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5
/ 2

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分析

姓名:冯晓兵

身份证号:130203198110100914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7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6月-2023年6月经我治疗,根据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单数分到观察组(n=37例),双数分到对照组(n=37例)。对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NDI及VAS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为78.38%,比较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DI及VAS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颈椎功能,减轻疼痛程度。

【关键词】推拿手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疼痛程度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椎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表现为基底动脉缺血症状,主要有颈性眩晕,即颈部活动尤其是仰头时易引起眩晕、颈部疼痛、平衡障碍和共济失调,甚至猝倒,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带来较大影响[1]。在临床治疗中,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常采用手术和保守治疗两种方案,其中手术治疗具有风险大、费用高的特点,使很多患者难以接受;保守治疗主要是指药物及康复治疗,但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在中医学领域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有着独到的优势,其中推拿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具有无痛苦、操作简单等特点,通过推、拿、揉、捏等手法进行治疗,可以达到推行气血、疏通经络、扶伤止痛的效果[2]。相关研究指出,推拿手法应用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效果较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为了验证上述观点,本文特以7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例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7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6月-2023年6月经我治疗,根据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单数分到观察组(n=37例),双数分到对照组(n=37例)。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31-66岁,平均(52.09±1.88)岁;病程5-62个月,平均(30.17±7.36)月。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33-67岁,平均(53.04±1.27)岁;病程4-61个月,平均(29.93±7.21)月。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针灸治疗:患者呈坐位,取风池穴、大椎穴、曲池穴、百会穴、夹脊穴等,穴位随其症状加减。若患者有呕吐症状,可加内关穴;有头痛症状,加太阳穴;有失眠症状,加翳风穴及安眠穴;有耳鸣症状,加听宫穴、听会穴及耳门穴。针灸前需要使用酒精对穴位进行仔细消毒,随后医者取毫针进行针刺各穴位,使用平泻平补手法捻转毫针,待患者有酸胀感后,留针30min,1次/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推拿手法治疗:患者呈坐位,医者在患者正后方,取其百会穴、风池穴,使用中指指腹由轻到重对穴位进行按揉,局部出现酸胀感后停止推拿;然后使用拇指偏锋设为着力点,医者用一指禅手法从印堂穴按揉到百会穴;随后使用提拿、捏揉的手法按摩其肩部肌肉、颈部,使用拨法和弹法沿着颈椎棘突两侧实施按摩;最后,医者使用双手托住患者下颌轻轻往上拨伸,缓慢增加拨伸力度,使用牵引的手法将其头部缓慢旋转30°-40°,每个操作重复2次,每次治疗时间为25min左右,1次/d。两组均进行治疗4周,进行比较。

1.3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②应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颈椎功能及疼痛程度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为78.38%,比较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n

康复

改善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37

17(45.95)

19(51.35)

1(2.70)

36(97.30)

对照组

37

7(18.92)

22(59.46)

8(21.62)

29(78.38)

x2

-

-

-

-

6.198

P

-

-

-

-

0.013

2.2两组治疗前后NDI及VAS评分比较

两组NDI及VAS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DI及VAS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NDI评分

VAS评分

治疗前

治疗4周后

治疗前

治疗4周后

观察组

37

35.27±3.10

17.51±1.20

6.22±1.16

1.30±0.33

对照组

37

35.33±3.08

23.85±2.18

6.26±1.18

2.57±0.41

t

-

0.076

14.185

0.135

13.435

P

-

0.939

<0.001

0.893

<0.001

3.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与各种动力性、刺激椎动脉、机械性因素压迫密切相关,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使得颈椎出现阶段性不稳定,刺激到枕下三角区域,从而出现痉挛和压迫的情况,使得脑部供血量不足,患者会出现眩晕的情况[3]。中医学认为此病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劳损过度等原因有关,在治疗时需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扶正祛邪为主要原则。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为78.38%,比较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DI及VAS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推拿手法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颈椎功能,减轻疼痛程度。

参考文献:

[1] 李克东,李玲燕. 针灸推拿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23,42(6):106-107.

[2] 刘泰.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推拿治疗的效果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3,30(5):151-153.

[3] 姜燕. 针刺推拿联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5):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