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1
/ 2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唐茂志

身份证号:370611198112011532

摘要: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为了降低地震自然灾害发生时造成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等不利影响,达到保障地震区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本文通过介绍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分类,分析了当前建筑常用隔震技术,提出了建筑结构隔震支架设计观点,并研究其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运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隔震支架设计,能够有效降低地震造成的损失,得出了建筑结构隔震支架设计能够极大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结论。

关键词: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应用

引言

一些地区地震灾害频繁发生,根据调查内容分析可以知道,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人员伤亡极其严重。在一系列损失中,许多是由于建筑物自身结构不稳定而倒塌造成的。因此,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应该考虑如何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减少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这是一种极其直观的手段。地震灾害发生后,中国人对建筑本身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人们的抗震意识也在此基础上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就要求相关技术人员认识到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价值,根据建筑区域的实际情况做好建筑布局工作,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进行深入的思考,真正提高建筑本身的抗震性能,从而保证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也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1建筑结构的隔震与减震技术

通常,通过巧妙地利用建筑物阻尼与地震能量之间的关系来实现建筑物阻尼。建筑结构中阻尼的改善可以有效地消耗地震中的能量强度,建筑的阻尼方法是通过微妙地利用建筑阻尼的特性来实现的,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地震对建筑体的不利影响。对于性能构件的数量、具体位置和布置的配置,需要对建筑的实际情况和周围地理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计算。一般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布置消能构件,以加强两个方向的阻尼和刚度。在少数情况下,将消能结构放置在结构变形严重的部位,以平衡建筑物的整体阻尼水平,避免地震能量集中在某一部位,有效地疏散地震能量,进一步提高建筑物整体结构的抗震特性,达到建筑物的安全目标。隔离措施是有时限的,要求隔离设计规划要在施工前夕完成,最晚不能超过建筑物的施工时间,对一些关键位置有必要实施隔离处理。隔震手段的位置具有相应的选择性,一般情况下,隔震设计将在建筑结构的基础部分和关键部分实施。与隔离措施不同,减震措施不受时间限制。既可以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对建筑物基础部位实施减震措施,又可以在建筑物施工后实施加固措施的效果,从而提高建筑物的阻尼水平,实现建筑物减震的目的。减震措施的应用范围很广,既包括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也包括隔震夹层的安装。作为一种减震技术,其主要作用是在建筑结构中实施相应构件的设置,实现耗能阻尼设备的添加,加强结构的阻尼比,进一步管理建筑结构的预测变形。当地震来临时,附加耗能设备可以吸收地震能量的局部能量,有效削弱地震爆发的破坏力。达到对建筑物的保护作用,使建筑物尽量免受地震灾害的破坏。

2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2.1优化并完善建筑隔震结构的功能及体系

目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建筑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为了能够满足日益个性化的建设需求,需要全面把握好建筑工程设计环节,切实加强建筑工程的隔震设计质量,并强化建筑工程的稳固性。因此,在开展现代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并完善建筑隔震结构功能,构建符合当前建筑工程所需的建筑体系,采用现代化的措施及手段,提高建筑结构质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按照现代建筑建设情况,选择剪力墙、筒体结构以及悬挂等施工方式,提高现代建筑结构的隔震性能,并强化现代建筑整体结构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在现代建筑中,可以通过建筑抗震隔震的加固方式,保证建筑的抗震性能和加固质量。比如说,当前较为常用的有色笔减震隔震技术,可以采用滚动式隔震平台,通过滚动行为产生建筑结构上下的相对运动,可以针对地震等灾害能量进行有效隔离,并通过隔震设备利用重力回复力自动复位。在建筑工程中,可以对底层进行隔震滑动支座的设置,可以明显降低地震波带来的作用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震灾害对现代建筑结构造成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在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加固处理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阻尼器的安装,实现减震、隔震的目标,并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承载力。

2.2层间隔震

在原有建筑结构夹层与原有结构夹层之间有原有保温层的前提下,设置消能装置,减少和吸收地震波能量。层间隔震的主要作用是加强帷幕基础的隔震不足,是建筑隔震措施中不可缺少的一步。与基础隔震相比,隔层地震位于建筑结构的较高部位,但位置的变化不影响隔层地震对减震的影响。上部结构与减震装置同时可以吸收和消除由下部结构向上传递的地震波。这种技术的使用在日本比较普遍,不仅可以应用于新房子的减震效果,也可以应用于老房子的加固效果,经济效益高。目前,隔层抗震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已不再局限于屋顶等,逐步应用到各类建筑工程中。目前,隔层抗震技术在国内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常应用于中高层建筑和大空间的建筑设计中。随着我国科研人员和专业学者对隔层地震技术的不断探索和研究,隔层地震技术必将日臻完善,进而对我国建筑减震效能发挥积极作用。

2.3碱基隔离技术

所谓的基础隔离装置安装在建筑物的基础上,以及在上层建筑中,使用柔性连接。这允许一个更好的隔离系统。该系统在使用时能有效降低对上部结构的冲击,起到较好的减震作用。在构建基础隔震结构体系时,需要对三种结构进行研究。一是上部结构,二是隔震装置,三是下部结构。这种隔震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结构的长期特性,通过其在底部的集中位移状态,降低上部结构发生位移的概率,使建筑物所承受的地震能量能更好地被地面吸收,从而保证建筑物上部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这项技术的发展中,软粘土层基础材料会提前使用,但并不能保证在使用时间上起到很好的作用,这就需要积极寻找替代品。基础隔震技术本身需要经济上的改进,因此只会在地震易发地区或重要的公共建筑中使用。例如,这项技术被用于桥梁或核设施等领域。但其自身发展前景良好,许多学者也在对其进行改进。在目前的环境下,国内叠合橡胶板体系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减振效果。其性价比也在逐步提高。然而,虽然这种隔震技术在使用时可以在纵向上实现高效减震,但基础隔震技术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完善的基础减震技术可以实现经济的改善,保持社会的快速发展。

结语

由此可见,建筑物的隔震减震,不仅是处于地震多发地区需要重视,其他区域的建筑设计也需要重点关注。现代化建筑发展中,强调建筑舒适度与美观度的同时,还需要着重关注建筑的防震减震效能,强化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固性,实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从而建设对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负责的建筑物。

参考文献

[1]唐福强.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及其应用[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22,44(05):I0006.

[2]吴小宾,彭志桢,秦攀,等.组合隔震技术在高烈度区复杂高层结构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2,43(08):56-64..

[3]殷朋,梁汝鸣,葛序尧,等.隔震支座在高层连体结构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2022,52(S01):961-965.

[4]杨林华,杨国杰,罗林波,等.建筑工程隔震技术的研究[J].建筑结构,2022,52(S02):846-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