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

林文静

福山区自然资源局  265500

摘要:作为我国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生态效益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林业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和我国社会发展的间接影响。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林业工程正逐渐实现现代化,通过多种科学手段的综合应用,林业工程的抗旱抗灾能力不断提高。本文以林业工程的抗旱造林问题为切入点,对造林技术措施进行了相关研究,为林业建设和生态环境重建提供了有益的支持。

关键词: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引言

可持续发展观提出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心协调好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现代化的造林技术实现林业工程的发展。林业工程的抗旱造林技术是保障人们生活水平和实现林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全面开展绿色林业工程,合理把控抗旱造林技术关键点,以更深层、更宽广视角分析抗旱造林技术其在林业工程中的有效应用,保护我国的可再生资源。

1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概述

蓄水保湿技术、高效集水技术、蓄水保墒技术等是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工作中提高水分含量的关键技术。在土壤含水率较高的植树区,为了维持土壤水分,建议覆盖土壤表层,有效地防止土壤水分随着蒸发的损失。具体方法为将幼树育苗后,修剪成近漏斗状,将塑料薄膜铺到地下,将聚丙烯酸等化学试剂喷覆膜区域,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在半干旱和干旱地区,采用集水和整地技术,保证在树的根区内能获得降水量。森林植被恢复期间,先规划好集水区坡面和集水区坡面,再进行平整、压实、防渗处理,提高降雨利用率,减少地表蒸发引起的水分扩散。采用保水剂提高树根吸水能力,平时可在每棵树苗上涂抹保水剂,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抗旱造林技术。将回填土与保水剂按比例混合均匀,填平后压实浇灌全部,或将保水剂浸入种植区的土壤中,浸泡保水剂后,便可简单栽植,提高幼苗成活率,大幅度减少补植次数。

2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工程存在的问题

2.1水资源缺乏

对林业工程建设有直接重要影响的是自然环境。水资源的状况关系着我国林业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地域辽阔,具有较大的东西南北跨度,使得自然环境的区域性差异较为明显,水资源的不均衡问题尤为突出。如严重的是西北与内陆由于缺乏水资源,树木正常生长的需求无法充足的被提供,导致该区域植物的死亡率逐年上升。

2.2缺乏规范的造林操作

作为复杂的工程——林业技术,相对于正常的地区,干旱地区的造林则更为困难。发展林业,尤其在干旱地区有着较为严格的技术要求,使得造林工作的开展更加的操作规范,严格遵循必不可少。但在林业工程的工作进程中,由于部分人员未能严格遵守规范使树木死亡率大大提高,对于造林工程最终的效果产生一定障碍作用。

2.3抗旱造林树种的选择不合理

抗旱造林技术应用期间,由于生态环境极为特殊,在选择树种时,应确保该树种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在独特的生存环境下易于成活,才能有效提升抗旱造林工作效果,为林业工程的实施提供保障。在实际应用期间,有些抗旱造林施工单位未能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的树种不符合规定。在此条件下,可能导致树种大面积失活的情况,制约抗旱造林工作的开展。

2.4抗旱造林技术落实不到位

抗旱造林施工人员在应用技术期间,如果没有按照规范化操作实施,必然会影响到造林效果。这种不按规定的操作方法明显存在缺陷,制约抗旱造林技术的发展与推进,究其原因,主要是抗旱造林工作者缺乏相应的专业素质与技术能力,无法正确运用抗旱造林技术。此外,施工人员在工作期间存在缺乏足够的耐心,在专业技能与心理方面均存在缺陷,不利于抗旱造林施工的进行。

3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水平提升措施

3.1存贮水资源 促进树木生长

长期以来存贮水资源在干旱地区的造林工作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倘若想要正常发展林业工程必须提高存贮水资源的效率,因此研究水资源的存贮是抗旱造林的必要工作。通过对蓄水技术进行积极的开发,使得水资源在种植物不断的丰富,最终将树木生长所需水分被提供促进其正常生长。

3.2系统性的实施整地工作

林业工程造林地整地工作的有效完成可提升苗木抗旱能力。根据林业工程造林植被实际情况与树种的选择,科学合理地应用林业造林地整地技术。参考林业工程造林地区的气候与水文特点实施整地物理性、化学性、生存适应性分析,对造林地区的土壤营养、水分、板结情况、松软程度实施预先处理,为后期的造林整地工作提供技术和应用保障。在整地工作实施前,应构建完善的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准确掌握造林地区水分含量、土壤实际情况、基础环境等各项参数信息及环境要素,同时还要对土壤内微量元素、微生物群落等加强分析与调查,通过这样为造林地区整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准备,进一步提升林业工程造林种植存活率。

3.3科学选择树种和植被

在林业工程的抗旱造林工程中,树种和植被的选择是否合理与造林整体效果存在直接的联系。对于树种与植被的选择而言,要具备良好的抗旱性,以抗旱适生为前提,根据区域的生态和环境具体特点确定抗旱造林树种与植被,使其在干旱并且恶劣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同时为抗旱造林这一林业工程目标的有效实现提供树种与植被上的种植基础与种植条件。重视乔灌木的结合、灌草的结合,利用高大乔木特有的郁避作用应对蒸腾问题,通过地表植被的大面积覆盖避免水土流失情况的出现,基于科学的设计与优化选择提高造林工程整体抗旱水平及造林质量。

3.4积极推动抗旱造林技术创新

在林业科技、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背景下,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也因此获得不断创新与优化,作为林业工程的建造者、实施者需严格把控好抗旱造林技术创新路线,推动抗旱造林技术不断优化,通过这样提高林业工程造林成功率,把当前最新的抗旱造林理念及知识都转化成实践技术,如覆膜技术与容器苗技术是现阶段常见抗旱造林法,对于具体使用哪种抗旱造林技术,需针对干旱问题和造林实际问题,选用适合的抗旱造林法。

覆膜技术原理是借助高分子材料保持温度和水分,在造林地面设置高分子薄膜,避免地面水分的过度蒸发,保证地表温度,通过这样来维护土壤水分,此方法对于提高苗木存活率非常有利。容器苗技术通常被应用在干旱的山区或是地下水不足的地区,在土质较稀薄、温度较高、土壤水分不足的地区使用,可利用材料来制作育苗容器,通过此容器可培育出健康、生长旺盛的苗木,在恰当的时间将苗木移植到造林区,如科学把控好育苗期,经过移栽后的苗木根系会非常健康,具有良好的适生性、抗旱性,有效提高造林效率,确保干旱地区造林苗存活率。

结语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政策进行落实,在利用林业工程的抗旱造林技术时,应当从实际状况出发,通过分析现阶段技术应用所面临的困境,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提高抗旱造林技术应用科学性、合理性,依托体系、技术、机制等资源和力量,高效、高质的开展林业工程建设,通过抗旱造林为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积极的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琦.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1(03):151-152.

[2]侯捷.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研究[J].花卉,2020(12):226-227.

[3]满达,陈春,王晓艳.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J].河北农机,2020(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