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8
/ 2

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

马冬旺

灵川县大圩镇中心卫生院      541203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21年9月到2023年1月收诊的120例血常规检验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价值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观察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诊断敏感度、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检验者对检验结果的准确度满意度为95%,高于对照组的81.67%%,有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能够在短期内快速完成对受检者血液细胞量化检查,检查结果准确性比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常规检验;价值

血常规检验可以用于诊断、评估病人所患疾病,属于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检验方式。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运用在血常规检验中,能够在提高检验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检验人员需要重点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具有的价值,以我院2021年9月到2023年1月收诊的120例血常规检验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价值进行全面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21年9月到2023年1月收诊的120例血常规检验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价值进行全面分析。对照组患者60例,其中包括33例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患者最大年龄为78岁,患者最小年龄为15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8.69±5.24)岁。观察组患者60例,其中包括31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患者最大年龄为76岁,患者最小年龄为19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8.77±5.6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比性比较高。纳入标准:经血常规检验指标存在异常问题的患者。排除标准:合并感染性疾病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血常规检验方式,医院需要出具血常规检验结果给检验者。

观察组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需要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医院需要提醒患者在检验前一天保证作息具有规律性,食用健康的食物,不得在检验前进行剧烈运动,需要禁烟禁酒,在睡前患者应该停用药物,严格遵循禁食禁饮原则,在次日清晨处于空腹状态时,进行入院治疗,需要从患者体内采集2毫升的静脉血作为血常规检验样本[1]。在进行血样采集工作时,护士需要事先询问受检者是否处于空腹状态,如果患者并未处于空腹状态,告知其不空腹可能会影响后续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在之后空腹时进行血常规检测。在完成血样采集以后,应该使用EDTA-K2试管存放血样等待检验。在进行涂片镜检时,需要从EDTA-K2试管中取出足量血样,作为血常规检验样本,按照瑞氏法要求进行染色处理,然后将经过染色处理的血液样本制作成为图片在显微镜下进行镜检,镜检需要在完成血液样本采集的5天内开展检验工作。工作人员应该遵照血常规检测要求对整个检测过程展开全面管理,保证血样抽取的规范性,确保血液抽取量足够进行血常规检测,在使用全自动血细胞检测仪的时候,需要从旁监管,在发现检测仪出现异常问题的时候,需要及时寻找造成异常的原因,及时进行维修,避免由于全自动血细胞检测仪出现故障问题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医院应该安排专人定期检查全自动血细胞检测仪是否出现故障问题,保证在发现故障的第一时间能够及时进行检修。如果医院现有的全自动血细胞检测仪器数量比较少,在面对高强度血常规检测时出现检测任务过重时,医院可以适当增加在血常规检验方面的投资力度,购置更多全自动血细胞检测仪用于血常规检测,避免检测仪器长时间持续进行检测折损速度加快、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出具速度。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异常检出率。(2)比较两组血常规检验的检验效能。(3)比较两组受检者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使用SPSS24.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取t来检验用(±s)表示的计量数据,使用X2检验用百分数表示的计数资料,在P值低于0.05的时候,说明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分析价值。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异常检出率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的异常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异常检出率[n(%)]

组别

例数

NE

EO

WBC

LY

MO

观察组

60

57(95%)

15(25%)

11(18.33%)

9(15%)

53(88.33%)

对照组

60

59(98.33%)

18(30%)

12(20%)

11(18.33%)

57(95%)

χ2

2.037

P

0.002

2.2比较两组血常规检验的检验效能

如表2所示,观察组患者血常规检验效能高于对照组。

表2比较两组血常规检验的检验效能(±s,分)

组别

例数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涂片镜检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观察组

60

57(真阳)

3(假阴)

0(假阳)

0(真阴)

对照组

60

54(真阳)

6(假阴)

0(假阳)

0(真阴)

2.3比较两组受检者对血细胞检验结果的满意度

如表3所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检验结果的满意度分别为95%和81.67%。

3比较受检者对检验结果的满意度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60

50.00(30/60)

45.00(27/60)

5.00(3/60)

95.00(57/60)

对照组

60

31.67(19/60)

50.00(30/60)

18.33(11/60)

81.67(49/60)

χ2

--

7.68

P

--

0.001

3讨论

血常规检验能够检测出人体血细胞是否出现特异性变化,检查患者中性粒细胞是否出现空泡问题、变性问题,借此评估分析病人身体中是否出现细菌性感染问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2]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异常检出率比较高、检验效能比较高。在传统血常规检验中,如果检验人员出现操作失误、检验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将会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具有自动化特点,不再需要实验室人员介入,能够避免由于人为操作不当引发的检验结果误差问题[3]

在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时候,护士需要及时将抽取出血液样本送到检验室,保证送检过程中不会由于客观因素造成样本受到污染影响,然后在实验室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液样本进行检验,然后使用显微镜对血常规进行复检,对比两次检验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能够在进一步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基础上,减少患者出现误诊问题的风险[4]

综上所述,在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时候,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对受检者血细胞量化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为医生进行病情诊断、病情评估提供了充足的血常规检查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栢雪婷,孟冬娅.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07):86-88.

[2]马亦男.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08):61-63+167.

[3]王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2):203-205.

[4]周小娟,欧阳良良.血液涂片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9):149-15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