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培优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3
/ 2

威海市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培优路径探析

张军涛,周秀英,张逸

(威海职业学院 山东 威海 264210)

摘要:笔者基于威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现状及文化和旅游部最新要求,比照存在不足,从丰富高品质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验、协同发展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培优;共建共享;文化设施;路径

2018年和2019年,威海市文化生活评价得分在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群众满意度调查中连续位列全省第一。2020年,威海市以全省最优成绩高质量通过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  威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2021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旅公共发 〔2021〕21号),提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旅游相融合,建立协同共进的文化发展格局。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不断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这对威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精品公共文化资源供给和需求存在差距。高水平、高品质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相对缺乏,尤其是科技类产品供给问题日益凸显。

二是一些新技术未得到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尚需加强。威海公共文旅云平台于2020年下半年完成框架搭建,各项数字资源还不够丰富,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相对滞后。

三是文化产业发展仍处于培育期,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良性互动格局有待构建。

四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存在薄弱环节。除部分区市新场馆建设滞后,个别镇(街)综合文化站达不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关乎老年人及其他特殊群体文化体验和基本保障的的服务设施,尤其是相关附属服务设施亟待加强。

2 威海市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培优对策

2.1 丰富高品质公共文化资源品类供给

除进一步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依托相关职能部门丰富文化资源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提升文化资源供给数量和质量

2.1.1  依托驻威高校,共建共享高品质文化资源

因为与自身的专业(群)建设关联度显著,高校的科技类资源往往独具特色优势。以威海职业学院正在筹建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为例。该中心拟依托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建设沉浸式VR体验中心、虚拟仿真资源产学研用中心、“5G+VR”智慧课堂,打造职业素质教育和爱国德育教育相融合的特色化教育新模式,建设以海洋科技为主题的职业文化教育体系,有效丰富威海市高品质公共文化资源供给。

作为学术研究和知识溢出高地,高校科教资源密集。可依托威海职业学院、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驻威高校,在保障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开放图书馆、文体馆、非遗大师工作室等资源、设施;还可共建共享科技类文化设施,凸显科技文化特色,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1.2  跨区域联动,统筹优质主题文化资源

(1)争取介入致远舰、经远舰后续打捞工作,实现甲午海战文物统筹利用

2015年、2018年,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沉舰致远舰、经远舰先后被发现确认。近两年两舰部分文物相继打捞出水,但由于属地化管理等原因,上述文物的接收目前与威海无关,且并未得到有效利用。相关专家认为,综合考量威海作为全国甲午学术研究和应用中心的地位及既往突破属地管理的文物接收事实,威海市仍然有较大的可能争取接收“两舰”文物。

争取两舰出水文物“落户”威海,一是可以统筹甲午海战研究资料、资源,助力建成国内独一无二的甲午战争研究基地,更好地承担起保护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使命与责任;二是两舰作为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的载体闻名遐迩,一旦威海接收两舰打捞文物,必将成为全国相关主题文化资源重镇,社会效益及潜在经济效益难以衡量。

(2)跨地域联动,推动精品文化主题合作

一是可与拥有异质化精品文化资源的其他地区、省份建立联动机制,定期举办推介会,进一步加强合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持续推进在产品整合、联合推广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以具有可持续性发展潜能的传统文化为契入点,大力开拓相关主题线路。可通过考证威海市历史人口迁移(内迁、外迁)路线,与人口迁出地、途径地、迁入地联动,打造家族历史文化线路,后续可通过祭祖活动等培育宗族联谊商会,助力文化、经贸事业发展。进一步考证秦始皇东巡路线,与相关省份及省内相关地区联动,深挖、汇聚、统筹主题文化遗产,联动形成主题文化带,争取申报文化线路遗产,进而以此为平台,促进不同区域间文化、经贸的传承、交流和发展。

2.2  量身定制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验

一是在参照嘉兴等地,在公交站亭、口袋公园等流动人群密集区增添数字化文化阅读设施,方便市民随时随地阅读报刊等,养成阅读学习习惯。

二是威海市公共文化各项数字资源足够丰富后,可依托当前广受年轻人喜爱的“剧本杀”、大型沉浸式角色扮演解密等游戏,以威海为背景,融入相关历史元素,有效激发文旅体验新活力,推介威海文旅资源。

三是加快适老化产品研发,完善线下消费场景保障。比如增建、完善无障碍通道,保留传统纸媒设施(上海部分社区仍保留报栏,部分地铁通道投放纸质图书),并按人口比例投放LED 等医疗救护设施,优化、保障老年人及特殊人群文化消费体验。

2.3  协同发展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增强公共文化可持续服务能力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协同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在完善文化公益创投机制的基础上,还可考虑从以下方面入手。

2.3.1  探索管理体制改革

要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破解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瓶颈问题。威海可参照河北等地经验,尝试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成立由政府工作人员、专业人员、各界群众组成的理事会。以此为基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以文化科技创新促进二者转型升级和协同发展。

2.3.2  尝试发行文旅项目专项债券

鉴于部分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需要大额资金投入,且回报周期长、收益率不一定高,因而难以募集长期低息社会资本,这对威海市实施文化公益创投机制造成瓶颈制约。《规划》提出深化文化与金融合作等,着力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威海可依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的通知》(办产业发 〔2021〕23号)等政策,探索支持重大特色文旅项目建设、符合文旅发展规律的投融资模式,以纾解项目融资难、社会资本参建难等问题。

3  结语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可有效服务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威海可学习上海市筹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打造市民学习成果认证管理中心和转换服务平台,进而与威海市民卡对接,方便学习者查询学习数据,有效支撑教育数据的开放应用。

参考文献:

[1]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惠民乐民[N]. 光明日报 2020-11-26(05).

[2]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Z].2021.

[3]王彦林.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21.

作者简介:张军涛(1970-),男,汉族,山东威海人,威海职业学院副教授,经济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周秀英(1972-),女,汉族,山东威海人,威海市古寨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

张逸(1999-),女,汉族,山东威海人,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专业2021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法学、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