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的城乡规划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9
/ 2

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的城乡规划策略

杨娟娟

620525199403063024

摘要: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视角下,城乡规划策略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城乡发展差距与不平衡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城乡规划策略。通过这些城乡规划策略的实施,可以促进区域内城乡发展的协调与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规划;农村发展;城市扩张控制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发展差距和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视角下,城乡规划策略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旨在分析城乡发展差距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城乡规划策略,以促进区域内城乡发展的协调与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了城乡规划的重要视角。从该视角出发,城乡规划需要注重整体性和协同性,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有机衔接和共同发展。在本文中,将探讨在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的城乡规划策略,包括建立一体化发展机制、优化功能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均等化公共服务和强化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措施。这些策略有助于推动城乡发展的协调与融合,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乡发展差距与不平衡问题分析

城乡发展差距与不平衡问题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经济发展差距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较快增长,农村经济相对滞后;社会服务差距主要表现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农村服务水平偏低;基础设施差距主要表现为城市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村设施滞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市环境污染较严重,农村生态环境亟待保护;社会福利与保障差距主要表现为城市居民享有较好的社会保障,农村居民缺乏相应福利制度支持。这些差距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并导致资源流失和人口流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长,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与平衡。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包括:整体性原则,即要从整体上把握和推动区域发展;均衡性原则,即促进不同地区间的均衡发展;协同性原则,即通过区域间的协同合作推动发展;可持续性原则,即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原则指导下的实践包括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才流动和技术创新、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等,以实现区域内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三、城乡规划策略之城乡规划协同

城乡规划协同是指在城乡发展中,通过整体性、均衡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促进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协调发展。这一策略旨在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实现资源、产业、人口等要素的有机结合和互动。

城乡规划协同的关键在于优化土地利用、促进产业融合、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加强环境保护。通过合理划定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保护用地,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鼓励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城乡产业的互补与融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交通、水、电、信息等基础设施的水平;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保护农村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通过城乡规划协同,可以促进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均衡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互补利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四、城乡规划策略之注重农村发展

城乡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策略是注重农村发展。这个策略的核心是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鼓励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等,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改善农村的基础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提高交通便利性、农田灌溉条件、电力供应等,为农村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加大投入,提升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建设和完善农村学校、医疗机构,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保障农民的基本教育权益和健康需求。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和流转,增加农民的土地收益,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行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保护耕地、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注重农村发展的城乡规划策略,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同时,也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控制城市扩张是城乡规划的重要策略之一,旨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无序的城市扩展,保护农村和自然环境,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制定明确的城市规划边界,限制城市用地的扩展范围。通过科学评估城市人口和经济发展需要,确定合理的城市规模和城市用地布局。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增加,鼓励土地的合理利用和高效利用。推行集约用地和功能复合利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减少浪费。通过城市更新和再生项目,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利用闲置土地和老旧建筑进行城市更新,改造旧城区和工业遗产区,提升城市品质和功能。发展多中心城市模式,避免单一核心城区过度扩张。在区域内设立多个城市中心,形成城市群和城镇网络,分流人口和资源,实现均衡发展。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和规划监管体系,加强对土地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城市扩张的预警和管控,严禁违法建设和违规用地。

通过控制城市扩张,可以避免大规模的城市蔓延,减少耕地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农村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结语

区域协调发展是城乡规划的重要视角,旨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总之,城乡规划在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需要统筹城乡发展,强化一体化机制,优化功能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均等化公共服务,保护环境和生态。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与融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晶.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战略规划研究——从青岛战略到胶州战略[C]//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4.

[2]杨瑞燕.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西部地区城镇体系规划策略研究--以黔东南州城镇体系为例[J].城市建筑, 2014(12):2.

[3]黄娅.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城规划研究——以遵义南白-龙坑新城为例[D].重庆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