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ICU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5
/ 2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ICU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讨

罗红艳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 宜良 652100

摘要:目的:通过对肠内营养支持进行研究,分析其在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时间定为2021年4月——2022年7月,将我院ICU重症室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对比组100例,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研究组10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展开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收治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比对比组低,淋巴细胞、血清白蛋白比对比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患者治疗过程中展开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有助于患者身体恢复,同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肠内营养;ICU;机械通气;并发症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指通过肠道途径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满足ICU患者的营养需求。与静脉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具有更多的生理和免疫调节作用,被广泛应用于ICU患者的临床治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ICU中能够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1]。ICU患者常伴有高代谢状态和机体应激反应,导致能量消耗增加。肠内营养支持能够通过口服或肠内管道,满足患者的能量需求,避免或减少蛋白质分解和肌肉消耗,促进体重维持和恢复。本次研究以我院ICU重症室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ICU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定为2021年4月——2022年7月,将我院ICU重症室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对比组100例,其中男54、女46例,平均年龄(43.6±7.7)岁,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研究组100例,其中男57、女43例,平均年龄(42.2±6.4)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展开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两组患者资料差异不显著,有可比性(P>0.05)。本次研究患者本人及家属均为知情,并且由护理人员指导,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比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展开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进行鼻饲全营素低渗型肠内营养制剂。开始进行肠内营养的时候需要少量,逐渐增加剂量,给予患者适应的时间,每天进行五次肠内营养治疗,时间间隔三小时。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临床指标;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Tencent Files\1457190732\Image\C2C\KQ3N~T5~GJ%QY5O$%6[WQA9.gif+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

研究组100例患者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间更低,淋巴细胞、血清白蛋白比对比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

组别

例数(n)

机械通气时间(d)

淋巴细胞(×109/L)

血清白蛋白(g/L)

研究组

100

7.33±1.26

1.53±0.11

64.21±6.14

对比组

100

12.24±1.53

0.74±0.06

53.24±5.51

t

24.772

63.049

13.297

p

0.000

0.000

0.000

2.2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100例患者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2。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组别

例数(n)

吸入性肺炎

胃潴留

应激性溃疡

总发生率

研究组

100

0

1

3

4(4%)

对比组

100

2

4

6

12(12%)

X2

4.348

P

0.037

3 讨论

对ICU患者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和益生菌的生长。肠道菌群在维持人体健康和免疫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ICU患者的肠道菌群易受到抗生素和营养不良的干扰,容易发生菌群紊乱[2]。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促进益生菌的生长和菌群平衡,维持肠道微生态的稳定。此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ICU中还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较高的耐受性。相比于静脉营养,肠内营养不需要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减少了导管相关感染和机械并发症的风险[3]。同时肠内营养可以维持肠道功能,避免肠道废用和肠腔萎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首先,不适宜用于胃肠道功能严重受损、肠梗阻或肠坏死等情况下的患者。其次,应根据患者的特殊病情和营养需要,个体化地制定营养方案,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效果。此外,对于具有高蛋白质丢失的患者,可能需要补充静脉营养以满足营养需求。

总结起来,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ICU中具有多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它能够满足患者的能量和营养需求,保护肠道屏障功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降低感染和炎症的风险,并具有较低的并发症率和较高的耐受性

[4]。然而,对于特定的患者和情况,应慎重评估并选择适当的营养支持方式。医生和营养师应密切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的临床效果。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100例ICU患者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间为(7.33±1.26)、淋巴细胞为(1.53±0.11)、血清白蛋白为(64.21±6.1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结果均优于对比组。由此可见,在ICU患者治疗过程中展开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有助于患者身体恢复,同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姜晓明,刘雪晶,孙宇.联合序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3):74-77.

[2]李玉涛.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ICU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2):118-120.

[3]明宗坤.分析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8):31-34.

[4]黄自珍.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ICU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6):69-70.

作者简介:

罗红艳(1980-10);女:汉族;云南宜良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