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

陶俊伟

武汉市七里中学 430051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化学的阶段,处于培养兴趣和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需求下,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基本功,更要注重创新的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所以,初中化学教育的改革需要紧紧抓住核心素养这一重点,通过优化课程的设计,鼓励创造性、个性化学习,使知识、能力、道德教育渗透到初中的方方面面,使其转变学习的观念,建立起良好的“三观”。根据学生的核心素养基础,在此基础上,对高中化学实验课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和实践,探索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引言

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教材中对什么是化学进行了定义,即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这也是学生对化学的初步认识。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应当优化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基于化学的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在每一单元的每一节内容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应当以化学基础知识为核心,因此,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及意义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第一,形成学生的系统思维模式。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都是连贯的,知识学习的各环节都是相互依托的,想要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就必须对自身的学习方法进行科学的构建,完成知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这是需要一定时间不断积累经验的。第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锻炼首先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集体意识,个人的力量相比于集体是薄弱的,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通过合作学习形成互助模式,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吸取优势,借鉴思维成果,促进集体的共同进步。第三,树立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承载了人类探索科学的结晶,是人类脑力辛勤劳动的成果,学生必须要正视对知识的态度,理解自然科学的来之不易,在学习中要怀揣敬畏之心,明白是科学创造了人类的幸福生活,且科学取之于自然界,在科学的应用上也要遵循自然规律,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面对繁重的升学压力,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实际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方式已经有所变化,但仍未脱离传统应试教育的本质,教师仍旧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对教师还有很强的依赖性。如果教师的教学模式陈旧,不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但因缺乏深入探究,并未从学生核心素养角度出发选择教学内容和设置教学结构。学生仍然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虽然可能获得比较高的考试分数,但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其学习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化学是实用性极强的一门学科,生活中到处都能找到化学的身影,大到航空航天、高精化学产业、芯片工程等,小到人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因此,学生的化学意识、创新思维能力都能在化学课上得到极大的提升。但是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想的指导下,化学变成了仅靠记忆、背诵、做题就能拿高分的学科,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学习化学的初衷,也不符合学习的科学规律。

(二)部分教师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有效性不足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面临较重的核心素养培养任务,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生在课堂以及化学学习中的自主性。然而,现阶段初中化学课堂并没有达到提升学生自主性的效果,学生在被动的课堂上逐渐失去学科兴趣,也没有在教师的教学渲染下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更无法在课后延展化学知识。也就是说,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没有达到学生有兴趣、学生主动学、学习有效果的目的,教学改革的有效性不足,核心素养培育有待加强。

三、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分析

(一)提倡“学与行结合”,传播“科学”的理念

坚持“学以致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团体形式进行有效的实践,不仅可以强化课堂上所学到的化学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传递科学精神,端正科学态度。比如,在讨论“铁生锈的原因”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讨论和学习一些基础的实验,而在课后,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讨论和记录,对比分析钉子生锈的速度和对物体的影响,并总结出了生锈的原因。第二节课,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进行了交流。在整个协作教学中,每位学生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起到了主导的作用,促进了探究意识的生成,充分认识到学做结合的重要意义。

(二)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提升其核心素养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给学生机会,使其主动探究实践,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确知识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科学态度,使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换言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实践,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例如,讲解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时,教师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对熄灭蜡烛的方法进行探究,并说明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化学学习充满热情,以探究未知科学,运用化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参与化学实验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是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内在潜力被挖掘的过程,是个人能力得到培养、良好品德得以形成的过程。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再次面对此类问题时,就能自主分析并解决问题。

(三)动态调整流程,优化活动体验

化学活动流程的调节是动态应对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基本方式。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受教学形式的限制通常不会将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为化学教学的重点,而是选择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上进行优化改进,这样虽然可以较为轻松地完成化学课程,但面对初中学生快速变化的学情,这种方式的效果不够显著。当前,初中学生尚未构建全面的化学知识体系,容易在某一方面表现出不足,因此,教师要能清晰地洞察到学生学情的发展变化,并针对学生需求动态选择活动流程并积极应用。例如,开展溶液的酸碱性这一节的教学时,随着化学课程的推进,化学知识的深度逐渐加深,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挑战。为应对这一情况,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先利用微课引导学生了解基础知识,之后针对性地解析教学重点、难点。为确保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教师根据本课内容在微课中进行多重展示,例如,通过实验演示的形式为学生展示酸与碱的检验反应过程,再通过pH试纸的对比为学生解析溶液的酸碱状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情入手,明确活动方向,并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展示课程内容。

(四)开展合作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上课时,过度注重摘抄板书,而忽略了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思考,缺乏自主思考能力;课后有的学生不注重回顾所学知识,直接写作业,有的学生不注重预习新课,导致作业完成的效率低;采用死记硬背的记忆方式,缺乏对知识的理解,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懒于动笔,尤其是在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上缺少必要的练习,导致频繁出错。只有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开展合作学习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合作学习能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合作意识的推动下,促使学生主动探讨问题,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共同解决问题,获得成就感。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好的学习方法,从而逐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溶液的形成”这节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合作进行实验,探究溶液的形成。分别将以下几组物质进行混合:泥土和水,硫酸铜和水,氯化钠和水,蔗糖和水,植物油和水。然后每个小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观察溶液静置后是否分层,对比各组实验现象,讨论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合作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与其他学生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度,互相取长补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是现阶段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着力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凸显出无可替代的价值。它不仅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和正确三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坚定不移地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优化各种教学手段,突出锻炼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使学生不仅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因为这是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邹志翔.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深度学习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67):124-126.

[2]刘琴.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J].求知导刊,2021(34):26-27.

[3]张菁莲.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21(27):47-48.

[4]王生才,时洁.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21(26):145-146.

[5]李亚平.让核心素养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J].教育界,2021(3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