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教学中合唱与独唱的相互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3
/ 2

论声乐教学中合唱与独唱的相互关系

江布

身份证号:650102197510094037

摘要: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音乐教学中,合唱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要求,也需要通过实践学习提升相应能力。在具体学习环节推进过程中,合唱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自己演唱声部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配合。这种具有层次化的教育引导课程,更有利于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现形式的美感,是提高审美教育效果的重要方法。教师可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加强合唱课程实践引导丰富性,实现立足音乐课程教学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声乐教学;合唱与独唱;相互关系

引言

音乐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需要改变原有的音乐教学方案。合唱作为一种常见的音乐演唱模式,其感染力较强,能够激励学生在团体中完成演唱表演。另外,合唱独特的声部演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音乐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同时也能充分发挥音乐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但当前,部分高中音乐教师并未掌握合唱训练的开展技巧,难以设计出符合当前学生实际需求的合唱训练。因此,各一线教师必须对此开展深入研究,真正发挥出合唱训练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开展合唱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1音乐合唱课程,实现美育内在动因

1.1合唱学习具有实现美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已经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与自主实践能力,进行合唱教学时,大部分学生都可结合教师的实践要求,按声部完成合唱学习任务,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合唱实践教学中获得更加稳定良好的效果。同时,协同合作效果越好,合唱时音乐体现出的美感越突出。因此,教师只要应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合唱教学引导,就能够提升学生对合唱音乐美感的感知力,同时,通过具体实践优化合唱学习效果。从学生的主观感受方面来讲,当其承担不同的合唱声部任务后,其对音乐音调差异的敏感性会进一步增强,这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之美。

1.2合唱学习具有实践性特征,有利于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之美

合唱实践学习往往需要合唱队同学进行协同合作,并以舞台表演形式进行整体性呈现。这种具有实践现场感的学习展示空间,能够帮助学生对合唱曲目的客观环境氛围、整个演唱氛围产生更真实深切的感受。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官感受会从音乐本身逐步拓展到思想与精神层面。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层次感能进一步提高音乐感受力,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也有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获得针对性提升。当学生在舞台环境中进行合唱曲目表演时,必然能感受到舞台合唱所带来的真实氛围。

2音乐开展合唱训练的意义

合唱是音乐教学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合理开展高中合唱训练,能够充分发挥出音乐学科的德育功能,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在合唱中,学生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发出和谐的声音,完成演唱表演,既充分强调了团体精神及团队意识,还能够改变音乐课堂原有的教学形式。通过合唱这类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好习惯。适宜的合唱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音乐演唱基础技巧,合唱中包括齐声唱、轮唱、多声部演唱、和声合唱等,可以提高学生的音准,也为学生对音乐节奏、音色、唱法等基础音乐技能的掌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多人配合之下,学生的音乐思维及音乐演唱技巧便可以得到相应的提升。合唱教学中,教师会结合学生的音色特征或音域特征,为学生安排适宜的位置,此类分组方式,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将学生分成不同类别,执行分层教学。此时,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演唱水平,并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改善当前错误的演唱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音乐演唱技能,进一步维护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使学生更乐于学习音乐、敢于演唱。

3声乐教学中合唱的教学策略

3.1设置合唱教学问题,激发合唱学习兴趣

音乐合唱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尤其部分知识很难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很多学生在参与合唱活动的过程中有出注意力转移的现象,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影响了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激发学生合唱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小学生合唱学习的兴趣,小学音乐教师要以任务驱动理论为指导,善于构建趣味十足的音乐合唱教学课堂,以问题为驱动,依托合唱教学曲目创设丰富多样的合唱教学问题,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在思考合唱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激发活力,真切感受音乐合唱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和自由性,自主表达自己关于音乐合唱教学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3.2优化合唱技巧教学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及整体的训练过程。首先,对学生的音准、节奏、音色和谐性、气息控制等多项技能做出系统指导,让学生把握音乐演唱的方式,才能真正提高整体合唱的效果。教师需要系统分析学情,掌握学生目前的声乐水平,并为不同能力的学生划分不同的演唱声部,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技巧训练。在合唱初始阶段,为学生设计气息控制以及循环呼吸演唱法的教学环节,带领学生控制气息、控制声音,掌握演唱时的呼吸技巧,学习真假声的混合运用方式。接下来,教师应为不同声部的学生安排专业的发声练习,注意不同声部间发声方法的差异。当学生初步掌握了发声技巧,并且能够在不受其他声部影响下完成本声部演唱后,教师需要开展节奏特训,让学生掌握音乐的节奏感,正确处理演唱速度,以提高歌曲整体的和谐性。

3.3转变观念,树立全新教育理念

核心素养视域下,各个学科都在进行教学改革工作,不断调整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不同的学科中获得成长。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是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教育大环境下,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树立全新教育理念,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加强学习,丰富自身知识储备,积累工作阅历。比如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和了解音乐核心素养,认识到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为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也进一步丰富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其次,学校要给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机会,让教师能够站在更加全面的角度审视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工作。

3.4创新思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传统教育与信息技术相互结合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思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合唱教学课堂重新焕发新的生机。以《我的中国心》为例,对于这首歌人们并不陌生,但是很多学生学习这首音乐可能还不熟悉,为此,教师可以加强对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给学生呈现更加丰富的内容,让学生对这首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结语

合唱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演唱方式,教师应改善合唱训练的整体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音乐、品味音乐,并真正爱上演唱音乐,方能提高新课改背景下音乐教学的成果。在音乐课堂中,适时开展合作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组织合唱教学活动,搭建合唱教学活动促进学生音乐领域发展的平台,促使学生实现合唱水平的提升和合唱能力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合唱教学质量,教师需要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创新演唱方式,设立演唱情境,以优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学生热爱合唱,在合唱中提高个人的演唱水平。

参考文献

[1]杜亚雄.加强实践搞好美育推进学校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音乐,2021(4):163-167.

[2]刘潇林,郑茂平,石欣宇.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尚悲”的美育效应[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1):18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