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音乐卡农技法进行双人舞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5
/ 2

借鉴音乐卡农技法进行双人舞教学

霍曼迪

沈阳市沈河区天政教育培训学校有限责任公司   沈阳市 110013

        双人舞,顾名思义,就是由两个人表演完成的舞蹈形式。双人舞重在表现两人之间的关系。如果说独舞是独白,那么双人舞就相当于对话。它通过双人舞蹈语言的交流碰撞、对比变化、相辅相成,来表现人物之间思想情感上的矛盾冲突。

        中国自从有了舞剧创作,才开始关注到双人舞的编创。早期的双人舞创作主要模式借鉴于古典芭蕾双人舞,但其程式化的动作并不能将编创者的构思完美的体现出来,削减了作品的表现力。生硬套用古典芭蕾双人舞形式创作的原因,是由于缺乏进行语汇创作的技术技法,双人舞编导教学法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不断地创作、实践中思考、总结、归纳的成果。并且,由于不同教师学习背景、经验与经历的差异,致使其对于编导教学技术技法的认识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并在不断的实践中进一步求证、总结。这种不断探索的精神形成了双人舞编导教学技术技法的多样化局面。借鉴音乐卡农技法进行双人舞教学,在多样的双人舞技术技法教学中,是一种借鉴音乐创作思维逻辑进行双人舞编创的方法。

        在众多艺术门类中舞蹈与音乐关系最为紧密。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舞蹈是从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文化现象,自诞生以来就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音乐与舞蹈之间存在许多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于本世纪将二者的最高形式交响乐与舞剧融为一体,实现了音乐于舞蹈在最高层次上的结合,形成了交响芭蕾,并出现了一种崭新的编舞方法交响编舞法。借鉴音乐中卡农技法进行双人舞教学的概念,如同交响编舞法的概念般,是指借鉴这种作曲技法的思维逻辑而形成的一种创作方法,也是一种创作思维,是作曲技法与编舞技法有机的结合。

关于卡农

        卡农一词,英文是Canon,为“轮唱”之意,最早源自希腊文,意为“规则”。卡农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一种纯以模仿手法构成的复调音乐形式。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当先后进入的各个声部自始至终在相同或不同的音高上演奏(唱)一旋律时,即称为卡农。其最先出现的声部称为起句或主句,随后进入的各声部称为应句或答句。它由一个或两三个声部先行,其他声部以一定时间距离和音程间隔随后跟进,并持续模仿进行这样,依次进入的各声部互相交织、迭置,构成声音协调、此起彼伏的多声部效果。

        卡农也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着另一声部,数个声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缠绕,而声部几乎是单调意义上的重复,直到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就叫作“卡农曲”。卡农在看似反复平常的进行中,交相共鸣出多种音色效果,从而使得整首乐曲富有层次感、立体感。

        卡农这种形式在欧洲有着悠久的历史。卡农出现于十三、十四世纪。经过“新艺术”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到了巴洛克时期已相当成熟,西欧的许多作曲家都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过卡农手法,也尽享卡农的乐趣,甚至写作卡农曲成了主流社会的一种新风尚。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十九世纪的交响曲、奏鸣曲也常用卡农手法,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卡农是复调性乐曲的一种形式。西方的音乐根据声部之间结合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主调音乐(homophony)多声部音乐的一种。其特点是以数个声部为伴奏形式,加强、陪衬主旋律。主调音乐的名称系相对于复调音乐而言,其主要旋律可位于任何声部,而以处于高声部为多。复调音乐(polyphony music)概括地说,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各具相对独立意义旋律的同时进行,各声部间具有对比因素,即形成复调含义。从狭义的作曲技法来看,“几个具有独立意义的旋律,在运动中同时结合在一起,构成丰富多样的织体形式,这种各自具有独立旋律意义的多声部音乐,称为复调音乐。复调技法是音乐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多声部表现形式,是运用交织的线条结合、错综的节奏律动来建构音乐内部结构的手段。”原指由几个声部构成的多声部音乐,以与单声音乐相对,以后专指几个旋律性声部在运动中按照对位的法则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并与主调音乐相对。构成复调音乐的各声部并无主次之分,彼此形成对比或相互。复调音乐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旋律或声部相结合,通过对比、交织与呼应、模仿的方式来呈示。它注重旋律横向线条的独立性、逻辑性及完整性。

        卡农作为音乐创作中复调作曲技法的一种形式,源于西方音乐文化多声部的思维方式上。这种立体性思维与科学有关。相较于西方音乐,中国音乐体现着一种独特的线性思维,就是以旋律思维作为音乐思维的基本方式。中国的线性思维不需要科学性的音响编织,它体现出情感的自然流露。在旋律构成上,西方的立体性思维,多为追求动机分裂的原则。这种旋律展开的原则比较注重音与音之间的逻辑关系,比较严格的遵循规律性,不允许有过多的随意性。作曲家在其精湛的技巧运用中融进了数学逻辑思维,从而使各个声部间的立体结构组织纹理缜密与严谨。这也正是借鉴这种技法进行舞蹈创作的关键所在。

