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李雅琴治疗不寐病经验辑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3

名中医李雅琴治疗不寐病经验辑要

黄陈敏   ,李雅琴(指导老师)

象山县中医医院医疗健康集团,浙江 象山 315700 

摘要:李雅琴系宁波市名中医,笔者有幸随师临诊,研习左右,谨将其治疗不寐病的经验进行整理。李师认为引起不寐病的病因是情志不遂,五志过极,耗伤五脏精气,导致脏腑气血亏虚、阴阳失调,继而痰浊、郁火、瘀血等接踵而至,扰乱心神出现不寐。治疗不寐病的根本原则是调和阴阳、疏利气机,从而达到阴阳平衡、气血通畅,则昼寤夜寐。

关键词:不寐病;临证分型;名医经验

李雅琴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余年,致力于研究中医治疗心系疾病。而其对不寐病的治疗,经验尤为独到。本文从典型案例分析,详细阐述老师治疗不寐病的临证思路,以飨同道。

1、心脾两虚,心神失养

陈某,高三学生,女,18岁,2022年4月12日初诊。患者学习负担过重,用脑过度,失眠,记忆力下降,精神不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月经量偏少,纳食无味,大便偏干,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拟: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归脾汤加减;处方:黄芪20g,党参、炒白术、茯苓、酸枣仁15g,当归、龙眼肉、郁金10g,木香、远志、石菖蒲8g,甘草5g,紫石英20g先煎;7 剂,每天 1 剂,水煎服, 早晚温服。二诊:患者夜已能寐,精神好转,余症亦渐消失。守法守方,前后共服1个月而获痊愈。

按:李师认为学生、上班族,由于学习、工作压力过大,往往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脾伤则食少,生化之源不足,故血虚不能上奉于心,致心神不安、心血不静而成不寐。故而症见:多梦易醒,或早醒不能再睡,伴心悸健忘,体倦神疲,面色少华,饮食无味,舌淡苔白,脉细。正如《类证治裁·不寐论治》所说:“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1]。治宜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以归脾汤(《济生方》)之类为首选。方中四君子汤和黄芪组合起到益气健脾功效;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枣仁补肝胆之气,清肝胆之热,能除烦安神;远志合石菖蒲,补心肾,益神志;加木香以振奋脾气,补而不壅,滋而不腻,鼓舞脾气;又本患气血亏虚,经量偏少,以紫石英镇静安神、益血暖宫。全方组合达到脾健运、气血足,使气结得解,阴阳协调,则神足寐安,诸证俱除。

2、心肝血虚,营阴不足

李某某,女,50岁,2021年10月19日初诊。患者素有肝病,近3月来月经紊乱,潮热出汗,心烦失眠,乱梦纷纭,头晕乏力,大便干燥,舌质淡暗,苔薄黄,脉弦细。治拟补肝养血,清心除烦,以酸枣仁汤加减。处方:酸枣仁、茯苓、生地、萸肉、炒白芍15g,知母、川芎、郁金、当归10g、甘草6g;7 剂,每天 1 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二诊:药后便能酣卧,头晕、乏力、潮热症状改轻。原方续服7剂,诸症均除。

按:心主血脉,为神之居,肝藏魂,内寄相火,为魂之处。李师认为该患素有肝病,适逢七七之年,天葵衰竭,肝阴不足,血亏气郁,血难归肝,肝魂失养,魂不归位,心无定居。故心烦失眠,乱梦纷纭,兼见月经紊乱,潮热出汗,头晕乏力,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治宜补肝养血,清心除烦,用酸枣仁汤加减。酸枣仁汤出自《金匮要略》:“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2],为治疗失眠的常用方剂之一。方中重用枣仁养肝阴、安神明;茯苓宁心安神;知母养阴清热;川芎理血疏肝;甘草清热缓解,调和诸药。另加当归、白芍补肝血;生地、萸肉滋水涵木;郁金行气解郁,清心凉血;诸药组合,使营血充盈,魂藏于肝则寐。

3、心肾阴虚,水火不济  

仇某,女,29岁,2021年4月26日初诊。产后半年有余,工作劳累,心悸失眠,难以入睡,口苦心烦,腰酸乏力,大便偏干,舌尖红,苔薄黄,中稍裂,脉细而数。治拟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以黄连阿胶汤加减。处方:炒白芍、生地、酸枣仁15g,炒黄芩、郁金10g,阿胶9g烊冲,木香8g,鸡子黄1枚,黄连5g、肉桂3g后入,7 剂,每天 1 剂,水煎服, 早晚温服。二诊:药后诸症霍然而愈,原方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

