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在诊断活动期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8
/ 2

血常规检查在诊断活动期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

张丹丹

成都市双流区妇幼保健院     四川成都    610200

【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查在诊断活动期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这1年内收治的8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的活性不同分为活动组和缓解组各40例,对比两组的血常规数据。结果:活动组的血红蛋白值、平均红细胞体积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均低于缓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查在诊断活动期炎症性肠病的应用中,可以有效诊断炎症性肠病的活动情况,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字】血常规检查;活动期;炎症性肠病

前言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指病因不明的一组非特异性慢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也是广义上包括各种肠道炎性的疾病,其存在常伴随着腹痛、腹泻、血便等症状,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对患者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临床上常见的检查方式包括胃肠道内镜检查、腹部CT扫描、全血细胞计数等,其中血常规检查时临床医学上最常见的检查方式之一[1]。本研究中,即分析了血常规检查在诊断活动期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具体研究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这1年内收治的8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的活性不同分为活动组和缓解组各40例,其中活动组女18例,男22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为(32.74±4.74)岁;缓解组女16例,男24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为(32.71±4.85)岁,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知情并同意研究。(2)所有患者均无精神以及智力障碍并且意识清晰有认知能力。(3)所有患者均无其他重大疾病,符合研究需求。

排除标准:(1)对研究工作不配合或者依从性较差导致无法顺利进行研究的患者。(2)患有精神疾病或其他重大疾病,认知能力较差或无法进行沟通的患者。(3)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需对所有参与研究的受检者采取血常规检查,具体方法如下:

(1)仪器选择:①设备名称: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②型号:BH-5160CRP;③品牌:优利特URIT。

(2)参数设置:CRP为25μL;CDC为35μL;CD、CRD为28μL;CBC为18μL;储存容量≥100万个测试结果。

(3)具体操作方式:①检查前准备:检查前避免饮用大量水分,血细胞会吸收水分造成密度稀释,导致血细胞数量减少,影响检查结果;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体内的血流速度加快,造成白细胞脱落到血液循环中,容易导致血细胞数量增多,影响检查结果;检查前避免摄入过多食物,摄入食物过多会导致患者体内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增多,影响检查结果。②检查时注意事项:抽血过程中应谨遵医师嘱咐,依照医师的口令进行握紧或放松手臂,在采样过程中应保持放松的心情,避免过度恐惧或焦虑造成晕血晕针的情况发生。③检查后注意事项:抽血结束患者应对针孔实施轻微按压止血,避免对针孔部位进行揉搓导致皮下组织血肿的风险,按压止血时间约为2min。④检查时需及时确认是否存在操作不当,确认无误后将患者的数据进行传递并交由第三方进行分析。结束检验的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好检验仪器,对检验仪器进行二次消毒,并且对检验工具和配件做好清洗和保养。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需观察两组的血常规数据进行评价,对两组的血红蛋白值、平均红细胞体积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进行真实记录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23.0软件中进行比较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的检验,用t进行,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活动组的血红蛋白值、平均红细胞体积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均低于缓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活动组和缓解组的血常规对比

组别

例数

血红蛋白值(g/L)

平均红细胞体积(fl)

平均血小板体积(fl)

活动组

40

107.15±18.64

81.41±11.02

8.75±0.74

缓解组

40

127.35±19.47

91.27±12.31

10.42±1.14

t

-

4.740

3.774

7.771

P

-

0.001

0.003

0.001

3 讨论

炎症性肠病也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病,近年来,炎症性肠病的发生率正在逐步上升,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并且患有此病的患儿年龄越小则症状越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对患者的家属和心理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当患者出现炎症的症状,或局部产生病变的情况,应第一时间入院进行诊治,避免风险发生。临床研究发现,炎症性肠病和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数据息息相关,当患者的疾病活动性较强时,部分指标会随着病情的程度上升或下降,因此通过血常规检验的方式对炎症性肠病活动性进行诊断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2]

血常规检查是最基本的检验方式之一,通常是通过抽血的方式将患者的采样标本交由第三方用对应的仪器进行分析和检查,将检查所得的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结果进行记录,以此对患者的病情进一步进行诊断[3]。针对这一方法结合本次研究所得的结果可以看出,活动组的血红蛋白值、平均红细胞体积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均明显低于缓解组,表明当炎症性肠病活动性较强时,患者的血常规相关指标会跟随者病情的活动性进行上升和下降,同样当患者的炎症性肠病处于缓解期时,血常规相关指标会相对平缓。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查在诊断活动期炎症性肠病的临床应用中,血常规检查可以有效判断炎症性肠病的活动性,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翠召,李哲.血常规检查对炎症性肠病活动性判断有何价值[J].家庭生活指南,2021,37(25):114-115.

[2]赵奕,金云剑,张莹.血常规检验诊断炎症性肠病的准确性分析[J].智慧健康,2023,9(10):77-80+84.

[3]程成全,胡志坚.血小板相关参数对评估炎症性肠病活动性的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20,38(02):24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