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阅读1+1+1,促进学生高效阅读—以科普读物《数理化通俗演义》之第五回 推动地球不费吹灰力,横扫劲敌才知科学威 阅读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科普阅读1+1+1,促进学生高效阅读—以科普读物《数理化通俗演义》之第五回 推动地球不费吹灰力,横扫劲敌才知科学威 阅读为例

陈颖颖

浙江省温州育英实验学校  

摘要:科普阅读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同时还是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基本载体。我们应该借助速读提问引发头脑风暴和讨论,让学生聚焦立场;适时介入引领探索知识、验证发现及解决科学谜团触发精读,让探究成为科普阅读的动力;最后,回归生活对知识进行思考、修整,甚至创新,让创新反哺科普阅读三步走,让学生面对科普阅读有章可循,让他们爱上科普阅读,爱上科学,实现高效科普阅读。

关键词: 科普阅读   高效阅读   提问讨论   探究验证   生活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在学龄中期和学龄后期阅读科普读物和科学著作,跟学龄初期进行观察一样,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而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学生在科普读物阅读的时候,学生可以穿越时空,跨越学科,探索、验证和思考周围世界的科学现象,知晓科学原理,发现自己未知事物的过程。 我们如何有效的实现科普阅读呢?这里笔者就这个问题谈几点自己的拙见。

一、借助速读提问引发头脑风暴和讨论,让学生聚焦立场

学生的科普阅读虽然是学生自我建构过程,但是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单纯的学生自我建构是不可能完整的。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引导,如:提问。教师的提问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使思考深度逐渐增加,最终完成建构。

作为科普阅读的开始,可以通过速读让学生了解科普知识和学习相关的科学语言。通过回答一些题目了解学生习得的知识和语言,通过增加题目的难度系数来引发思考和讨论。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老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目前对于速读本篇科普阅读的的理解情况,而学生们则有机会将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我在引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数理化通俗演义》之第五回 推动地球不费吹灰力,横扫劲敌才知科学威——杠杆原理的发现时,我就进行这样的实践。

首先,我在课堂的开始以主持人的身份亮相。我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进行一场科普阅读赛,在比赛最后根据分数的高低评出冠军、亚军、季军三支队伍。并且提出口号,“科普阅读真精彩,我们一起HI起来。紧接着,出示课题——《数理化通俗演义》之第五回。然后进入一读——速读。

一读,天机已经泄露——科学源于生活                              

在科普阅读中,思考理解的过程,恰恰是阅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们可以在讨论中进行思考和理解,促进再次阅读,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去解释自己目前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去分享并且一起建构知识网络,聚焦阅读文本中的自我立场。

二、介入引领探索知识、验证发现解决科学谜团促发精读,让探究成为科普阅读的动力。

小学阶段应该让小学生在真实情境的探究过程中获取更加丰富的科学知识,使他们得到相关科学技能培养,并且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的本质,不断提高科学素养。因此,要寻找学习动机与兴趣,像科学家一样研究现象,提出问题和假设,寻找变量,控制变量,进行实验,得出规律并进行验证,促发学生精细阅读文本内容,让探究成为科普阅读的动力。

二读,探索成为阅读的动力——科普阅读需要探究

例:阅读科普读物《数理化通俗演义》之第五回 推动地球不费吹灰力,横扫劲敌知科学威——杠杆原理的发现时,我设计的第二个教学环节便是二读——精读。

在科普阅读中设计动手环节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可以适当的设计足够的或想象,或挑战,或创新,或创造的学习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快速转化,学以致用,体验科学家对破解科学难题苦苦求索的恒心与毅力,从科学家的成长中吸取科学的营养,感悟和领会科学精神。

我们适时的提供工具帮助探索。例:阅读科普读物《数理化通俗演义》之第五回 推动地球不费吹灰力,横扫劲敌知科学威——杠杆原理的发现时,紧接着我借助探究工具进入活动二。

     提供一定程度“开放性”的探索题目或探索材料,多方位参与的过程中,寻求规律,掌握知识。像这样的阅读,往往能够激发深入学习的热情。让他们阅读到的知识去激发自身的想象力,享受这个阅读过程。

三、进入深读回归生活对知识进行思考、修整,甚至创新,让创新反哺科普阅读。

科学教育是目的是什么?科学教育是有目的的促进人的科学化活动,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现代文明融会贯通,促进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科普阅读的后来应该是把孩子带出童话世界,回到现实,回归自然,帮助孩子逐步形成必要的科学素养,加强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因此,在科普阅读中不断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充分的思考的基础上创造。让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相结合。让创新反哺科普阅读,实现良性阅读循环。

三读——给学生进行创造的时间——让科学回归生活

例:阅读科普读物《数理化通俗演义》之第五回 推动地球不费吹灰力,横扫劲敌才知知科学威——杠杆原理的发现时,我设计的第三个教学环节—二三读。

科普阅读大多是前人的智慧和总结。就是说,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学生对新知识主动探索中产生,并在学生主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的。

   科普阅读提倡学习科学知识,树立科学态度,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在本篇阅读的最后我适时提出继续阅读。紧接着又是一个有趣的“三步走”的科普循环阅读过程——速度、精读、深度。

不管科学以何种形式出现,不管是哪一个学科,阅读都是基石,对所有科目来说,阅读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能力,科学亦是如此。 学生可以通过科普阅读习得知识,通过验证来强化阅读到的知识,可以通过这些素材的阅读有所创新。让科普阅读成为儿童一条快乐成长、高效学习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磊等著.科学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基础[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138.

[2]加拿大安大略省教育和培训部.胡军译、曲衍立校.加拿大1~8年级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0.

[3]国外科学课程标准(大纲)框架整理.日本小学自然科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综合理科室.2001.10.

[4]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科学、数学及技术教育中心《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探究附属读物编委会著.科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教与学的指南[M].罗星凯等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