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未病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5
/ 2

针灸治未病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

赵世平

海兴县中医医院  河北 沧州 061000

摘要: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治未病属于典型的疾病预防治疗思想,对于现代医学中的疾病预防治疗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针灸治未病的临床机制以及具体应用进行分析。首先,简单探讨了治未病思想以及亚健康的实际内涵。随后,分析了针灸治未病的具体工作机制。在文章的最后,从中风防治、术后产后的膀胱障碍防治、呼吸以及妇科疾病防治和其他疾病防治四个方面,分析了针灸治未病的具体应用,为后续临床疾病治疗中针灸治未病理论以及方法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针灸治未病;机制;临床应用

1、治未病和亚健康

现代医学事业发展过程中,治未病和亚健康已经成为部分医院的专科门诊,且针灸治未病的功效也主要集中在亚健康的治疗和预防方面,并且也是目前医学行业发展的新兴产业,这实际上是对中医以及针灸治未病出现的片面化认知。亚健康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全新词汇,从某种程度上看,是健康状态到人体疾病发生的中间状态,现代医学将机体不存在任何器质性病变,但出现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之为人体第三状态,这与人们存在的精神紧张、心理压力等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1]。但在经过现代医学详细检查之后,并不会出现任何异常,但却存在精神活力以及适应能力下降的现象。如果这类现象未能得到及时干预和调整,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正因如此。更加提倡使用针灸疗法进行干预,对于亚健康身体状态的干预,实际上也是中医治未病中的未病先防的阶段,换言之治未病并非单纯集中在亚健康防治方面。此外,人体出现疾病以及病后治疗都属于治未病的防范范畴,提倡使用针灸疗法避免出现疾病发展以及恶化转变的问题,在临床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以及经络、穴位的阳性反应,医师可以得出疾病的具体发生原因发展以及预后结果,借此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针灸疗法,这也是治未病的主要内涵。

2、针灸治未病的机制

针灸治未病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促进人体经脉的通畅。同时,在我国知名的《黄帝内经》这类中医学著作中,也十分关注人体经脉通畅的重要性,相关理论认为经脉的通畅对于人们的生死以及百病处置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针灸治未病方法的应用能够在提高人体正气的基础上,有效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此外,气血运行和五脏六腑运作与经脉通畅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黄帝内经》的相关内容认为经脉如果不通畅,必然会引发气血的冲和,最终引发疼痛或者是其他疾病。正因如此,针灸治未病方法的应用能够促进人体气血以及经脉的通畅运行。

从现代医学的层面看来,针灸治未病十分明显的优势便是在整体性调整以及双向调理两个方面。在用药物进行治病治疗时,药物存在的毒副作用会带来不良反应违反了治未病原则。比如,最为常见的肥胖现象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概率有所提高,太瘦同样不利于人体的健康发展。针灸治未病在脂质代谢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针灸治未病在人体能量储存不足的情况下,能够使得人体内部的进食中枢处于兴奋状态,人体的食物摄入量能够进一步提高。如果人体内部的能量储存过剩,针灸治未病则能够对于饱食中枢的兴奋进行抑制,同时脂质的氧化分解速度也会进一步加快。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证明,针灸治未病能够借助神经肽、口水代谢通路以及食欲调节中枢轴这一途径对于脂质代谢进行双向调节[2]。同时,在人体不同系统的异常发展中,针灸治未病也有着良好的综合调整作用,两种相反方向发展的病理状态能够逐渐向着良性方向发展调整,这也是目前中医针灸治未病广泛用于临床疾病治疗的重要原因。

3、针灸治未病的临床应用

3.1中风防治

在临床预防治疗中风疾病的过程中,针灸治未病能够对各种中风先兆进行治疗,降低中风现象的发生概率。中医认为中风先兆是中风发生前必然会出现的各种症状表现,也是中风前主要的预警信号。针灸治未病能够对各种中风先兆全方位治疗,延缓疾病发展或者是避免出现中风现象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以现代医学研究具体结果看来,在中风临床防治的过程中,以阿司匹林药物口服作为基础,配合气针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先兆的治愈率能够明显提高,与单纯的药物治疗相比有了十分明显的提升。即便在中风发生之后,中医治未病也能够进一步降低中风现象的复发率,规避各种并发症的发展。

3.2术后、产后膀胱障碍防治

膀胱障碍作为部分患者手术治疗以及产后存在的常见现象,同样会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身体健康。中医治未病在膀胱功能障碍治疗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温针灸和艾灸疗法等多种类型。对于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而言,针灸治未病在术后膀胱功能障碍预防和治疗方面有着较为良好的效果,并且温针灸方法使得患者的膀胱功能得以快速恢复,在手术治疗7天后尿管拔出时,患者的膀胱功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状态,以此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3]。此外,在产妇产后护理治疗的过程中,温针灸方法应用能够有效避免出现产后膀胱功能障碍的形象。由此不难发现,温针灸治疗作为针灸治未病的重要内容,在术后以及产后的膀胱功能障碍治疗预防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3呼吸及妇科疾病防治

感冒和支气管炎作为现代医学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可以针对膻中、定喘及肺俞这类穴位进行三伏穴的贴敷治疗,能够在发挥调补肺气等功效的基础上,保障患者自身的机体免疫功能能够逐渐提高,避免出现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的现象,且有着较好的远期疗效。在感冒预防治疗的过程中,医师可以选择足三里、合谷、迎香穴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在得气后休针一分钟便可出针,同时也可以针对合谷穴以及迎香穴进行三分钟手掐按摩治疗,并针对足三里穴进行艾灸治疗,时间维持在10~20分钟之内,机体免疫功能水平也能够进一步提高。

中医针灸治未病在妇科疾病预防治疗中主要体现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两个方面。医师可以选择取三阴交、太溪及关元等穴位以及心、肝、脾、肺、肾这类耳穴进行针灸治疗,确保女性体内的黄体生成素能够合理进行调节,血清雌二醇水平也能够逐渐恢复正常,临床出现的潮热、盗汗这类临床症状也能逐渐得到缓解。针对女性绝经后出现的骨质疏松,医师可以针对三阴交以及足三里两个穴位进行逆灸处理,确保患者体内的血清雌二醇水平和腰椎骨密度能够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避免出现骨质疏松问题。

3.4其他疾病防治

有关人体内循环系统的疾病防治,可以选择心经经穴的针灸治疗方法,确保人体下丘脑室旁核中间神经元活动水平能够明显下降,且神经元与椎体神经元之间也存在着抑制关系,这也是针刺心经有效抵抗心肌缺血效应的主要原因。针灸治未病在消化系统治疗方面也有着良好的作用,针灸预处理能够对胃黏膜微循环相关因子进行上调以及内皮素的下调处理,确保胃黏膜的微循环系统能够处于稳定状态,避免出现胃黏膜损伤的现象。

总结

针灸治未病作为我国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风、妇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肺部疾病预防治疗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提倡中医的持续发展以及中西医合并治疗,中医针灸治未病也会在多个疾病的治疗防范中广泛应用,可以全面发挥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效果,借此维护人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郭月圆,尹海燕.针灸治未病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1):6592-6594.

[2]杜狄佳,陈盼碧,杨孝芳.治未病理论在针灸防治哮喘中的应用[J].新中医,2021,53(07):127-130.

[3]黄培炜,许金森,林静瑜.预针灸在中医治未病中的优势综述[J].中国疗养医学,2020,29(09):92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