按:“真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而”[3]。长期以来,“阴阳失交”一直是失眠主要病机。李师认为年轻人纵欲过度,肾阴亏虚,或年老肾阴亏损,均可导致肾精耗伤,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不能下蛰于肾而独亢于上,水火不济,心肾不交,而神难安。本患生产之后,肾精、阴血亏虚,复加工作繁忙,耗伤气阴,故而出现心肾不交之证。表现为:“心中烦,不得卧”[4],伴口苦、腰酸、乏力、舌尖红,苔薄黄,中稍裂,脉细而数。治以黄连阿胶汤合交泰丸加减。方中黄连、黄芩苦寒,清心降火,除烦热;生地、阿胶、鸡子黄滋肾阴,养心血,安心神;芍药与芩、连为伍,则酸苦涌泄;与生地、鸡子黄、阿胶相配,则酸甘化阴,又能敛阴安神以和阴阳;肉桂引火归元;木香、郁金行气醒脾。全方清火之外,又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于是水升火降,心肾相交,诸症自除。

4、脾胃不和,升降失调

罗某某,女,41岁,2021年5月11日初诊。经常胃脘部饱闷而胀,嗳气打嗝,口苦恶心,肠鸣漉漉,夜寐不安,食纳减少,大便稀薄,神疲乏力,舌质常,苔黄而腻,脉弦滑。治拟和中降逆,调和阴阳;方用半夏泻心汤合半夏秫米汤加减;处方:半夏、黄芩、红枣10g,干姜、炒黄连、甘草6g,党参、秫米15g,沉香曲3g,木香8g;服7剂,每天 1 剂,水煎服, 分2次温服。二诊患者胃痞满胀消失,纳食好转,睡眠改善,大便正常,苔腻已化。继以健脾和胃法调理之。

按:李师在临证中发现,不寐人群中有一部分人,常伴有胃肠道症状。在《素问·逆调论》中说“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5]。所以胃热、胃实、胃虚皆令人不得安睡。本患胃脘胀闷,夜寐不安,伴口苦恶心,肠鸣漉漉,大便稀薄。为中气虚弱,寒热互结之象。故用半夏泻心汤合半夏秫米汤加减以和中降逆,调和阴阳。本方以半夏为君,和胃降逆;配苦寒之芩连泻热和胃;又用辛温姜、夏以驱寒降逆止呕;更佐以人参、甘草、大枣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以复升降之职;以木香、沉香曲行气醒脾安神;合秫米甘凉益胃,《本草纲目》解释:“秫,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6]。诸药相合,和中降逆,畅达气机,阴阳并调,故患者服药后胃痞消、纳食好转而寐安。

5、肝火,上扰心神

张某,女,81岁,2020年4月21日初诊。有精神分裂症病史10年余,服精神类西药数年,效果越来越不明显,要求中西医结合治疗。症见:心烦口苦,畏寒怕热多汗,胸胁苦满,常梦魇外出,神疲乏力,小便不利,大便2~3天一次,质干,舌质偏红,苔薄黄而腻,脉弦数。治拟清肝泻热、重镇安神,方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处方:柴胡、黄芩、姜半夏、大枣、郁金10g,太子参、茯苓、枳壳15 g,龙骨(先煎)、牡蛎(先煎)、青礞石(先煎)30 g,远志6g,大黄7g(后入);7剂,每天 1 剂,水煎服, 早晚温服。二诊:患者诸症减轻,大便已解,入夜能睡5小时。原方加减续服3月余,病情稳定。

按:现代人工作紧张、压力大,失眠、精神类疾病增多,绝大部分患者靠长期服用西药控制,但仍有部分病人疗效不显。李师认为:这类患者往往表现为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肝火拂逆,冲激肝魂,则魂摇而睡卧不宁。症见:胸满心烦,有时妄语,梦魇惊恐不安,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而腻,脉弦数。治宜和解少阳,通阳泻热,重镇安神。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本方由小柴胡汤加减变化而成,以小柴胡汤和解枢机,扶正祛邪,加桂枝来通达一身阳气,大黄泻热清里,茯苓既可利水又可安神,龙骨、牡蛎、铅丹(有毒,可用青礞石代之)等重镇理怯而安神明。因湿热弥漫全身,去掉甘草滋腻而避免留邪[7]。经过临床验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合并精神类疾病的不寐患者有良好的效果[8]

6、胆涎扰心,心神不宁

赖某某,女,48岁,2020年8月20日初诊。因家中遇贼,受到惊吓,每于夜晚出现心悸、心慌,入睡艰难,甚至彻夜不寐,情绪焦虑不安,口苦恶心,胸闷痰多,大便可,舌质常,苔薄黄而腻,脉滑。治拟清胆除烦,化痰解郁,方予温胆汤加减;处方:陈皮、远志各8g,半夏、枳实、竹茹、大枣各10g,茯苓、太子参、夏枯草各15g,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30g,生姜6,甘草4g,服7剂,每天 1 剂,水煎服, 早晚温服。二诊:服药后夜寐渐安,口苦恶心胸闷症状改善。续上方加减治疗一个月,情绪稳定,其他症状次第消失。

