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达标理论的护理模式在HIV阳性/AIDS合并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1
/ 2

基于达标理论的护理模式在HIV阳性/AIDS合并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

王荣  

红河州传染病医院   661002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达标理论的护理模式在HIV阳性/AIDS合并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40例HIV阳性/AIDS合并精神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基于达标理论的护理模式,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疾病认知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治疗前,两组自知力及治疗态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8周后,观察组治疗态度(10.4±2.6)分、治疗依从性(6.4±3.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达标理论的护理模式在HIV阳性/AIDS合并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肯定。

[关键词]HIV阳性/AIDS;精神病;达标理论

HIV阳性/AIDS是由HIV病毒感染导致的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也是一种行为性疾病[1]。由于外界社会对该病患者极不友好,导致部分该病患者出现严重心理负担,并逐渐进展成精神疾病。心理问题是直接影响HIV阳性/AIDS合并精神病患者治疗、用药的关键因素[2]。常规以疾病为主的护理模式,无法满足HIV阳性/AIDS合并精神病患者身心发展需求。基于个人、人人、人与社会的达标理论,有助于稳定HIV阳性/AIDS合并精神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为探讨基于达标理论的护理模式在HIV阳性/AIDS合并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文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40例HIV阳性/AIDS合并精神病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与HIV阳性/AIDS临床诊疗标准相吻合[3];②患者均与精神病临床诊断标准相吻合[4];③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调查研究。与此同时,排除资料不全、不配合等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0-59岁,平均(37.6±3.3)岁;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1-59岁,平均(36.6±3.8)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药物护理、环境护理,观察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基于达标理论的护理模式,主要内容如下:第一,评估与建档。收集患者病史、三个月内重大事件、家庭等基本资料,掌握患者就医情况、用药清单以及心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素质评估和实验室检查。在完成检查后,与患者进行一对一交流,赢得患者信任,并建立患者健康、心理、工作、家庭、预期目标等个人档案。第二,实施护理计划。在全面评估后,制定第一周康复护理计划。护理工作的开展以患者未出现抵触为基础,对于护士的护理或问题,患者无抵触,则继续用药干预。加强与患者沟通,警惕患者微小情绪变化,预防其出现抵触行为。若患者出现抿嘴或皱眉等行为,提示出现应激反应,护士与患者角色冲突。护士应与患者家属一起进行劝导,若患者出现焦躁、抵抗,则需暂缓用药。通过口头宣教等方式,让患者了解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并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多鼓励患者散步、活动,待患者放松身心后,再进行治疗。根据昨日护理记录与治疗师共同制定今日护理计划,若未完成护理计划,应及时寻找运用或增调护理计划。紧抓达标理论的本质,尽可能让患者知晓护理行为和目的,并完成每日护理计划。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自知力及治疗态度。护理前以及护理8周后评估患者用药依从性,选择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共包括治疗态度和疾病认知两部分,0-22分,分数越高,提示治疗依从性越高[5]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自知力及治疗态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8周后,观察组治疗态度(10.4±2.6)分、治疗依从性(6.4±3.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血压水平

组别

例数

治疗态度

治疗依从性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20

5.8±1.2

10.4±2.6

3.1±0.9

6.4±3.4

对照组

20

5.7±1.4

8.4±2.3

3.4±1.0

5.1±1.3

t

0.224

5.234

0.253

5.334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艾滋病是经由性接触传播的全球性疾病,迄今为止,尚无根治措施。由于疾病的侵袭以及外界环境的不良反应,艾滋病患者很容易出现各类精神问题,合并多种精神疾病风险。

HIV阳性/AIDS合并精神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该病的治疗,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6]。临床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但在长期治疗过程中,会因为患者不配合、抗拒等耽误治疗,影响临床疗效。故而,全面提高患者配合度与治疗依从性,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点

[7]。常规护理中侧重疾病护理,护士被动地参与护理,很少关注患者精神和心理。随着护理医学的发展,达标理论护理模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模式强调护士和患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其认为只有两者进行彻底、全面沟通后,护士方可正确感知患者真正需求。在此基础上,护士与患者、患者家属、治疗师共同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目标和护理计划[8]。达标理论护理模式侧重于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其强调个人、护士与患者以及社会系统这三个层次。在本文研究中,护士针对患者个人情况制定个人档案;并在与患者的互动中,加强与治疗师、患者的多向交流,确定最佳治疗方式,让患者感知护理的行为和目的,提高患者配合依从性。在护理中,为了尽可能避免角色冲突,护士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以家属为纽带,给予患者全面的社会支持。在这三方面系统的支持下,患者的个人情感、认知以及依从性会得到显著改善。通过本文研究发现,护理8周后,观察组治疗态度(10.4±2.6)分、治疗依从性(6.4±3.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基于达标理论的护理模式在HIV阳性/AIDS合并精神病患者中的重要作用,其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态度以及预后。

综上,基于达标理论的护理模式在HIV阳性/AIDS合并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太生.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21,39(12):715-735.

[2]肖春妹,刘小莺.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干预措施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20,27(11):1583-1584.

[3]王冬芬.评价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0(12):106-106.

[4]沈银忠,李太生.《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解读[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22,49(2):81-85.

[5]李传苍,牛卫理,周雅冰,等.艾滋病、结核病和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21,42(15):78-83.

[6]陈忠萍.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0(64):308-308.

[7]赵有清.影响艾滋病(AIDS)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及干预措施[J].心理月刊,2019,0(19):236-236.

[8]尤冬敏,陈素稠.健康宣教配合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与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0(2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