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8
/ 2

棉花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

王斌

哈密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新疆哈密市839000

摘要:棉花属于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棉花的整个种植过程,十分艰辛,需要对病虫害加以防治。要从绿色防控技术上着手,明确棉花出现病虫害问题的原因,进而采取科学和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逐渐改善棉花病虫害现象,推动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步。

关键词:棉花种植;病虫害;防治策略

引言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很大,而棉花生产水平的高低对棉花种植效益的影响很大。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是目前棉花生产中最基本的技术,对棉花产量和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1棉花种植技术

1.1做好棉花种子科学选择工作

通常情况下,棉花的种子选择,对棉花种植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在种植期间,要想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要求棉花种子具有抗旱、抗枯以及抗黄萎病等能力,特别是在黄萎病以及枯病中,更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从而提升棉花的种植质量和数量,提高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并且为棉花产业的整体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此外,棉花种植之前,要做好棉花种子的挑选工作,促使种子具有抵抗病虫害的优势,避免在棉花种植和经营期间产生较多的病虫,像蚊虫等。

1.2整地与播种

在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确保土壤松软、透气,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加土壤的肥力,同时要将土地深耕细整,并做好开沟工作。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使用旋耕机作业。棉花在种植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并掌握合适的种植密度。选择播种时间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一般情况下棉花最佳播种时间在4月中下旬,这段时间气温相对较高、土壤湿度适中、光照充足。其次,如果播种过早可能会使棉花出现出苗缓慢或不出苗的情况,而晚播可能会导致生育期不足。最后,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合理控制棉田种植密度是实现高产的重要举措,需要根据种植土壤、品种等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通常情况下需要控制棉花种植密度在12000株~16000株/亩之间。在棉花种植过程中,整地与播种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因此,整地环节一定要做好质量和数量的控制,为播种阶段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整地环节主要包括清田、耕翻、耙地等,这也是棉花种植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环节。首先是清田。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特点等,对土壤进行深松耕,使土壤变得松软,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其次是耕翻。需要在播前进行耕翻工作,从而为棉花种子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其一是把握好深松、浅翻、犁地与翻地之间的关系;其二是把握好旋耕与翻地之间的关系。

1.3施肥管理

在施用肥料时要注重磷肥和钾肥的施用比例、氮肥和磷肥的施用比例和钾肥的施用数量以及尿素的施用数量等。以籽棉500公斤/亩为例,需施入尿素40—50kg、73%磷酸一铵30—40kg、氯化钾25—30kg,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在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中,施肥管理是核心内容。棉花品种较多,因此必须采用针对性的施肥方法。例如,针对红铃棉品种的施肥方法需要区别对待。在基肥中要充分使用有机肥,同时也要适当使用无机肥,从而满足其生长需求。另外,还需要控制好肥料的使用量,避免出现烧苗、烧根等现象。在苗期,由于苗期所需营养相对较少,因此不需要施加太多肥料,只需要施加适量的氮肥即可。但是进入到花铃期之后,由于棉株中所需营养元素逐渐增多,因此需要适当增加施肥量。尤其是在棉苗发育中后期阶段,为保证棉株能够持续生长发育,需适当增加肥料的使用量。另外还有一些棉花品种是通过无籽播种的方式进行栽培的,因此在棉花花铃期很容易出现营养过剩现象。

2棉花种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种植技术落后,市场监管不严

我国的棉花种植群体大多为农民,文化水平和思想水平相对较低,在棉花的田间栽培过程中,大多依赖于过往的栽培经验。所以,棉花的田间栽培技术和后期管理工作都趋于落后,棉花的整体产量与质量也因此受到较大影响。此外,我国对棉花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不完善,对棉花种子的审定工作不重视,导致许多劣质种子被不良商家带入市场,造成了棉花种植户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棉花种植群体的积极性。

2.2病虫害防治工作缺失

棉花在每个生长阶段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病虫害,病虫害对棉花的质量和产量的影响是巨大的,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片棉田颗粒无收。但在实际的棉花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由于棉花种植户缺乏足够的科学防范意识,导致对棉花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一直流于表面,或者为达到想要的效果,过度使用化学药剂,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给种植户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损失。加之目前我国的棉花种植户仍以个体种植居多,且种植规模普遍较小,一旦发生了病虫害,很难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这也是影响我国整体棉花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原因。

3棉花种植病虫害防治措施

3.1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完善监测体制

棉花在生长过程的各个阶段都有出现病虫害的概率,如果遭遇病虫害,必然会导致棉花的整片减产,因此,必须要做好棉花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实际操作中,种植户应密切关注棉花在不同阶段的生长状态,一旦发现病虫害隐患,就需要马上进行排查,以免泛滥成灾。除了加强对棉花生长状态的监测,相关部门也要不断完善监测体制,要定期派出专员带领种植户进行学习,帮助其做好棉花病虫害防治工作,避免因病虫害导致的经济损失。

3.2化学防治技术

在进行棉花病虫害的绿色防控过程中,利用化学防治方法,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针对性强、毒性低、持续时间长、残留少以及性价比较高等方面,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现阶段,从近些年来我国棉花病虫害情况分析,主要的病虫害类型有:棉蚜、棉苗立枯病、棉铃虫、枯萎病以及小地老虎等。在棉铃虫中,通过喷洒甘蓝夜蛾型多角体病毒以及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等,以及使用阿维菌素或者万灵等化学药剂,并且在阴天或者傍晚中对叶面进行喷洒,保证药物喷洒的均匀性,并且要把20ml的15%茚虫威悬浮剂加以兑水之后进行稀释的使用。

3.3农业防治技术

在对棉花进行农业防治过程中,要对棉花的品种进行科学选择,其中中棉86和75号属于抗虫效果十分显著的品种。在对棉花整个种植过程进行栽培和管理期间,要通过合理密植的方式,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种植,促使棉花播种效果更加优质,在对播种的各个环节加以有效控制和管理之后,全面提升棉花的种植水平,促使棉花的产量和数量大幅度提升,以此保证棉花的总体种植效果。与此同时,在对棉花加以种植操作期间,要重视对群体结构的优化。也就是说,对群体展开合理有效的控制,加强棉花的种植效果,促使棉花整体种植抗逆性得到提升。在减少棉花发生病虫害几率控制期间,要重视打顶以及化调工作的开展。例如,在实际种植期间,棉花的打顶以及化调工作,要在当年的7月5日之前完成,在棉花叶子出现浓绿色之后,就可以判断棉花的生长情况趋于稳定状态,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就比较小。

结语

综上,棉花种植技术的应用效果决定了棉花的整体产量和品质,为此,应加强对田间种植技术及其联动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对于棉花生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做好土壤和棉花生长环境的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以此来保证我国棉花产业的良性发展,进而提高我国棉花产业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沙里哈·阿汉.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18,13(10):68-70.

[2]张勇.棉花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18,40(04):67-69.

[3]孙晓文.棉花生产管理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01):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