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利工程建设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利工程建设措施

王欢成

321321198512160017

摘要: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议题。当前,一些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水土流失问题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的水土流失因素包括降雨、暴雨等气象条件以及施工活动带来的土壤破坏、植被破坏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发展。为了减轻水土流失问题,各类水利工程建设措施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植被恢复与保护、防护措施的设置、合理施工和管理等。这些措施在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改善水环境质量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部分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中对水土保持措施的重视不够,导致水土流失问题仍然严重。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技术和新型水利工程建设措施不断涌现,但其影响和效果尚不明确。因此,提出改善措施以应对水土流失问题。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利工程建设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水土流失水利工程建设措施

引言

水利工程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流失问题也备受关注。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因自然力或人为因素而流失的现象,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丧失,还对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了破坏性影响。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流失问题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分析水土流失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揭示了水利工程建设措施对减轻水土流失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水利工程建设措施的建议,涵盖技术手段的改进和管理措施的加强。基于此,本文旨在为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流失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水土流失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关系

水土流失与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水土流失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土壤被水流、风力等作用带走的过程。水利工程建设涉及到土地的开挖、挖填、植被破坏等活动,往往会对土壤稳定性和水文循环产生影响,进而引发水土流失问题。首先,水利工程建设对植被覆盖的破坏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常常需要进行土方开挖、挖填工程等大规模土壤移动的活动。这些活动破坏了原有的植被覆盖,使土壤暴露在外界的气候和潜在侵蚀力量下,增加了水土流失的风险。其次,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行为也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例如,在堤坝、渠道和水库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土壤的剥离、挖掘和填筑等操作。这些操作会直接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从而增加了水土流失的可能性。除此之外,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工地排水也是引发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排水操作以降低地下水位或排除积水。然而,如果排水不当或排放的水质差,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和稳定性,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另外,水利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土地开垦和水域改造会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影响水文循环和土壤侵蚀过程。例如,在河流改道或农田整理过程中,大面积的土地开垦和植被破坏会导致原有的水文系统被破坏,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的程度。总之,为了减轻水土流失问题,水利工程建设应注重植被保护、合理施工、科学排水等措施,以保持土壤稳定性和水域健康。

2当前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

2.1土壤侵蚀与剥蚀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土地被大规模开挖、填筑或挖掘,这些活动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和稳定性,使得土壤容易被雨水冲刷和风力吹走。尤其是在未采取有效的土壤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施工现场容易形成大面积的裸露土地,进而加剧了土壤侵蚀和剥蚀的程度。

2.2植被破坏与缺失

水利工程建设往往需要清理或移除原有的植被,以便进行施工活动。然而,植被的破坏会导致土壤表面裸露,减少了土壤的抗侵蚀能力。此外,施工结束后,如果没有进行合适的植被恢复和保护措施,新的植被生长速度较慢,导致施工区域长时间缺乏植被覆盖,增加了水土流失的风险。

2.3施工过程中的泥沙流失

水利工程施工会产生大量的泥沙,并可能通过排水系统被冲刷到河流、湖泊或其他水域。这些泥沙的流失不仅造成水体浑浊,还会在下游堵塞河道或水库,影响水资源的储存和调配。

2.4施工现场的雨水径流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现场,覆盖着大量的裸土,雨水经过这些裸土表面时,容易形成大量的径流并带走土壤颗粒,增加了水土流失的风险。尤其是在降雨强度较大的情况下,雨水径流的速度和冲刷力更大,对土壤的侵蚀和剥蚀更为严重。

2.5排水系统问题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排水系统起着将施工现场的积水有效排出的重要作用。然而,如果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建设不完善或维护不到位,会导致积水聚集,进而加剧水土流失问题。

3改善水利工程建设措施的建议

3.1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和前期调查

在水利工程建设之前,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前期调查,详细评估工程对土壤、植被、水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这样可以制定出合适的水土保持措施,并对工程施工地点和方式进行选择和规划,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2加强土壤保护与治理

加强现场土壤保护工作,避免裸露土地的形成。通过采用覆盖物(如草席、蓬藿)覆盖裸露土地,有效减少风蚀和雨蚀。此外,合理设置护坡、梯田和防护林等,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保持能力。

3.3实施综合水资源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不仅要关注工程本身的水文水资源管理,还要与周边自然水文系统相结合,实施综合水资源管理。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水资源,合理控制水位波动,减少泥沙流失,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和水域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3.4采用生态修复与恢复措施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优先考虑生态修复与恢复。即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植被的恢复和保护。通过选择合适的植被种类、合理种植密度、科学养护等措施,促进植被的正常生长,增加土壤覆盖度,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3.5加强人员培训和意识普及

水利工程建设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部门,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因此,需要加强人员培训,提升相关人员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和技术水平。同时,开展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3.6加强社会参与

鼓励公众和利益相关方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决策过程,充分听取他们的声音和意见。这不仅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意见,还可以建立更广泛的社会合力,共同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7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一个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共享平台,收集和整合相关数据和经验,促进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可以更好地借鉴成功案例和经验,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结束语

总之,改善水利工程建设措施需要在规划、设计、施工和监管等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考虑和实施。通过加强土壤保护与治理、实施综合水资源管理、采用生态修复与恢复措施等举措,可以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减少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并确保水利工程的长期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冬.农村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措施[J].乡村科技,2021,12(14):121-122.

[2]张国有.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防治及治理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7):44-45.

[3]柴君燕.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J].科技风,2018(26):199.

[4]陈滋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8):266.

[5]郭海梅.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