卡农技法在双人舞编创中的运用

        如上所述,卡农就是根据严格模仿的原则,用一个或更多的声部相距一定的拍子,模仿原有旋律的曲式。““卡农”的编舞方法是严格按照音乐有导句和伴句进行的,在动作上后者也是严格模仿重复前者的动作,如果稍有不慎,双人舞就会产生动作的不协调,就会破坏'卡农”的交替性,丧失这种形式的审美价值。”这种编舞方法是借鉴音乐作曲中的一个概念引入编舞理念的,它强调的是时间值上的严格重复,同一动作在两个人身体上出现的时间差由两个人协调确定,一旦确定就必须要严格按照这一固定的时间差值进行重复,然后,通过停顿或延时进行动作主次和节奏时值差的变化。

        作为复调作曲技法,卡农最基本的概念是“严格的模仿”,而将此技法用于舞蹈创作时,只要在节奏一致的前提下,舞者间的空间、方向、力度可以变化:

1.空间上的变化。例:第一声部可以在二度空间做,而第二声部可以在一度空间模仿前者。

2.方向上的变化。例:第一声部面向八点,另一声部面向四点。

3.力度上的变化。例:第一声部可以做得很强,第二声部可以做得弱些。

       卡农技法是交响编舞法中常见的手法之一,它为双人舞在空间调度和动作在层次感上的体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我们除借鉴其严格模仿的规则外,还应关注到其作为复调曲作技法所承载的对位要素。“对位法”是在音乐创作中使两条或者更多条相互独立的旋律同时发声并且彼此融洽的技术。即根据一定的规则以音对音,将不同的曲调同时结合,从而使音乐在横向上保持各声部本身的独立与相互间的对比和联系,在纵向上又能构成和谐的效果。对位法是音乐史上最古老的创作技巧之一,其名称(counterpoint)来源于拉丁文punctuscontrapunctum,“点对点”。但是,对位法并不是指单独的音符之间的和弦,而是指旋律之间的相互作用。简单通俗地说:先假定你想出了一条很好的旋律,但不久就发现仅有这首条旋律是很单调的,怎么办呢?第一种办法就是加上伴奏,给它衬托,把它作为主旋律烘托出来;第二种办法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再加上另一条旋律。当用第二种方法时,直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应该使两个同时存在的旋律都清晰,因为任意一个时刻,在听到第一条旋律的音符时肯定会同时听到第二条旋律的音符,如果处理不好,听众就会把它们混成一片,因此这个问题就是两个旋律进行时上下音符之间的关系怎样对应。用第二种方法,即几个声部在行进中按照对位法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就称为复调。这个调就是指曲调、旋律的意思。第一种称为和声,它追求的是纵向效果,只有主旋律声部是主要的,其余声部都是基于和声结构来辅助它。对位与和声的特点刚好相反,和声追求的是纵向的发展,除了一条主要的声部外,其他的声部在自己的进行中以特定的和声结构辅助这条主要的声部。对位追求的是横向的发展,即各声部的旋律是同样重要的,各个声部虽各不相同,但又要互相不冲突,在乐曲的进行中每个声部之间达到相互和谐、清晰。第一种方式的就是主调音乐。对位法是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卡农是对位法最常见的固定形式的作品类型。

       当涉及对位法时,通常将注意力放在两个旋律线之间各自不同的特质。两条或更多的旋律线条同时发声,互相对照并彼此融合。应用于具体舞蹈编创时,尤其要把注意力投注在两人身体在运动中所形成的立体织感上。如何在同样的动作中,因巧妙的动作设计使肢体在时空中呈现交织与“对位”,是应用这种技法的关键所在。

       卡农技法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模仿,而是后者通过对前者延续性的模仿找寻一种对位关系,进而形成两者间的某种关系。对位本身就意味着某一种关系。在设计卡农动作时,要特别注意动作的对比性,(即在设计A动作时,要考虑到B即将模仿A的哪一个动作,编出与B形成对比的动作)从而使卡农在进行时能显现出对位的和谐性。这其中,动作所具有的众多要素都可以被应用进来。在编舞技法中,卡农必须构成两个声部的对比,才能出现和谐对位形式的织体视觉效果。

       卡农技法是双人舞创作的一种技术手段,此技术可帮助建立某种双人关系,可以是和谐的,也可以不和谐;卡农也是舞蹈形象思维的一个方式,可以表现你问我答的对话形式,或是连绵不断的流动形态。这种技法更多的被应用于群舞的创作中,通过空间调度和卡农自身的时间差,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此起彼伏、错综有序的交替效果。

       源于西方音乐多声部思维方式的卡农技法,将数学公式般的理性逻辑思维引入舞蹈创作中,是感性与理性有机地融合。它极大地丰富了双人舞的创作手段,强化了双人舞的表现力,也是音乐于舞蹈结合的又一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