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8
/ 2

重症监护室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影响

 李岩岩

邢台市第九医院, 河北 邢台 055250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重症监护室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院内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接诊的心脏骤停患者78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肺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重症监护室护理模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后心肺复苏有效率,各项康复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心肺复苏功率高达97.44%,显效数24,占比61.54%,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89.74%,显效43.59%。且ICU监护时间,呼吸机治疗时间,平均动脉压及平均心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重症监护室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影响显著,优于常规心肺护理模式,应大力推广。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护理;心脏骤停;心肺复苏

前言

心肺复苏,又被称之为心肺复苏术,治疗目的在于帮助患者建立有效气道,促进患者恢复呼吸,保持血液循环。该项极为常见的临床急救措施,尤其对心脏骤停患者影响极大,可以改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为患者深入治疗争取更多宝贵时间。而重症监护室在接收到心脏骤停患者后,必须要继续对患者给予持续性地心肺复苏护理办法,方能保障前期心肺复苏成效,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而且重症监护室所接诊的心脏骤停患者,大多病情危急,发病极为迅猛,时间就是生命,常规护理模式,已渐渐难以满足重症监护室心肺复苏护理需求,必须进行深层次优化改进,才能进一步改善心肺复苏有效率,并改善预后[1]。基于此,我院特选取78例心脏骤停患者,分析重症监护室护理模式的影响价值,详细数据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筛选78例心脏骤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2:17,最高年龄81岁,最低年龄20岁,平均年龄(57.16± 3.69)岁。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0:19,最高年龄80岁,最低年龄20岁,平均年龄(56.88 ± 3.97)岁。

1.2方法

对照组39例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常规心肺护理模式,包含气道分泌物清除,增加按压促进心率恢复,持续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路,给予药物稳定病情,建立人工气道等。

观察组39例心脏骤停患者,额外增加重症监护室护理模式,由重症监护室护理小组,给予重点护理措施。主要包含:(1)冰袋物理降温,促进患者早期及早复苏,激活脑组织及脑部代谢,尽量减少患者机体脑细胞氧气消耗量。(2)口腔排痰清洁,观察评估患者气道痰液量,定期增加痰液吸出,避免堵塞气道。(3)重点观测患者尿液量,评估有无肾衰竭并发症风险,采取及早控制或预防措施。评估标准,尿量不超出30ml。(4)气道湿润。为患者适当增加气道湿润度,可通过湿毛巾或加强气管适度,增加蒸馏水湿润,重点监测蒸馏水变化情况,避免出现逆流堵塞气道。(5)心电监护。心肺复苏患者重症监护护理中必须加强心电监测,严密观测各项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及时报告[2]

1.3临床观察指标

首先,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有效率。

其次,统计两组患者临床康复指标,包含重症监护时间,呼吸机治疗时间,术后平均心率及平均动脉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心肺复苏效果

组别

例数(n)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率n(%)

观察组

39

24(61.54)

1435.90

1(2.56

38(97.44

对照组

39

1743.59

1846.15)

410.26

3589.74

X2

9.896

P值

0.024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指标

组别

例数(n)

入住ICU时间(d)

呼吸机治疗时间(d)

术后平均心率

(次/min)

术后平均动脉压(kpa)

观察组

39

5.29±2.16

11.24±3.54

99.29±2.16

9.45±0.54

对照组

39

7.99±1.25

15.18±4.62

88.99±4.25

7.18±0.62

t

9.478

6.254

3.548

2.154

p

0.012

0.012

0.014

0.016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提倡全民健康,心肺复苏已经渐渐成为大众必备的急救技能,使得院前急救成为可能。而患者入院后,也需要做好心肺复苏护理干预,以最大限度保障前期心肺复苏疗效,为患者争取更多急救诊治时间。而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正是对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更注重护理的高效行,并且还要严格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确保患者能够维持生命稳定性[3]

心肺复苏的重症监护室护理,是对常规护理模式的一种升级和优化,能充分发挥护理模式的积极价值,在有限的时间内,为患者提供更丰富的护理内容,切实增强患者入院后护理效果。本次我院给予78例心脏骤停患者以重症监护室心肺复苏护理,重点从脑部物理降温,激发脑部活力及代谢活力,进而控制好脑部损伤。同时也应尽量关注各类可能存在的并发症,采取及早控制和预防措施,提升了患者临床治疗前的安全性。从研究结果分析来看,观察组患者实施重症监护室护理模式后,心肺复苏成功率高达97.44%,显效数24,占比61.54%,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89.74%,显效43.59%。比对两组患者ICU监护时间,呼吸机治疗时间,均得到显著缩短,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显著。术后平均心率及平均动脉压也更接近正常值范围内。

综上,为心脏骤停患者实施重症监护室心肺复苏护理,能显著提升心肺复苏有效率,确保院前心肺复苏疗效延伸至患者接受针对性治疗方案时,后期康复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深入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1]纪丽丽. 重症监护室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影响[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02):181-183.

[2]李云. ECMO联合CRRT在急性暴发性心肌炎致心脏骤停患儿救治中的应用与护理[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2,29(12):152-156.

[3]朱玉芳,黎秀菊. CCU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3):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