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的发病特征及防治体系建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2
/ 2

森林病虫害的发病特征及防治体系建构探讨

陈彩虹

广东省乳阳林场   广东 乳源 512727

摘要:生态系统的维护与治理是综合性与长期性的工作,其中森林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备受关注,作为生态系统保护与治理的重要内容,其同时也是管理重点和难点内容。要想全面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应对效果,需要以对森林病虫害发病特征的把握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分析防治体系建设的不足并加以完善。本文在论述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时主要分发病特征的分析和防治体系的完善建构两方面展开,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与应对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参考。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发病特征;防治体系

森林资源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在推动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具有突出作用,也关系到各行各业的林业资源供应。在此背景下最大程度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减少病虫害风险,才能提高林业发展的整体效果。我国当前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暴露了防治体系的短板,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并不断完善。

1森林病虫害的发病特征

1.1 危害性较大

当前森林病虫害类型多样且高发,因此危害性较大。主要是人们盲目地扩大森林规模,但是却忽视了对树种生长关系的科学分析及验证,树种单一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病风险,也使得多种树种难以协调好彼此关系[1],从而出现生长受抑制的情况。此外也有不少林场在植树造林环节为了增加森林的多样性不切实际地引入了其他物种,导致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失衡,加剧森林病虫害的危害程度。森林是一个整体系统,由多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存在竞争和互补的关系,如果他们的关系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生态危害,影响林业系统。

1.2 防治难度大

森林病虫害防治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维护的难点工作。如果出现了森林病虫害问题,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岌岌可危。近几年森林虫害类型不断增加,加上原有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处理不彻底,新病害与旧病害叠加[2],导致森林病虫害防治难度越来越大。在目前的农业建设中,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是常态,极大地破坏了森林系统的内部平衡,导致森林系统很脆弱。久而久之,部分病虫害具有很强的抗药性,森林病虫害防治难度越来越大。

1.3 蔓延速度快

森林病虫害一旦发生会短时间内大范围蔓延,最终引发生态系统中各要素关系的混乱,引发生态系统的失衡。继而又为病虫害的繁衍与肆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病虫害在相对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会快速地繁衍,导致病虫害群落的持续扩大,使得病虫害蔓延范围扩大。可能最初是小片森林区域出现了病虫害,但因为病虫害蔓延速度快,加上防治不及时不彻底,会演变为整片森林的被破坏。

1.4 传播范围广

其实传播范围广与蔓延速度快具有内在联系。蔓延速度快,病虫到处传播病害,导致大面积的森林受损。也不乏部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森林病虫害传播范围的扩大[3]。人们通过追求自身的利益不断地破坏森林生态系统,使得森林防御干扰系统被破坏,自我调节和免疫能力持续下降,这就给病虫害入侵提供了绝佳机会。此外人类不合理地砍伐树木、扩大耕地面积等,都会使得森林动物无家可去,从而减少了物种的多样性,加速虫害的传播速度。

2 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的科学建构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要想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需要落实到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的科学建构上。把握好森林病虫害的发病特征,根据现有病虫害防治的基础框架,不断完善基础框架中的内容,加强病虫害防治的多重保证,才能破解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瓶颈。

2.1 建立完善的预测体系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重在预防,因此全天候、无死角的动态监测必不可少。在加大人工巡查力度的同时要发挥信息技术的巡检优势,实现有病症林木的及早发现与防治。尽快地取样鉴定,判断病虫害传播风险。在预测体系建构中要以完善的数据库为支撑,加强基础性资料的采集与分析,配合高新技术的使用,做好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横向、纵向的对比,不断强化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能力。目前乳阳林场引入了病虫害监测系统,并配合建构了完善的预测体系,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做到了早发现、早预警与早应对[4]。一方面实现了虫害爆发提醒。通过部署在不同地方的智能虫情测报灯,将捕获到的昆虫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出虫害的发生趋势与发生轨迹,并确定其发生源头,以此为数据基础来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警,在区域内覆盖建设可为病虫害的防治提供数据基础。另一方面支持预警等信息的智能语音播报。林业管理者通过扫码监测点的农情码,关注托普农情监测公众号或下载APP,即可获得虫害情况发生的数量、种类,气象墒情数据超阈值提醒等的信息推送、播报。

2.2 完善造林管理体系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也需要加大对造林问题的关注,这是保证森林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我国绿化面积持续扩大,人们的绿化意识越来越强,制定造林规划,完善造林关系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在完善造林管理体系时应加强调研,深入了解区域的种植条件、气候属性、常见病虫害种类等,以使得造林更科学。要抓好树种选取工作。选择生命力强、成活率高、抵抗力强的树种,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也科学应对森林病虫害。在造林管理中也需要提前做好病虫害的科学防范,根据树木的生长条件提前制定预防病虫害发生的计划,保证造林效果和病虫害防治效果。目前乳阳林场积极响应广东造林要求,以选择优良乡土树种为主。公益林造林时营造3个以上树种的混交林,依据树种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混交方式

[5]。在商品林造林时单个树种纯林面积不得超过100公顷,与纯林相邻的则使用不同树种或营造混交林。乳阳林场内还明确了造林的具体奖惩举措,建立造林失败的认定和造林任务核销制度。对造林绿化成效差、质量严重不合格的依法追究责任人责任。

2.3 完善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

信息技术赋能病虫害管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不断完善病虫害防治的技术体系,保证森林病虫害检疫效果。借助技术攻关,分析物理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等的应用效果,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情况出发,用技术解决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难题。例如不断优化喷淋技术,扩大灌溉面积。引入无人机灌溉技术,节约成本的同时也提高灌溉效果,还能提高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以乳阳林场为例,针对松材线虫病制定了完善的防治技术检疫体系。采用生物、化学和物理除治相结合的方法防治松褐天牛、控制松材线虫病。实行限期拔除疫点的制度,分期分批拔除疫点,疫点除治以小班或林班为单位进行管理。加强疫木管理,疫区内已发生松材线虫病的乡镇,严禁进行商品材采伐,防止疫情向外扩散。组建专业队常年清理病死树。对基本拔除的疫点继续进行巩固和监控,定点、定人、定时开展调查,发现病死树立即采样、处理。采用人工普查和诱捕媒介昆虫等检测方法进行疫情监测,加强疫情动态监控。

3结语

森林的生态防护价值突出,能起到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的作用。因此落实好森林生态系统科学防治工作势在必行,直接关系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乳阳林场为例,在分析病虫害发病特征的基础上,从监测体系建构、造林关系体系完善和病虫害防治检疫技术体系完善三个方面对病虫害科学防治问题作了分析,将为森林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提供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陈志宏.森林病虫害成因及防治对策[J].农家参谋,2020(16):101.

[2]张隆春.森林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2,12(11):161-163.

[3]赵丹.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措施的重要性及实施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10):106-108.

[4]康俊.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探析[J].南方农业,2022,16(16):125-127.

[5]关天凤.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22,54(03):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