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

/ 2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

王会如,赵润泽,杨文波

涉县医院  河北  涉县  056400

【摘  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治疗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10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10例),实施VSD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与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治疗后6、12、24h疼痛数字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骨科创伤感染患者应用VSD治疗的临床疗效理想,有助于减轻疼痛程度。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骨科创伤感染;临床效果;VAS评分

骨科创伤通常是开放性骨折造成,感染是该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极有可能引起骨髓炎与截肢等严重后果,进而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针对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治疗,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清创、引流与换药等,虽然有助于控制感染,但切口愈合效果欠佳[1]。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各种复杂创面处理以及有助于深部引流的新型方式,相对于传统治疗而言更有助于促进患者创面的愈合[2]。基于此,本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中主要应用VSD,现将临床疗效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例2021年1月-2022年12月时段进入本院诊治的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10例,性别:男7例,女3例;年龄:20~60岁,均值(40.14±10.67)岁;受伤部位:腰骶部5例,四肢5例;其中,新鲜创面6例,陈旧创面4例。观察组10例,性别:男6例,女4例;年龄:20~60岁,均值(40.17±10.54)岁;受伤部位:腰骶部6例,四肢4例;其中,新鲜创面5例,陈旧创面5例。参与研究者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患者经相关检查确诊为骨科创伤感染;(2)患者与家属同意加入研究。

排除标准:(1)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者;(2)合并重度感染、严重并发症者;(3)合并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者;(4)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认知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引流治疗,方法:根据创面情况进行常规治疗,常规处理患者创面,及时清除创面内异物、分泌物、坏死组织等,期间保留骨膜、血液供应团组织,间隔2d更换1次敷料;针对创面感染范围大的患者,为其安插引流管,定期开展病理学检查,明确创面恢复情况;以病原体、感染类型等情况实施抗感染与抗炎处理;为创面坏死患者清除创面;针对创面肉芽生长情况良好的患者,视情况进行皮瓣转移,促进创面愈合。

观察组实施VSD治疗,方法:修剪Vacuseal材料形状直至与创面面积符合,随后在患者创面贴附Vacuseal材料或放置于创腔中,通过间断缝合数针的方式固定边缘,在创面5cm左右正常的皮肤组织下,通过戳孔的方式引出泡沫材料上2根硅胶管,或通过系膜法引出;完成创面封闭操作后,对创面四周皮肤进行一系列处理,包括清洁、消毒与干燥等;应用生物透性粘贴薄膜的方式封闭性粘贴整个创面与周围3cm;将负压连接后,相互对接引流管、负压瓶,实施中心负压吸引或电动吸引处理,控制负压为0.02-0.04kPa,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①显效:治疗后创面在14d内完全愈合,表皮完整覆盖,无需更换敷料;②有效:治疗后大部分皮肤存活,创面面积减小,分泌物减少,可见部分创面有健康肉芽长出,仍需更换敷料;③无效:皮肤坏死。创面分泌物增加,无健康肉芽长出,创面面积无变化。根据显效率与有效率相加计算总有效率。(2)疼痛程度:分别于治疗后6、12、24h应用疼痛数字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得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工具为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s)比较行t检验,计数数据(%)比较行χ2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治疗后6、12、24h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与疼痛程度对比[(n/%)、(±s)]

组别

临床疗效

VAS评分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后6h

治疗后12h

治疗后24h

对照组

4(40.00)

2(20.00)

4(40.00)

6(60.00)

5.95±1.42

5.64±1.29

4.37±0.47

观察组

7(70.00)

3(30.00)

0(0.00)

10(100.00)

2.16±1.19

2.34±1.09

1.45±0.20

χ2

/

/

/

5.000

3.686

3.952

4.238

P

/

/

/

0.025

0.004

0.004

0.003

3.讨论

骨科创伤感染是患者发生创伤后供血不足,导致皮肤损伤,或是外界细菌侵袭创面后引起。以往医护人员为骨科创伤感染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时,需要反复发次对创面开展清创与换药等操作,确保坏死组织彻底清除

[3]。然而,多次清创换药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再加上不利于创面迅速愈合,极有可能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VSD是新型引流技术,经过长期研究与实践,现在骨科创面处理中已得到大力应用[4]。结合本研究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治疗后6、12、24h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分泌是VSD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创造清创的良好环境,及时将坏死组织清除,围殴集体分泌溶蛋白激活物提供良好条件,促进酶释放量的增加,加快切口中纤维蛋白溶解速度[5]。与此同时,VSD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借助生物半透膜隔离创面细菌,达到封闭性管理切口的目标,减少局部感染诱因,使并发症发生率下降[6]。相对于常规治疗而言,VSD治疗在骨科创面感染患者应用期间是通过VSD敷料覆盖创面,在负压封闭状态下对创面开展一系列处理,包括清洁创面、清除创面渗出物等,有效预防细菌入侵创面,从而降低感染率,加快患者创面愈合进程[7]

综上所述,应用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参考文献】

[1] 曾武思.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 11(13):43-45.

[2]赵春庆, 任东.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20, 20(90):147-148.

[3] 李景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 25(10):50,190.

[4] 冷彦飞.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53):19,27.

[5] 杨优昌.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 2021, 37(19):72-73.

[6] 柳明, 陈可锋, 黄仕健.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效果及对炎症标志物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 12(09):62-64.

[7] 魏宪会. 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分析[J]. 医学美学美容, 2021, 30(1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