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片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5
/ 2

观察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片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效果

雷军 

武胜县中医医院儿科  四川广安  638400

摘要:目的:就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片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围绕我院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2年4月止于2023年4月,共60例,根据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30例,分别予以西咪替丁、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片治疗。结果: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片治疗实施后,观察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较短,相比之下对照组则相对较长,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片治疗后,患儿病情得以明显缓解,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中,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西咪替丁;双嘧达莫片;小儿过敏性紫癜;效果

过敏性紫癜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蛋白尿等,一些患儿可累及关节、腹部等系统及器官,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长发育。在此病的治疗中,既往多应用强的松等药物展开治疗,可获取一定的效果,但远期疗效欠佳,故寻求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片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围绕我院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2年4月止于2023年4月,共60例,根据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30例。对照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7例、13例,年龄区间为2-12岁,平均年龄为(6.71±2.08)岁,平均病程为(8.35±3.01)d;观察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6例、14例,年龄区间为3-13岁,平均年龄为(6.83±2.07)岁,平均病程为(8.29±3.14)d。纳入标准:符合小儿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资料齐全;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所用药物过敏;中途退出者。将患者的年龄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未发现较大差异(P>0.05)。

1.2方法

入院后展开常规治疗,包括应用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氯雷他定等。以此为前提对照组应用西咪替丁治疗:基于静脉滴注的形式给予西咪替丁注射液,每日1次,用药量为20mg/kg/次,持续治疗1-2周。观察组实施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片治疗,前者用法用量参照对照组,后者用法用量如下:口服给药,每天2次,用药量为2mg/kg/次,持续治疗1-2周。

1.3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儿实施不同治疗后,观察紫癜等症状消失时间,并基于相关标准的前提下合理评估治疗效果,显效:治疗落实后,患儿的疾病症状完全解除,或是基本缓解,血清免疫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有效:治疗落实后,患者病情好转显著,血清免疫指标趋于正常;无效:治疗落实后,患者的病情变化不明显,或是无任何改善,未满足显效及有效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完成研究中所涉数据的统计、分析,t、X2分别应用于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症状消失时间

观察组患儿经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片治疗后,紫癜等症状消失时间较短,反观对照组则相对较长,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对比(d)

组别

n

紫癜

蛋白尿

关节肿痛

腹痛

对照组

30

7.96±1.02

5.60±0.27

11.96±1.36

3.53±0.87

观察组

30

13.00±1.33

8.11±5.30

14.87±0.41

6.00±0.92

2.2治疗总有效率

将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片治疗应用于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中,观察组无效仅1例,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相比之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则相对较低,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

30

21(70.0)

8(26.7)

1(3.3)

29(96.7)

观察组

30

10(33.3)

12(40.0)

8(26.7)

22(73.3)

3、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感染、饮食不节、用药等是常见诱病因素。有研究指出,细菌、病毒感染可诱发过敏性紫癜,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则也能导致此病的发生[1]。与上述致敏因素接触后,患儿机体可发生变态反应,产生抗原及抗体,沉着于小血管,就会引发血管炎,即过敏性紫癜。针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而言,其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消化道等部位为主,尤其是皮肤病变最为典型,初期阶段皮疹面积较小,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皮疹色泽也会慢慢加深,面积明显扩大,后期阶段则可观察到点状出血。有研究指出,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消化道症状也较为常见,如腹痛等,压迫会明显加剧,且往往伴有呕吐症状,如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或是治疗不大,则极易导致肠套叠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儿的痛苦,延长病程

[2]

过敏性紫癜疾病和自体免疫力低下有紧密关联,免疫功能检查结果提示C3、CRP等指标呈异常升高趋势。同时,实施大便潜血试验,一般可有消化道出血。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中,药物是主要治疗手段,如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氯雷他定等,其中氯雷他定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抗过敏药物,应用于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中,可减轻或缓解过敏症状,但单一应用效果往往欠佳,临床建议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以增强治疗效果。西咪替丁是一种选择性H2受体拮抗剂,进入人体后,可直接作用在胃部,功效以抑制胃酸分泌等为体现。有研究指出,西咪替丁在抗病毒,或是增强免疫力等方面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双嘧达莫片是一种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抗病毒作用明显,在预防血栓、减轻血管通透性等方面起着积极的意义[3]。相关研究显示,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中分别应用于常规治疗、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片治疗后,后者的应用价值更加明显,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患儿抵抗力的增强,在加快症状消失等方面起着积极的意义[4]。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经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片治疗后,紫癜等症状消失时间较短,反观对照组则相对较长,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片治疗应用于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中,观察组无效仅1例,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相比之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则相对较低,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中,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综上所述,小儿过敏性紫癜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但所用药物种类较多,为确保治疗效果,需根据患儿时间情况合理选择及配伍。西咪替丁双嘧达莫片治疗的实施,有效弥补了常规治疗的不足,有利于加快患儿症状的缓解,改善预后。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少,且研究时间较短,想要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就需加大研究力度,如增加样本量等,旨在为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健,许鲲本,梁庆,等.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3(7):131-132.

[2]朱思永.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片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20,27(3):530-531.

[3]蔡伟霞.双嘧达莫片联合激素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0,12(6):96-98.

[4]胡珊珊,厉玉鹏.儿童过敏性紫癜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21,27(6):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