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3
/ 2

装配式建筑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唐晋东

410103198206300613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当下阶段建筑行业全力推广的一种环保、节能、高效的建筑施工方式,这种建筑施工方式在很大水平上摆脱传统建筑存在的建设周期长、环保效益差、建筑耗能高等问题,具有较强的可用性和推广价值。可是当下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总体管理水准也尚需提高。这些问题在很大水平上会影响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而对装配式建筑的管理和以及信息的处理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破解装配式建筑管理瓶颈,其落脚点便是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装配式建筑;应用现状

引言

当前一种应用于建筑系统的装配式建筑建造技术,最早广泛用于工业建筑方面,具体是把整体关联的工厂预制好的建筑部件部品搬至现场,利用装配式建筑建造技术在现场施工连接。这种建造技术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较来说,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施工环境污染、改善结构质量、提高生活环境和居住水平,有效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进程,并且实现“四节一环保”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但与国际的先进水平相比较,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仍然处于发展初期,虽然各省市已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积极鼓励引导发展装配式建筑,但目前施工技术工艺和施工管理方式仍不够成熟。

1建筑工程的装配式建筑基本特征优势

装配式建筑工程普遍具有绿色施工以及环保施工的显著技术优势,在工业化与结构化的构件制作前提下,应当能够提供批量的大规模建筑预制件。对比现浇式的大型建筑的施工过程,可见装配式建筑施工在全面实施的过程更加有利于建筑工程质量获得严格的保障。工程技术人员对于装配式的建筑施工过程能够进行实时性的灵活控制,旨在保证建筑施工中的能源消耗幅度能达到合理的要求,防止表现为过度浪费与消耗建筑能源的倾向。因此从总体角度来讲,装配式建筑工程有利于践行环保与节能的绿色建筑理念,切实降低了建筑施工全面实施中的污染风险。装配式建筑施工模式对于传统的现浇施工方法进行了必要的转变,通过改进建筑施工的传统工艺流程获得了更加优良的工程综合效益。装配式大型建筑工程由于具备流水化作业的明显特征,因此客观上达到了工业化建筑构件制作生产良好的实施效果。装配式建筑工程不仅有助于显著提高施工效率,并且还能实现对建筑工程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利用。通过进行以上的综合分析,可见装配式建筑工程主要具备降低建筑能耗、优化配置建筑施工资源、提升建筑质量、创新建筑施工模式等重要的实践作用。

2信息技术在我国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2.1信息技术在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假如附近环境复杂,原有施工场所狭小,总体安装率做到53.8%,需要设定大量预制构件构件堆场,对场所布局要求比较高,选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开展三维场所布局仿真模拟,合理整体规划构件堆积场所和运送线路。为保障关键工程,特别是在是对质量和施工期要求高的项目,例如规模大的项目,需要精装交货的项目,多专业交叉作业的项目等,现场管理难度系数大,选用信息化技术对人、机、材开展细致化管理,能够降低不必要的消耗。假如需要吊装的预制构件构件比较多,精确定位的要求也高,此外,施工过程假如选用铝模等优秀施工加工工艺,新技术多,运用信息化技术创建三维模型,开展施工仿真模拟,能够提升施工连接点,精准定位。施工参与单位比较多,也需依靠信息化管理平台,对质量、进度、安全、成本开展全方位管理与控制。信息技术应用提前准备:一是工作人员组织,为了确保工程能成功开展,对传统的团队组织结构开展调节,创建信息技术团队,其中实行主管承担信息化技术总体执行和目标考评;技术部、生产部、安全部、质量部、商务部等部门各负其责促进信息化技术的执行。二是软件及硬件配置配备,为了确保信息化技术的成功执行,选择相应的软件开展模型建立、推进设计、构件管理和仿真模拟分析等,提前准备工程所用软硬件并明确实际主要用途。

2.2信息技术在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2.2.1可视化施工模拟

装配式建筑在构件的生产、运输、入场等过程中,通过阅读文章文章内容器辨别构件信息的RFID标志,将构件信息实时导进EveryBIM平台,与组装构件模型信息关联,构件通过关联信息进行建造,可产生组装过程的动态性性仿真仿真模拟。以建筑标准层为例通过在平台中进行组装仿真仿真模拟建造,对构件的拼装进行了仿真仿真模拟,并将其拼装的具体流程信息载入RFID处理处理芯片之中,供现场拼装工作工作人员查看,通过事前仿真模拟消除现场施工安全安全隐患,提高施工加工工艺步骤,实现高效管理。

2.2.2施工进度的控制

管理工作人员可在移动终端界面查看当前施工进度及方案实行过程中的数据,让施工管理愈来愈便捷快捷。当构件出库要进行组装时,工作人员用读写器对构件的RFID标志进行辨别,将预制构件运送到施工地点和精准部位,将鉴别的标志信息记录出来,并递交到EveryBIM平台中。假如预制构件并没有在组装时长,则将构件运送到构件沉积区域,并在EveryBIM平台中升级再加上施工现场实际进度信息。当预制构件组装后,通过质量检测的构件,工作工作人员将审核EveryBIM平台中的物料质检单,并对构件开展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操作工作人员进到构件进度仿真模拟界面,通过设置不同阶段颜色样式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阶段颜色设置包括:未开始、推行中、已开展、提早开展、延后开展、未开展等阶段,审核统计分析分析开展后将构件信息递交到EveryBIM平台,并将其保存存档。可按工作人员、开展情况统计分析当前方案中任务的开展情况。

2.3信息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和维护维修成本管控中的应用

2.3.1合理布置场地

合理场布置可实现高效施工,控制施工成本。项目前期通过场地设计,利用Revit建立场地模型,将办公区、生活区、施工区独立分开,绘制施工现场布置三维效果图,对施工区内的材料堆场、加工棚、塔吊位置进行合理优化,提升施工效率。同时,施工道路根据车辆运输现场情况进行合理布置,满足道路宽度不小于4m,转弯半径不小于15m,确保车辆能正常行驶。

2.3.2维护维修成本管控

现代信息技术确保了装配式建筑的每一块构件的形状、强度、材料构成等技术信息的准确性,维护维修管理中调用十分方便,并能给予准确的寿命周期评价和维护提醒,对实现精准维护保养创造了条件,可杜绝不足维修和过度维修事件的发生,可有效控制维护维修成本。

3结束语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仍处在探索阶段。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愈来愈快,但各个项目对信息技术和装配式建筑的重视水平存在比较大差别,如何更好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积极性,是当下尚需处理的问题。为了满足装配式建筑迅速发展的需求,提高对装配式建筑的管理和以及信息的处理能力是当前已经开展的工作,必须认识BIM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管理中作用,并有效地将其应用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管理及其成本控制(包含建设成本和维护保养检修成本),以推动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珏.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的BIM技术应用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12):105-106.

[2]邝彦翘.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的特征优势及实现方法[J].工程技术研究,2021,6(21):239-240.

[3]王兴冲,唐琼,董志胜等.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经济,2021,42(11):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