按:李师认为:“心与胆相通”,胆气冲和,则能上养心火。患者突受惊吓、情绪刺激,少阳枢机不达,胆气郁结化火,灼津成痰,痰火扰乱心神,而致不寐。症见:睡卧不安,入睡困难,胸闷心烦,口苦痰多,舌红,苔黄而腻,脉滑数等。治宜清胆除烦,化痰解郁,方用温胆汤加减。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症方论》,方中二陈汤健脾和胃化痰,竹茹清心除烦止呕逆,枳实和竹茹相合,下气、破坚积,宽中除痰,痰除则胆气升,郁火解,脾胃和,则寐安。生姜的量大小,由胃寒或胃不偏寒决定,但它能止呕。临证时可加入夏枯草,取其与半夏相合,可增强清胆化痰之功,又可协调阴阳平衡,助其睡眠。

7、肝郁血瘀,瘀阻心脉

沈某某,男,60岁,2022年11月22日初诊。患者睡眠障碍两年余,服安眠药睡三小时左右,有时彻夜难眠,平时心情抑郁,经常用手按胸部,伴心烦喜叹息、头痛,乱梦纷纭,舌质紫暗,苔薄白,脉细弦。治拟活血化瘀,调畅肝气,以安肝魂;方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处方:桃仁、当归、牛膝、川芎、枳壳、柴胡10g,红花、桔梗6g、生地黄、赤芍15g、甘草5g,青龙齿2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7剂。二诊:服药后自觉精神舒畅,头痛明显好转,夜间能睡5小时余,并且醒后可继续再睡,乱梦亦平,上方续服一个月。

按:心藏神,主血脉,肝藏魂,主疏泄。李师认为某些患者长期精神抑郁,所思不遂,以致肝气不达,血气失畅,瘀阻血脉,心神失养而成不寐。如《医方难辨大成》谓:“气血之乱皆能令人寤寐之失度也”[9]。本患平时情绪抑郁,肝气不舒,日久成瘀,痹阻脉络,心神失养,故而出现入睡困难,头痛,胸胁胀闷,舌紫暗,脉细弦。治宜活血化瘀,调畅肝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王清任曾释道:“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10]。临证中对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失眠,无论有无瘀血症状,均可用本方一试。本方以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为主药;川芎、赤芍行气活血为辅;生地配当归养血和血,使祛瘀而不伤阴血;牛膝祛瘀而通血脉;气行则血行,柴胡、枳壳、桔梗疏肝畅中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桔梗引气上行,牛膝导血下行,一升一降,交通阴阳。临证中可加重镇定魂的龙骨、牡蛎、青龙齿、珍珠母等,疗效更佳。

总结:中医治疗不寐病历史悠久,方法多样,疗效显著。其总病机归结为“阴阳失调”,但心脾两虚、肝胃不和、心肾不交、痰湿、郁火、瘀血等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和,故临证时需分其虚实而治之。不寐虚者有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治疗重在调理心、脾胃、肝、肾各脏腑的阴阳气血,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使阴阳平衡;实者有痰湿、郁火、瘀血等邪气扰乱心神,当化痰、清火、祛瘀,务使邪去正复而神安。在治疗过程中,需嘱咐病人合理饮食、起居有常、适当运动、稳定情绪,对巩固疗效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林佩琴.类证治裁[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217.

[2] 张仲景.金匮要略[M].何任,何若苹,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

[3] 李俊强,宁为民.从填补肝肾真阴论治顽固性失眠[J].四川中医,2020,38(10):29-32.

[4] 张仲景.伤寒论[M].王叔和,撰次.钱超尘,郝万山,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8.

[5] 黄帝内经素问[M].田代华,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8.

[6] 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513.

[7] 周洪武,李雅琴.李雅琴巧用经方治疗不寐医案4则[J],新中医,2019,51(4):86-87.

[8] 赵霞,闫少校.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2019,38(12),1183-1185.

[9] 无名氏.医方难辨大成[M].马茹人,王荣根,邓丽娟,编.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5:413.

[10] 王清任.医林改错[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6:21.

作者简介:黄陈敏,男性,39岁,2006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副主任医师,就职于浙江省象山县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临床工作,擅长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失眠等常见病中西医诊治;

通讯作者:黄陈敏,地址 浙江省象山县丹城镇兴洋路7号;邮编 315700;电子邮箱 huangchenmin1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