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改良扩皮送鞘法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5
/ 2

探究改良扩皮送鞘法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中的应用

魏丽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目的:就改良扩皮送鞘法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围绕我院PICC置管患者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2年3月止于2023年3月,在超声引导下置管中应用改良扩皮送鞘法。结果:改良扩皮送鞘法实施后,置管一次成功率较高,导管异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中,改良扩皮送鞘法的应用价值明显,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改良扩皮送鞘法;超声引导;PICC

PICC置管主要是指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靠近心脏大静脉,可规避化疗药物和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现阶段,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展开PICC置管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机械性静脉炎、血栓等并发症,但仍然存在局部渗血、渗液情况,究其原因可能与改良塞丁格技术展开扩皮送鞘可对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或是导致毛细血管破坏等有关,故寻求一种更加安全的扩皮送鞘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改良扩皮送鞘法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围绕我院PICC置管患者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2年3月止于2023年3月,共50例,根据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照组男女占比为15:10,年龄区间为26至77岁,观察组男女占比为16:9,年龄区间为38至77岁。纳入标准:符合PICC置管指征;沟通、交流能力正常;资料齐全;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精神疾病史;智力障碍;严重器质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近期使用抗凝药物;免疫系统疾病;中途退出者。通过对患者年龄等资料的对比、分析,未发现较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传统扩皮送鞘法:细针穿刺成功后,将导丝置入,操作者需将扩皮刀的刀锋背紧贴导丝,刀刃向上和皮肤呈垂直状态,刀尖顺着导丝按照20°角刺入皮肤予以扩皮处理,进深控制在3mm左右;扩皮后应用无纺纱布压迫伤口,时间为30秒,之后再将微血管鞘沿导丝完全送入血管。观察组应用改良扩皮送鞘法,主要内容:细针穿刺成功后,扩皮刀大刀锋背向导丝紧贴皮肤,扩皮方向和皮纹呈平行状态,刀尖紧贴导丝右侧水平进入皮肤后向上扩皮2mm;扩皮后应用无纺纱布压迫伤口,时间为30秒,微血管鞘沿导丝不完全送入血管,基于B超定位靶血管深度的前提下降送入长度再加1cm。两组在微血管鞘送入血管后将扩张器及导丝撤出,待导管达到预测长度后,就可适当的进行修剪,做好导管固定工作,合理应用敷贴及弹力绷带固定。

1.3观察指标

在两组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中应用不同送鞘法后,注意观察置管一次成功率、导管异位率及有无相关并发症发生,仔细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完成研究中所涉数据的统计分析,t、X2分别应用于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置管一次成功率、导管异位率

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中应用改良扩皮送鞘法,其置管一次成功率较高,导管异位率较低,反观对照组情况则相对欠佳(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置管一次成功率、导管异位率对比

组别

n

置管一次成功率

导管异位率

观察组

25

24(96.0)

1(4.0)

对照组

25

18(72.0)

6(24.0)

2.2并发症

将改良扩皮送鞘法应用于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中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相比之下对照组则相对较高,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组别

n

手指肿胀

静脉炎

穿刺点出血

总发生率

观察组

25

1(4.0)

0(0.0)

1(4.0)

2(8.0)

对照组

25

3(12.0)

2(8.0)

3(12.0)

8(32.0)

3、分析讨论

传统静脉导管置入术主要是通过肉眼进行观察,在患者肘下静脉,或是肘窝予以盲穿处理,此方法往往无法准确定位,需要反复穿刺,尤其是肥胖、浅静脉纤细等患者。有研究指出,传统静脉导管置入术穿刺一次成功率在66%-90%范围内,穿刺期间极易损伤患者血管周围组织,这就直接加剧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

现阶段,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静脉导管置入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置管一次成功率较高,这主要是利用超声引导技术,可辅助插管,有利于置管者直观的观察血管解剖结构,准确辨别动静脉,从而了解、掌握导管走向[2]。而成功置入微血管鞘是送入导管的重要前提,改良扩皮送鞘法应用于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中,可进一步促进一次性扩皮成功率的提高,究其原因可能与改良扩皮送鞘法中盲穿针外鞘管壁较薄能够紧贴扩张器等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皮肤阻力,减轻了疼痛。有研究指出,相较于可撕裂外鞘与扩张器组装钝性分离,盲穿针外鞘和扩张器组装钝性分离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更高,究其原因可能与盲穿针外鞘和扩张器组装钝性分离不易受到肥胖等因素有关

[3]。改良扩皮送鞘法应用于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中,不会对血管造成较大的损伤,出血量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静脉炎等相关并发症[4]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中应用改良扩皮送鞘法,其置管一次成功率较高,导管异位率较低,反观对照组情况则相对欠佳(P<0.05);将改良扩皮送鞘法应用于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中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相比之下对照组则相对较高,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中,改良扩皮送鞘法的应用价值明显,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运用体会[J].安徽医学,2019(3):353-355.

[2]汪洋,宋慧,孙英杰,等.B超引导下插管鞘内鞘扩皮预防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血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2(12):934-936.

[3]毛美芬,徐文亚,高雪娟,等.B超引导下赛丁格技术在乳腺外科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8):31-32.

[4]李蓉梅,袁玲,周玉洁.钝性分离法在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0,31(9):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