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人工智能在新闻写作应用中的突破与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0
/ 2

探析人工智能在新闻写作应用中的突破与选择

杨晓

曲靖市融媒体中心   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随着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新闻、数据新闻、虚拟现实等技术逐渐应用于新闻写作之中,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数字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和延伸人的能力,并使用已有数据车中的知识来生成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这极大地提高了新闻编辑的工作效率。本文重点对人工智能在新闻写作应用中的突破与选择进行探析。

关键词:人工智能;新闻写作;突破与选择;探析

一、人工智能的新闻写作选择

1.机器人新闻。“写稿机器人”事先采集大量数据和相关题材,以此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再用特定的算法自动处理那些输入或者搜成较为全面的新闻报道文本。这类机器人实质上是以算法为基础,进行自动化编写的计算机软件程序。

2.数据新闻。明确搜集意图后,人工智能在各种网站、杜交平台、新闻发布平台上开放的数据库中选取需要的数据,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此外,还可以运用数据新闻对新闻稿件进行审核,找出其中的表述不当之处并予以改正,其纠错的正确率很高。

3.虚拟现实。它是一种完全虚拟的场景,以影响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来达到模拟现实场景的目的。用户可以佩戴虚拟现实眼镜来观看虚拟现实中的新闻,而且受众可以选择各种视角来观看新闻,增强新闻的客观性,提高受众和新闻传播的互动频率,以此使其获得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二、人工智能对新闻写作产生的冲击

1.人工智能对新闻写作的正面影响。首先,创新新闻搜索信息途径。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编辑获取新闻信息和资料的路径,同时为用户和创作者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用户仅需通过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就可实时传播信息,这也为媒体的新闻编辑提供了强大的信息资源支持,既有可视化的视频,又有内容丰富的文本。同时,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既帮助编辑提高了写作质量和写作效率,又能让受众发声,实现了双向循环。其次,新闻内容产出定制化。无论是在购物软件还是浏览网站上,都会有“猜你喜欢”的类似推送。新闻编辑的增值业务也不例外,编辑好的成品不仅局限于在本报刊上传播,还可以在微博、微信视频号等受众喜欢的途径发布新闻,并且在个性化推荐中能够满足不同受众的各种新闻内容偏好。再次,高效地对编辑内容进行各种形式的转化。人工智能技术将采集的音频转化为文字稿以便于编辑,而单独插入音频可以满足受众听新闻的需求,也可以按照新闻事件发生的脉络制作连贯的、动态化的视频新闻,或者对视频进行剪辑井配以字幕和解说,实现一次采集,多种表现形式、多个传播途径,变化新闻素材形式,为受众提供更为丰富的新闻内容。

2.人工智能对新闻写作的负面影响。一是“人性关怀式”写作报道的淡化。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在财经、体育类新闻编相与报道中极为高效地发挥作月,但过度理性化的编辑和“把关”易导致新闻报道缺乏人类道德层面的关怀与约束,甚至在一些大规模的灾难性报道中,造成对受害者家属的“二次伤害”。人工智能与人类最大的区别就是缺乏主观情感,如果只将冰冷、严肃、枯燥无味的数据串式新闻带给受众,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只剩下了工具,人们间的距离愈来愈远。二是信息茧房引发用户认知式伦理失范。同质化的新闻推送逐渐把受众推入自己喜欢的新闻内容海洋之中,随着受众的主体地位日益提升,编辑的内容在道德准绳之内不断细化,可以产出满足不同受众兴趣的内容。虽然为受众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提供了便利,但也要警惕的是,这会让受众的认知“一叶障目”,无法拓宽视野,把自己封闭起来甚至变成孤僻型人格。就像网易云音乐年度歌单报告的推送一样,人工智能算法也会高效精准地推送资讯,人人都安于在自己的精神茧房里享受着独属自己的狂欢,冷漠、无知、自大可能成为茧房里人们一致的代名词。三是惰性与功利使虚假新闻得以泛滥。无论是信息搜集还是新闻筛选,让人工智能为其“一站式服务”,会纵容职业素养较低的新闻编辑的情性。此外,为实现效益最大化,某些媒介的新闻内容多使用一些能引起读者注意、夸大事实的措辞,再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推荐,那么满足受众猎奇心理的虚假新闻就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其后果可想而知。信息世界里充斥着虛假的新闻,不仅有损媒体的公信力,还会让受众被迫卷入这场虚假信息战的硝烟之中。

三、人机交互的突破优势

无论是从人、还是机器的角度出发,都要发挥“板效应长”,既要坚守好编辑的主体作用,又要优化机器的算法功能,实现内容把关和效能把关双向结合的良好信息传播环境。

1.明确人在新闻写作中的主体性,守牢职业道德底线。人工智能归结到底是要凸显“人工”二字,即人类对机器的操纵,它无论再发达、再先进,终究是要为人服务的,是人的附属品,而不可将其顺倒,让人成为机器的奴隶。因此,在新闻写作中有选择地运用该技术,对于整体的导向性审核就自行去做,坚守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正确的新闻观念,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不报色情、暴力等吸引人眼球的新闻,有人性关怀地报道突发性、社会影响力大的新闻,不夸大新闻事实,真实地报道,做好新闻“把关人”。

2.利用数据算法优势,营造良性舆论环境。与人类相比,数据算法虽然灵活度不高,但是可以保证筛选内容准确,这一技术优势大大弥补了人的不足。不仅在关键词的搜索中,还有在嵌入算法识别功能中都可以利用算法过滤掉一些敏感和过激的言论,从而营造良性的舆论场域。着重利用算法推荐,通过数据分析,将受众的生活习性和信息环境的变化囊括在内,从而定向地向受众推送个性化新闻内容和社会热点话题,避免受众陷入“信息茧房”之中;此外,利用人工智能获取大量数据信息的优势,以此为基础对新闻内容进行深层解读,达到引导受众的目的。或者可以设置评论区,在新闻的传播中与受众实时互动,形成良好的舆论互动环境。

3.人工智能与人工审核共同把关。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挖掘数据的优势,尽量降低新闻传播内容的出错率,快速识别不达标的新闻信息,为受众提供个性化场景,减轻新闻编辑的负担,将一些筒单而数据庞杂的工作交付给人工智能,把新闻编辑从简单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更有精力做好“把关人”;此外,人工智能虽然储备海量数据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但是毕竟没有思维的权衡能力和底线原则,这就需要具备媒介素养的专业人士来辨识和审核,尤其是对于一些突发性、时效性很强新闻进行报道时。只有这样才能呈现给受众更优质的内容,传递正确的新闻观念,提升受众的新闻解读素养,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新闻信息流动环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