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中负荷的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体育运动中负荷的控制

李明善

陕西省洋县中学

[摘要]: 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如何掌握好负荷的强度,负荷量,时间及次数之间的关系,合理科学地安排运动量,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本文结合实践论证,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运动负荷 强度 体质 控制

Regulation of load in sports

Li ming shan

Shaan ‘xi Yangxian middle school

Yangxian, Shaan’ xi 723003

Abstract: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 effective method as to how to regul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ad strength, load quantity, time and times, arrange sports quantity reasonably and scientificall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est exercise effect in sports teaching and training.

Key ward: sports load strength physique regulate .

.问题的提出

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增强体质。而学生的体质状况和教学过程中的锻炼方法是否相应,是我们每个体育工作者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一节课运动负荷过大,学生产生过度疲劳,对身体造成伤害;运动负荷太小,又达不到锻炼目的。如何控制运动负荷使其维持适当的量,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尤其通过近几年达标测试和考试考查看,学生的体质状况综合评定呈下降趋势。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大纲要求,实施教学计划,使学生体质得到锻炼提高又使运动负荷对学生构成良性刺激,避免伤害事故发生,是目前体育教学中应首先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以上问题,分析原因,并结合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和经验总结,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期望对以后的教学训练有所帮助。

.问题产生的原因

2.1.1

学生身体基础差,对锻炼计划的内容不能适应,畏难,主动性差迫使老师降低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对部分体质较好的学生来说达不到锻炼要求,长期下去体能也会下降;因之形成体质差的学生不爱练,体质好的学生练不够,形成两极分化。

2.1.2

绝大多数一年级学生在中学时,重智轻体,目标只有上大学,校方也只追求升学率,忽视体育的发展。多年形成的教育误区,耽误学生身体的健全发展,造成学生入大学前体质状况低下。

2.1.3

设备条件落后,教学手段滞后,给学生理解掌握技术动作带来困难。如现有秒表只精确到1/10秒,而一般比赛都要精确到1/100秒;跑道硬而石头多,不符合沙,土,煤渣混合跑道要求;跳高教学中背越式过杆的空中动作单凭老师讲解示范,学生觉得难以理解和掌握,这一动作滞空时间短(0.2-0.3秒),如有幻灯或录像将这些动作定格,直观教学法使学生很容易建立动作概念,练起来很顺手,容易使动作达到动力定型;标枪教学由于全部使用竹枪,而正式比赛全用金属枪,原已掌握的动作变形,很难发挥出色,创造好成绩。

2.1.4

训练中,运动负荷的安排不合理。运动负荷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负荷,俗称运动刺激。生理负荷指人体承受运动负荷后所产生的机能反应,如心率,血压,尿蛋白,血糖,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运动负荷是由运动的强度,密度,时间,数量所决定的。因之对运动的强度,密度,数量如何科学的结合,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调整,达到适宜的程度,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体会、探索、总结经验,方能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2.1.5

室内场馆少。尤其夏季多雨,常常五六个班挤在室内场馆上课,很难保证不出伤害事故,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教学计划难以实施。

.解决问题的方法

3.1 运动负荷的测定控制是较复杂的,应通过多途径、多指标并作相关的分析才能作出恰当的控制。运动负荷的生理表现中如血压,肺活量,血乳酸含量,尿蛋白含量,心电图,心率等的测定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仪器设备,还要抽取受试者运动前后的血液样品,而在课堂现场教学中不可能这样做。因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测定学生心率,根据心率变化控制负荷大小。应注意以下事项:

3.1.1 教学观察。在体育课或训练中,观察学生的面色、表情、出汗情况、运动反映、协调能力及集中注意程度。

3.1.2 自我感觉。了解学生体质状况,运动前后的主观感觉。负荷适宜,学生精神状况好,对运动充满兴趣和信心,运动结束后虽感疲劳但精神愉快,食欲良好,睡眠正常,恢复很快;反之,出现厌食,精神不振等。

3.1.3 心率的测定应当是在负荷前测定基础心率,负荷后马上测定变化心率。实践证明,脉搏在130-180次/分为运动负荷适宜。

3.1.4 根据心率图像判断符合大小。一般的学生可承受使心率达到(220一年龄)次/分的负荷强度,基础体育课心率--负荷图像为高峰形或双高峰形,负荷大小和心率成正比。如下图:

图1 图2

3.1.5 运动负荷的调整。根据以上原理,老师在上课随意抽查数名学生负荷后心率最大值或作出心率变化图像,判断运动负荷是大是小,随时调整计划、练习方式,以适应大部分学生需求,达到最佳效果是简单有效的方法。负荷的调整如下图:

表1

运 动 负 荷


强度



密度




负荷量

时间



数量



























表2 不同运动项目所用的负荷量与强度指标

运动项目

负荷量指标

负荷的强度指标

身体负荷

生理负荷

周期性项目

距离(千米)跑的时间(小时)

位移速度(米/秒)

心率(次/分)

摄氧量(毫升/分)

体操 跳水

单个、联合、整套动作的次数

单位时间内完成单个、联合、整套动作的次数

负荷后,神经、肌肉、器官指标的变化

球类项目

完成练习所用时间(小时)课次数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技术动作,配合的次数

心率 (次/分)

摄氧量 (毫升/分)

举重

举杠铃的次数,总吨数

杠铃的相对重量

同体操、跳水

摔跤

训练课的次数,时间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动作次数

同球类项目

3.2 采用定量负荷法控制运动负荷。即制订训练计划或在进行课堂教学中,把运动负荷强度建立在学生可能达到的基础上,从而根据每个学生的体能水平,确定每个学生的运动量和强度;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不必尽最大力量也能确定运动的负荷强度。要求学生在每次定量负荷后,自测心率,还要作到自绘自析运动负荷曲线,自我评定,掌握运动量。

通过以上方法,使学生做任何方式的锻炼都有的放矢,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体质,又不会造成过度疲劳,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邹继豪《理论教程》,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2 谢亚龙,黄伟康田径[J] 北京 中国体育报业总社 2001 11

3 刑文华 中国学校体育[J] 北京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 2001 6

4陈海涛.福建省汉族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干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3):93-95.

5王荣. 2004年江苏省大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的状况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5):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