缩短生育期提高产量。中耕培土是增加埋入土下植株节数,以增加匍匐茎的数量,从而增加块茎的数量和质量,做好中耕除草培土,通常在马铃薯苗期幼苗出齐后进行第一次的中耕,在膜间深锄,除尽田间杂草的同时做好查缺补苗,确保全苗,注意中耕时不可伤到地膜。在现苗期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此时要进行浅培土,目的是提高地温,增加匍匐茎,从而增加结薯量。

2.4 加强病虫害防治,病害的预防先从种薯开始,剔除带病种薯和烂薯,并注意种薯和切刀工具的消毒,防止把病原带入田间。当发生病情时,若病株随机分布较少,应及时将病株拔除后深埋,如病株连片发生,则应采取药剂防治。盘河镇马铃薯种植多以大春种植为主,大春种植马铃薯晚疫病常年发生严重,但农户基本不使用药剂防治病害,病虫害防治和监测意识薄弱,导致马铃薯减产严重。而选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5],晚疫病严重时可选用银法利,病株减退率达94.3%[5],可大大提高马铃薯抗病能力,提高产量。但有时如果种植密度大,土壤肥力高,水分充足,下部叶片受光不足,通风透气不良,地上部茎叶不断徒长,茎细长,易倒伏,此时,要把顶芽及上部侧芽割掉,有时徒长严重要将顶部尚未展开的叶片一齐割去,以抑制徒长。生长正常的田块,开花初期或蕾期要将花穗摘去,花及浆果要耗费大量光合产物,摘去之后有利于块茎膨大及淀粉积累,也可以在盛花期喷施15%的多效唑控徒长[6],从而促进马铃薯块茎的膨大和淀粉的积累。

3  结语

马铃薯的科学种植和良种良法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基于对盘河镇马铃薯生产现状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民对马铃薯科学种植认识不足、品种单一,种薯退化严重 、重茬严重、播种种薯芽块小 、播种密度过大,单位面积营养不足、播种深度浅等状况,特提出加强优良品种和种薯的推广使用、加强技术宣传,加大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加强马铃薯的田间管理等政策,以期为盘河镇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在马铃薯生产栽培过程中应该积极加强对当地马铃薯栽培现状的分析,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栽培技术,进一步加强马铃薯种植技术以及产业化发展模式的探究,促进马铃薯的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琼芬,徐发海,刘绍文,王朝海,白建明,包丽仙,卢丽丽,刘凌云,隋启君. 乌蒙山区马铃薯产业调研与分析[J].中国马铃薯. 2017,31(05):312-316

[2] 施兴荣, 仇忠启, 杜磊, 赵厚亚, 徐晓辉, 施承相. 马铃薯种薯不同切块大小栽培试验[J]. 中国园艺文摘. 2009,25(02): 65-66

[3] 陈淑君, 薛丽静, 王敏军, 赵国君, 于勇. 马铃薯种薯切块大小与植株抗旱性关系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08): 78+80

[4] 蒙 懿. 马铃薯种植密度、垄沟深度及覆土厚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农业信息. 2017,(04): 70-72

[5]刘燕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试验[J].现代农村科技, 2022, (10): 71-72

[6]熊路, 陈传安, 雷志祥, 刘道红, 汪友元, 杨学兵.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效益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 28(03): 58-6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