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颈部CTA低剂量减影成像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螺旋CT颈部CTA低剂量减影成像技术的应用

林琳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   影像技术  118000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螺旋CT颈部CTA低剂量减影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进行颈部CTA减影成像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其中80例患者,将其按照计算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颈部CTA,实验组实施低剂量减影成像技术,将两组成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总影像质量有效率为92.50%,与对照组(95.00%)进行比较,对照组总影像质量有效率较高,组间不存在差异(P>0.05);实验组重建图像所需时间为(8.13±0.14)min,对照组为(13.12±0.66)min,两组重建图像所需时间进行比较,实验组用时更短,组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螺旋CT颈部CTA低剂量减影成像技术能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并且重建图像用时较少,可以在临床中逐渐推行完善。

【关键词】螺旋CT;颈部CTA;低剂量减影成像技术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CT技术不断完善与创新,颈部CTA技术以无创、快速、经济为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颈部血管的病变诊断中[1]。基于此,本研究在常规颈部CTA的基础上,采用低剂量减影成像技术去除骨结构的干扰来显示颈动脉和椎动脉,能快速、直观显示颈动脉和椎动脉及其分支,取得了良好的诊断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进行颈部CTA减影成像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其中80例患者,将其按照计算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对照组40例患者,男性患者(20例)占比50.00%,女性患者(20例)占比50.00%,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为(58.11±2.45)岁。实验组40例患者,男性患者(20例)占比50.00%,女性患者(20例)占比50.00%,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为(58.95±2.42)岁。上述两组患者资料均经过系统性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颈部CTA;实验组实施低剂量减影成像技术。诊断仪器为GE OptimaCT660,指导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将患者头部固定,双肩以及颈部下用软布垫实,不留任何空隙,防止检查床移动时患者不自觉改变体位,影响成像质量。反复叮嘱患者扫描时不能动以及吞咽口水,指导患者练习正确呼吸,使患者听从语音指令,必要时进行憋气。扫描范围为患者主动脉弓至颅内鞍区平面,先平扫,后进行增强扫描,平扫参数为120kv,50mas,准直器宽度0.75mm,重建层厚0.75mm,重叠0.4mm,重建窗位CT ONGAL,卷积函数值20F,进床速度为12.0mm/周,旋转时间为0.5s/周,螺距pitch为1.3:1。增强扫描除毫安量为160mas外,其他扫描参数与平扫一致,造影剂为碘佛醇注射液(江苏省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30305DJ,300mg/ml),增强扫描延迟时间以Test Blous技术为准,将主动脉弓平面作为检测点,将20ml造影剂经患者静脉注入,注射速率为3.5ml/s。进行小剂量测试确定峰值时间,计算出延迟时间,增强扫描注射量为80ml(50ml造影剂+30ml生理盐水),注射速率为3.5ml/s。

1.3 图像处理

    先进行常规颈部CTA血管重建,再进行低剂量减影重建,把相同的层厚层间距FOV的平扫图像以及增强图像传直VIEW启动EVAL,把所有图像进行一对一减影,减影后的图像再传直3D并用SSD等重建出立体的三维图像。由多名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师对减影图像的去骨效果进行评价。

1.4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影像质量:根据其影像成像将其分为优、良、差三个方面,①优:患者颈动脉以及椎动脉显示非常清晰,几乎无骨质干扰;②良:可以看到患者颈动脉以及椎动脉,但是存在部分骨质干扰;③差:无法看到患者颈动脉以及椎动脉,骨质干扰严重,总影像质量有效率=(优+良)/总例数×100.00%。

比较两组重建图像所需时间:记录两组重建图像所需时间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影像质量采取卡方检验,用率(n%)表示,重建图像所需时间行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达,以P<0.05作为组间存在差异的判定指标。

2结果

2.1 影像质量分析比较

    实验组总影像质量有效率为92.50%,与对照组(95.00%)进行比较,对照组总影像质量有效率较高,组间不存在差异(P>0.05)。详见表1.

1 两组影像质量分析比较[例(%)]

组别

总影像质量有效率

对照组(n=40)

29(72.50)

17(42.50)

2(5.00)

38(95.00)

实验组(n=40)

29(72.50)

16(40.00)

3(7.50)

37(92.50)

X2

-

-

-

0.2133

P

-

-

-

0.6441

2.2 重建图像所需时间分析比较

    实验组重建图像所需时间为(8.13±0.14)min,对照组为(13.12±0.66)min,两组重建图像所需时间进行比较,实验组用时更短,组间存在差异(P<0.05)。详见表2.

2 两组重建图像所需时间分析比较

组别

例数(例)

重建图像所需时间(min)

对照组

40

13.12±0.66

实验组

40

8.13±0.14

t

-

46.7766

P

-

0.0000

3讨论

多层螺旋CT颈部血管减影成像因具有低风险、成本低并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的特点,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诊断颈部血管的病变中。但是,由于颈部组织层次多且复杂,动静脉血管相互交替,需要使用对比剂维持血管与周围组织的密度差,而大量使用对比剂会对患者器官造成严重影响,最终导致患者肾功能衰竭[2]。颈部CTA减影法,通过减少对比剂的使用,以增强图像减去平扫图像,去除骨性结构,达到血管造影效果,可以真实地显示颈动脉和椎动脉,更为方便快捷[3]。但目前对于这种减影技术目前尚有争议,主要不足之处是去骨能力差,成功率不高[4]。颈部CTA低剂量减影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尝试,可以快速的获得比较满意的图像质量,但由于其对骨性结构的消除效果较差,导致血管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不易明确,需要在未减影的图像上进行重建,使目标血管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显现,进行多角度观察,为手术设计提供参考,弥补减影重建图像的不足,从而获得高质量颈部血管减影成像[5]

综上所述,螺旋CT颈部CTA低剂量减影成像技术能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并且操作简单,重建图像用时较少,值得在临床中逐渐推行完善。

【参考文献】

[1]唐浩译,陈小卫,张力等.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A中的标准化应用[J].中国标准化,2023,No.625(04):231-233.

[2]陈玮.低剂量对比剂结合0.9%氯化钠溶液在256层螺旋CT头颈联合CTA中的有效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13):128-130.

[3]龚启慧. 320排头颈CTA减影后处理技术对比及扫描参数优化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22.DOI:10.27674/d.cnki.gcyku.2022.00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