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流行及防控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5
/ 2

狂犬病的流行及防控现状

李天宇 ,申雪静 ,石瑜博

嵩县农业农村局   河南省洛阳市  471400

作者简介:李天宇(1991-),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兽医。

摘要: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染病,又称恐水病、疯狗病等。1979年首次报道该病,法国学者巴斯德于1885年第1次分离出狂犬病毒。狂犬病主要在动物间传播,患狂犬病的动物俗称疯狗、疯猫、疯狼等。人可能因被其咬伤、抓伤而感染狂犬病毒,并因此患病。人患病后,会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并逐渐出现咽喉肌肉痉挛、流口水、瘫痪、呼吸和循环麻痹等症状。我国是狂犬病的高发国,了解并有效的防治狂犬病措施已经成为重中之重的课题。本文从狂犬病的流行性分析、诊断方法和防控手段系统讲述了狂犬病的流行及防控现状。

关键词:狂犬病;RABV;人兽共患传染病;感染;免疫

狂犬病(Rabies)是由于感染狂犬病毒(Rabies virus, RABV)而引起的高度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等。

狂犬病是全球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每年约有59, 000人死于该病。目前,狂犬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暴露后的免疫治疗,即有效手段是:人类被患病动物或疑似患病动物咬伤或抓伤后,立即接种狂犬疫苗和注射狂犬病毒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但是一旦出现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则疗效甚微。此外,由于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价格昂贵,很多贫困地区无法普及。因此,开发一种经济、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尤为迫切。本文系统总结了狂犬病的流行及防控现状,以期使相关人员对狂犬病及RABV有更全面的了解。

1. 狂犬病的流行性分析

狂犬病几乎可以感染所有温血动物,人及各种畜禽对狂犬病均有易感性,以犬科动物为主。在西印度洋群岛和中南美洲,已发现蝙蝠唾液中携带有狂犬病毒,特别是吸血蝙蝠,可以袭击人畜,是重要传染源之一。此外,人类间的器官移植也可造成狂犬病的感染。

除南极大陆外,其他各洲均有狂犬病的流行,但人狂犬病病例主要来自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犬是主要的储存及传播宿主;而犬狂犬病控制较好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则以野生动物狂犬病为主,食肉目和翼手目动物都是狂犬病的重要宿主。

2狂犬病的检测

2.1 病毒分离

1881 年巴斯德将人的RABV 接种家兔,经传代从感染的脑组织、唾液样品分离病毒、RABV分离方法包括实验动物分离(小鼠脑内接种试验,MIT)和快速组织培养感染试验(RTCT)。MIT法是将大脑海马组织悬液样品颅内接种3~4周龄小鼠并观察28 d以上,待小鼠出现如痉挛、麻痹死亡等狂犬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取其脑组织作病毒鉴定和分离;RTCT法则将样品接种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或其他瘤细胞上培养24 h~48h,通过荧光抗体试验[1]、RT-PCR等方法进行鉴定。相比于RTCT,MIT耗时久,涉及安全和伦理问题,并且需要专门设施生产饲养动物,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因此世

界卫生组织(WHO)和OIE推荐RTCT法进行病毒分离。

2.2 核酸检测

RT- PCR 该方法可用于死前检测,也可对腐败样品进行检测,通过设计对应基因型特异性引物、核酸测序可进行基因分型和进化树分析,区分 RABV 和狂犬病相关病毒。然而 RT-PCR 检测 RABV 的缺陷是缺乏规范性程序,容易交叉污染造成假阳性[2];另外,

RABV 的遗传异质性可导致基因点突变出现假阴性,从而导致漏检。传统的RT-PCR方法,更适用于大规模样品的初步筛选,不能作为实验室确诊的依据。

3狂犬病的防控措施

3.1 我国的防控措施

我国狂犬病的防控措施和国外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虽然要求所有犬必须注射狂犬病疫苗,但在实施中存在很大困难。城市内人口素质较高,宠物主人和犬、猫的免疫率较高,而农村和偏远山区由于经济条件、对狂犬病的认识有限,免疫率较低,造成了狂犬病病毒在动物中的传播,同时加大了由动物传播给人的危险[3]。因此很多宠物主人选择了不注册即私自饲养的方式,这就导致了政府对狂犬病疫苗的强制免疫失去了应有的监管力度。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检疫法》对强制免疫的要求将有助于加大犬类免疫接种率。

3.2 暴露后的治疗措施

狂犬病发病在我国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病死率及死亡率居传染病首位,至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暴露后及时接种疫苗和RABV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能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但据统计死于狂犬病的人中92%已接种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因此,研制更高效高质疫苗刻不容缓。

事实上,曾有感染蝙蝠携带的RABV的狂犬病被治愈的案例。该案例是在感染RABV后但未发病时,使大脑进入休眠状态,用医疗器械维持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虽然该病例没有像其他患者一样死去,但是费用昂贵、患者后遗症较多,且病毒为蝙蝠携带,不具有代表性。所以,人类在狂犬病的治疗之途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 讨论

狂犬病是一种古老而致命的疾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严重侵害大脑中枢系统,以淋巴细胞性脑脊髓灰质炎为特征的重要人畜共患病。我国的狂犬病病例以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夏秋季高发。

一直以来,研究者都认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疫苗联合应用时是各自发挥自身的作用,不认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具有影响狂犬病疫苗免疫效应的机制。但深入的机制研究始终不够明确。有研究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因为狂犬病暴露而接受狂犬病暴露后处置时特殊的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动态曲线,患者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后体内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水平迅速升高,在7天内又迅速下降,完全出乎正常免疫学解释范畴。这种现象表明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应用中存在诸多需要研究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狂犬病免疫制剂消费国,关注和解决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应用的实际问题将直接助力我国消灭人间狂犬病的目标,同时展现我国对全球狂犬病防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全. 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及狂犬病毒三联多表位重组蛋白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研究[D]. 中国农业大学, 2017.

[2]章雨辰,何婉婷,张鸿宇, 等. 狂犬病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7, 39(05): 416-421.

[3]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J].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6, 6(03): 16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