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1
/ 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分析

张层山

鸡泽县医院检验科、血库, 邮编  057350

【摘要】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采取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过去一年来院就诊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60例,通过随机法将其分组,30例患者接受去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作为对照组,另30例患者接受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输血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提供散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治疗;不良反应;

    在现代医学领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作为一种罕见但临床上极具挑战性的疾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该疾病主要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红细胞进行攻击,导致红细胞的破坏和溶解,从而引发贫血等严重后果[1]。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针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方法不断发展,输血治疗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一直备受关注[2]。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接受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的影响,近一年来,我院共收治了6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其中30例被随机分配至对照组,接受去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另外30例则被分配至研究组,接受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我们期望能够揭示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22年01月-2023年01月来院就诊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60例,通过随机法将其分组,30例患者接受去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作为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范围26-75岁,均值48.4±9.4岁;另30例患者接受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男22例,女8例,年龄范围28-77岁,均值47.5±8.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获得临床明确诊断,一般资料完整,知情并且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恶性肿瘤,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精神与意识异常。

1.2方法

开展输血治疗期间,工作人员需要了解输注红细胞指征,临床输注阈值60g/L,倘若患者红细胞小于阈值,那么会导致各类贫血症状,包含发热、深棕色尿液以及黄疸乏力等,此时需要立即为患者提供输血治疗。

对照组接受去红细胞悬液输血,一共输血治疗88例次,输注量为75U。研究组接受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进行治疗,一共输血治疗80例次,输注量为62U。

1.3评价标准

输血治疗效果判定:通过输血治疗会后,患者的发热、深棕色尿液以及黄疸乏力等贫血症状完全消失,血清胆红素以及Hb网织红细胞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代表有效[3]

记录两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

1.4统计学计算

根据提供的文本,数据使用SPSS21.0进行处理和分析,如果结果显示P<0.05,则意味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输血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输血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有效

无效

研究组

30

27(90.0)

3(10.0)

对照组

30

18(60.0)

12(40.0)

2

9.600

P

<0.05

2.2 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中产生不良反应2例,出现率为6.7%,对照组中产生不良反应3例,出现率为10.0%,两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与分析,我们得出了关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的一些重要结论,在对比去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和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治疗的效果时,我们观察到研究组患者的输血治疗有效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发现证实了散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治疗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应用中的显著优势。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治疗作为本研究的关键治疗方案,在提高治疗效果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这种联合治疗方法能够更加精准地清除体内异常免疫反应引发的有害物质,减轻患者负担,从而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其针对性的治疗策略不仅可以有效抑制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红细胞的过程,同时还有助于促进红细胞的再生和稳定,从而更有效地恢复正常生理状态。此外,散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治疗在不良反应方面与传统的去红细胞悬液输血相比,并没有引发更多的不良反应,这一结果进一步加强了该联合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使其在临床实践中更具有吸引力[4]。尽管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深入研究的方向,首先,我们希望能够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治疗的优势,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患者亚型对该治疗的反应差异。其次,我们应该延长研究时间,以评估该治疗方案的长期效果和稳定性,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其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另外,尽管本研究关注了输血治疗,但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还涉及到其他多个方面,如免疫抑制治疗、维持治疗等。未来的研究可以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的组合应用,以获得更好的综合疗效。此外,对于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估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这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的长期影响

[5]

综上所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作为一种临床挑战性疾病,需要持续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治疗方法,本研究为散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治疗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有望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得胜,王伟,涂汉坤.多种红细胞抗原相合性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3):70-71.

[2]张晓立.利妥昔单抗联合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2):152-154.

[3]王中正.自身抗体类型与输注红细胞制剂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疗效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1,42(13):1117-1120.

[4]钟胜英.血浆置换与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混合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03):6-8.

[5]张秋会,胡兴斌,安群星等.多种红细胞抗原相合性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0,33(0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