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信息化和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0
/ 2

工程测量信息化和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董晓文

黑龙江省第二地质勘查院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157020

摘要:工程测量信息化和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是建筑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控制中最关键的环节,对整个工程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建设项目规模的逐渐扩大和复杂化,要求在项目建设中有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完成项目计划目标和施工计划。对于建筑行业来说,也需要准确高效的测量数据,为建设项目提供正确的参考。因此,工程测量信息化和测绘工程质量管理对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提升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工程测量;信息化;测绘工程;质量管理

引言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测绘工程相关工作的开展,能够为工程建设工作开展提供准确依据,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达到规定要求,对项目工程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目前,虽然合理控制了测绘工程的质量,但其仍然存在明显不足,有些质量问题在最后验收阶段才被发现,引发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专业性的控制测绘工程质量。所以,相关人员必须深入分析测绘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不断加强研究力度,确保整个测绘工程质量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1工程测量信息化特点及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概述分析

1.1信息化测绘的特点

与传统测绘相比,信息化测绘体现出一些新特点,包括测量精度好、数据信息丰富、自动化水平高、操作方便等。受环境、人员素质、设备仪器等方面的影响,传统测量工作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存在人为误差累积的情况,而信息化测绘技术则通过自动化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不仅能将人为因素产生的干扰降到最低,而且获得的图形数据信息更加丰富,可以兼容不同类型数据,经过自动筛查整理后获取的数据利用价值更高。信息化测绘可以远程进行数据测量和分析,有利于同步开展内外业工作,提高了测量效率,降低了测量成本。在图形编辑方面可以利用多种编辑工具,充分发挥制图的灵活性,不仅解决了传统测绘图形单一的问题,而且能将测绘成果运用于各种工程建设中。

1.2工程测量中质量控制的概述

工程测量工作质量的好坏,主要由现场检查结果形成,现场检查分为设备安装调试、平面控制点复测等。在仪器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认真检查各种标志的位置是否正确、合理,并做好记录,以免因出现较大误差未能及时处理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施工阶段,要求测量人员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确定测量方案,同时注意现场检查工作,及时对现场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误差,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纠正。工程测量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在施工过程中计算平面和高程精度及各分项的误差值,在施工现场设置相应位置,并做好监督,确保其准确性。

2工程测量信息化技术要点分析

2.1图根导线控制技术

串测方法进行具体布线,而具体布线必须以管道布线为基础,或采用三角高程法进行测量。利用电磁波测距技术规范,利用三角高程测量法测量导线时,必须同时测量导线,使用符合检测要求的钢尺,测量仪高和镜高的测量精度为毫米。加密图根导线在一次连接线处进行设计,按照上述技术限制条件,测量范围应在200m以内,且不能超过定向边,当一个点被利用后,即可进行平面探测和高度探测。在进行电磁测距时,由于工程实际地形情况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可以在四个边线上分别布置,以确保导线的长度不超过450m,水平角第一个观测站必须与两个已知的方向连测,分别从左右两个方向进行水平角测量。在固定角度不符合和测量点的圆周角度的误差应控制在±40以下,并完成两个单独重复的侧面观察,两个相对误差应小于15mm。图根光电测距线和水平线必须满足要求,必须在较高控制点上超过一定范围,合理布置结点。

2.2地下管道测量技术

地下管线位置、深度、材质、性质及走向检测完毕后,应对管线进行相应的检测。测量的内容有:结合管线点的地面标志进行平面和高程联合测量;计算管道点的高度和坐标;测量有关的地面辅助设备及其带状地貌;汇总计量结果表格。目前,地下管线平面定位测量中,常用测量手段有线路串联法、极坐标法、静态GPS法、动态PTK法。通常情况下,地下管道的高程还应与水准计联测,或利用全站仪同时进行,需要进行垂直和横向两个角度的测量。由于城市地下管道通常沿着公路的方向布置,所测量的控制线路要沿公路布置,利用EPSW等电子平板对地表辅助设备及其带状地形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测量。完成控制测量后,应及时对所收集的测量资料进行处理,并进行相应的绘图、编写说明。作为地下管线信息管理使用的地下管线图,除综合管线图、专业管线图之外,还包括地下管线的纵截面图和横截面图。从管道点的平面坐标及高程出发,确定地下管线纵横断面图比例,可以画出管道纵剖面图。为了更好地反映出管道在一定范围内的剖面分布,必须有很大的比例尺。

2.3RTK实时定位技术

RTK是一种基于GPS技术的改进技术,可以有效地将无线电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和动态测量技术融合在一起。在实际应用中,能将多种技术优点结合起来,从而保障测量结果准确性。RTK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保证每次测量都能得到数据,不会受到上一次测量结果的影响,避免重复测量带来的误差。可见,RTK技术具有很高精确度,可以消除外部干扰,实现全天测量如今,市面上RTK精度是毫米级,RTK系统主要构成有1个基准站及多个流动站,通过通信系统将各个组群连接起来。流动站包括GPS接收机、流动站控制电源和设备、无线通信系统,参考站点包括电源,GPS接收机及无线电发射系统。

3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分析

3.1质检流程的优化

测绘工程项目相关的单位有生产单位、监理部门、业主单位以及质检机构,要充分调动各参与方的积极性,理顺各方责任与义务,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共同为测绘质量提供支持。随着我国测绘监理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充分调动监理部队对测绘数据的全流程质检;生产单位是测绘数据质量的第一关口,并且生产单位中测绘专业人员较多,须提升生产单位的质检人员的作用;业主单位是测绘数据的应用单位,需加强监督功能。充分调动测绘生产各单位的质量把关监督责任,将质量部门从繁重的具体质检任务中解放,可对测绘成果进行总体把控。

3.2质检机构信息化建设

根据测绘行业及测绘成果数据的发展趋势,测绘成果呈现数量大、种类多的特点,测绘质检机构也需根据测绘行业发展不断加大信息化构建中的投入,建立“研究发展型质检站”。针对测绘数据的特点,推动机构转型升级,更加注重自动化质检。根据质检工作的业务范畴,不断提升质检能力,探索一条符合当前和未来发展的自动化质检体系,实现测绘数据全流程的有效控制和准确评价。

3.3构建质量管理体系

测绘成果具有数据量大的特点,在生产工序上可能带有重复性,因此对“首批数据”的质量把关对于整批数据的质量管控至关重要。质检部门对首批成果进行把关,严格落实相关质量检查,既能及时发现错误,防止后续批量成果出现系统性偏差,也可以帮助测绘部门更好地落实项目技术设计书中相关测绘质量要求的条款。建议在生产单位完成首批成果后,经自身三检,业主方组织生产部门、监理部分以及质检机构对首批成果进行会商与质检,确定首批成果严格符合相关规定,为后续工作制定好标准。

结束语

信息化、智能化是工程测量的主要发展方向,能有效提升测绘工作的综合服务水平,满足不同行业、不同项目的测绘需求。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根据项目特点明确质量管理目标,制订质量管理计划。围绕质量管理要素,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充分激发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测绘成果精度,满足规划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杨宇青,杨秀锋,杨莎莎.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21(7):100-101.

[2]伍福万.信息化测绘时代下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5):192-193.

[3]段廷魁.信息化测绘时代工程测量发展研究[J].城市建筑,2021,18(12):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