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郭玉清

巴彦淖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015000

摘要: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着农民的环保意识不强,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缺乏资金,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不仅会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还会阻碍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生态环境;环保意识;资金

  1.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1.1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

在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农民的生态环境。虽然我国有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农民的生态环境,但是农民对环保意识不足,没有积极主动地保护好自己的环境。例如:有些地方政府没有对农村污染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不能准确掌握当地农村环境污染情况。

由于农民对环保知识缺乏了解,导致一些农村企业不能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从而导致企业对环境污染严重。在这些地方政府没有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此外,还有一些农民缺乏环保意识,也是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有些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虽然这些化学物质在短期内会给农民带来好处,但是长时间使用会造成农产品质量下降、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一些农民在养殖牲畜时没有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导致牲畜粪便、粪便乱扔乱放,影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1.2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农村环境质量的恶化,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用于农村环保的资金只占国家财政支出的1%左右,而用于城市环保的资金则占到国家财政支出的15%左右。二是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农村环境保护法规和管理体系,农村环保工作主要靠政府行政手段,缺乏法律、法规等硬约束。三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实际需求。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民环保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很多地区仍然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1.3乡镇企业污染治理问题突出

近几年来,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一些乡镇企业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就随意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导致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有些地方对一些重点、难点项目建设重视不够,环保投入严重不足。在一些乡镇及农村区域内,生产、生活污水没有经过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水体或农田中。而这些地方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很难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另外一些乡镇企业为节约成本和税收,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化肥对农村土壤和地下水进行污染。

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生态破坏严重。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已有1/3的县市区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农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生态破坏现象严重。

1.4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不完善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立法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是主要集中在城市环境保护方面,而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却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同时,我国现有的环境立法在立法目的、立法原则、立法内容和立法技术上存在明显的缺陷,缺乏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针对性。这就导致在农村实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能适应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另外,由于缺乏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监督制约机制,地方政府和企业利用经济手段进行环境污染治理行为以及企业以牺牲农村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行为得不到有效约束。这就使得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难以落到实处[1]

  1.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2.1建立健全农村环保制度体系

首先,在法律层面上,要尽快制定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要针对农村地区污染防治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为开展农村环保工作提供规范依据。其次,在政策层面上,要积极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的农业发展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比如,研究制定《中国农村环境保护条例》《中国农民发展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此外,要研究制定鼓励和支持农业发展、生态保护的税收、补贴、保险等优惠政策。最后,在执行层面上,要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环保责任机制、考核监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等措施,实现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有效管理。比如,要建立完善农村环保管理机构和工作体系;要建立完善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环保责任制度;要加强对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业生产活动的监管等。

2.2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力度

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人为或自然的方式造成的土壤、水体和空气等环境污染。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必须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首先,要加快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工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力度,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新型肥料和高效低毒农药,以及生物防治技术等。其次,要积极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工作。要制定并实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制度,加大对废弃农药包装物的监管力度,减少农药包装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再次,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制度建设和执法管理工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法制建设和执法管理工作,加大对违规使用化学投入品、违规生产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2]

2.3加强农村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当前,我国农村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总体滞后,农业面源污染依然严重,水土流失问题突出,草地退化、沙化趋势加剧。为推动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动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坚持农地农用、严禁非粮化、严防非农化。按照“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要求,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农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对长期弃耕撂荒的耕地,要及时复垦;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扩大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等其他农用地,对违法开垦林地草原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二是实行农业生产过程污染防治。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和农膜回收行动。严禁使用高毒农药和国家明令禁用的农药;鼓励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推广应用新型生物肥料、有机肥等高效环保肥料产品。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三是开展退化草地治理修复行动。利用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动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因地制宜地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针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不同特征和生态功能受损状况,采取封育保护、人工干预和促进天然更新等措施,恢复草原生态功能;同时结合草畜平衡管理和禁牧、休牧制度的落实,加大禁牧管护力度[3]

结语

综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个部门和广大民众共同努力,不能有丝毫松懈,更不能“大跃进”。为能实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稳步推进,还需要在政府、企业、农民和社会等方面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 徐艳.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南方农机, 2023, 54(7):3.

[2] 刘杏梅. "十四五"时期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乡村科技, 2021, 12(32):3.

[3] 孙百亮.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1, 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