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3
/ 2

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探究

李小会 ,王丹

371502198802157845

372330199204171065

摘要:在现代化建设中,水利水电工作作为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是我国能源行业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推动我国社会的进步。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较差,并且建设范围比较广,这就使得其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对施工地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在这这种情况下,为了对生态资源进行保护,减少水土流失的情况,就可以使用水土保持修复技术,加强水土的稳固性并保证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性,因此相关部门要明确生态修复技术的概念,并掌握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要点,从而加强对水土的保护。

关键词:水利水电;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引言

国家在各项工作发展过程中需要充足水资源的支持,可是诸多地区存在水土严重流失的问题,不但会造成水资源的消耗,还会继续使我国生态环境处在持续恶变的情况中,特别是在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因为总体经营规模比较大,免不了会对附近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假如并没有采用更为科学的控制方案,会增加水土流失的严重影响。因而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将生态修复工作贯彻落实到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建设中,为此来健全当前的建设方式。

1生态修复技术概述

生态修复是借助自然生态系统中所自有的调整能力,对自然生态开展调整修复,向井然有序的方向发展的过程。自然的生态修复过程一般不需要人工干涉,在独特的自然生态修复过程中,才会配搭一些协助性的人工措施,便于更为迅速、高效地帮助损伤的生态系统最终恢复到破坏之前的生态方式。地球上的自然生态产生了一体化的牢固生态系统,因为人类日渐经常的生产生活造成自然生态均衡被摆脱,因而需要帮助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来均衡情况。生态修复技术一般依靠有有关部门技术工作人员的技术支撑点,借助目前的自然规律性作为指导思想,通过现代技术对自然生态开展修复,最终做到恢复生态环境中的种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因而,生态修复技术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态作用性修复,反而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再次营造。当下阶段,并并没有单一的人类高新科技能够修复所有种类的自然生态系统,不同的自然生态需要使用不同的生态修复技术及方式开展生态修复。在生态修复期间,要坚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依照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合理布置,工程施工措施与水保措施相结合,形成一个详细、科学合理的预防管理体系,减少施工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2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2.1科学选用生态修复技术类型

根据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实地勘测,引进和优化生态修复技术,确保所选用的生态修复技术能够满足实际的水利工程生态问题的需求,并且能够将充分发挥出选用的生态修复技术的作用,保证在短期内就能起到改善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效果。就流经城市内的水利工程水文而言,对生态造成影响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将未经处理污染物直接进行排放,导致水利工程水受到污染,河底淤泥不断沉积变厚,对于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此时,可以选用以泥底生物氧化技术,利用打捞的方式将附着在水利工程表层的污染物和河底淤泥进行清理,并借助氨基酸等元素通过化学反应,消除水体内所含氨氮物质,实现对水质的优化,为生态保护打好基础。

2.2管理方面

针对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环保方案。水利工程施工点不集中,工期紧。因此,存在诸多因素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如作业人员、开挖、砼施工、生产、生活中一些影响环境的因素)。我们要针对业主和设计单位的要求和具体情况,不断完善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架构,做好整体规划,使其与施工总体布局、规定相一致,依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环保部门和业主等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方案。其次,组建环保组织机构,有效进行环保工作。为了保护施工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原来的土壤层、水资源等不受到破坏,项目部成立环保施工领导小组,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部经理是本工程本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下设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依照工程的规模、工期要求、结合施工任务制定工程的环保总目标,做到责任明确到人,在各部门相互配合下,使环保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最后,建立健全环保评价指标,合理使用资金。为了能够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高效监管,提高建设的质量,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必须建立环保评价指标,做好相关工作的验收和评估。在建设期内,监管资金合理使用,做到专款专用,使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同开展。

2.3壤改良技术

土壤改良技术是通过关注土壤理化条件和场地土壤性质,在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存在的问题下,进行土壤理化条件改良和土壤性质优化。具体而言,在土壤的理化条件和土壤性质不足以满足植物生长时,便无法充分发挥生态修复的价值。因此,需要结合土壤问题,先做好土壤肥力、结构的改善。土壤改良技术可供选择的方法较多,有生物改良技术、表土替代技术和施肥改良技术等,下面以生物改良技术为例进行分析。生物改良技术可以借助特定微生物和植物的活化性质,改善土壤的贫瘠和营养缺乏问题。需要注意的是,绿化作物可以丰富土壤的磷酸盐和微量元素,且有着土壤保肥和保水、透气的价值,可以更好地提高土壤的种植价值。

2.4建立区域水土保持监测体系

为了提高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水准,必须创建和健全水土维持监测体系。在生态修护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理应提升对水利工程的水土监测,能够通过设定监测站和监测点的方式,创建起有效的预防监测平台体系。持续提升水利工程管理制度的健全,确保生态修复工作的质量,监测体系的实际具体内容理应结合水土环境质量,并对水利工程周边的植物开展统计分析,明确区域内的环境温度、气侯及其降雨量等综合性因素,进而制订出健全的监测体系,保证水利工程水土维持监测体系的应用质量。与此同时,还应创建生态恢复技术规范管理,明确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制订相应的奖罚制度,对于人为因素缘故造成的监测不足等问题,严格遵循奖罚制度处理,进而提高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效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建设关系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在规范施工的同时建立相应的环保机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地质条件,因地制宜,推动水利工程建设有利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对项目的监管,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野蛮施工、乱采乱挖等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大面积的污染和破坏。

参考文献:

[1]郑伟武.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分析[J].居舍,2022(12):67-70.

[2]时瑾.生态修复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价值工程,2022,41(08):131-133.

[3]长文辉.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21):80-82.DOI:10.13616/j.cnki.gcjsysj.2021.11.020.

[4]张文婷,冯艳红,周银辉.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分析[J].现代盐化工,2021,48(05):98-99.DOI:10.19465/j.cnki.2095-9710.2021.0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