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高度近视防治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0
/ 2

中医药在高度近视防治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王红义

成都市武侯区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  610041

摘要:高度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给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中医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在高度近视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探讨了中医药在高度近视防治中的应用,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为临床实践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高度近视;防治;应用;疗效评估

高度近视是一种屈光不正导致的视觉障碍疾病,其特点是眼轴过长、晶状体变形和视网膜薄弱。高度近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严重的视觉问题,如近视眼球后发生的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等并发症。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配镜矫正、角膜塑形术和屈光手术等。然而,这些方法并不能真正改变眼轴长度和视网膜薄弱的问题。中医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在高度近视的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药注重整体调理和辨证施治,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和强化眼部组织的滋养,来减缓眼轴的延长和视网膜的薄弱。

一、中医药的背景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内容,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医学体系。中医药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古代阶段(公元前300年-公元221年):这一时期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的出现,它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著作。古代医学家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人体的疾病以及治疗效果,逐渐总结出针灸、草药、按摩等治疗方法。

2.经典阶段(公元221年-184年):这一阶段中,中医药的理论逐渐系统化,形成了包括《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在这个阶段,中医药的诊断方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并开始运用草药治疗、针灸、艾灸等方法。

3.近代阶段(184年-1949年):这一时期,中医药受到了西方医学的冲击和影响,出现了一些变革。中医药逐渐与西医融合,经过整理、归纳和创新,形成了一套现代化的中医药理论体系。

4.现代阶段(1949年至今):中医药在新中国的建立后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各级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和发展中医药的法规政策。同时,中医药科研和临床实践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许多传统的中医药疗法得到了科学验证和应用。

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经络学说、气血理论等。五行学说认为自然界和人体都由五个元素(木、火、土、金、水)组成,相互作用影响着身体的健康。阴阳学说则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对立与统一,认为人体的健康取决于阴阳平衡。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有经络系统,气血通过经络流动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气血理论强调了气与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互相依存、相互转化。

二、高度近视的成因与发病机制

高度近视是一种视力异常,指眼轴过长或屈光系统强度过强,导致远视力下降和近视度数较高的情况。

1. 近视的定义与分类:近视是指看近处物体清晰,而远处物体模糊的情况。根据近视度数的不同,可以将近视分为轻度近视(-.5D至-3.D),中度近视(-3.25D至-6.D),高度近视(-6.25D以上)以及极高度近视(-10.D以上)等级。

2. 环境和遗传因素:高度近视发展受到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

(1)环境因素:近视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读书写字等)、缺乏户外活动、不良用眼姿势等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眼轴长度的增加和屈光系统异常。

(2)遗传因素:据研究,近视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高度近视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如果父母都患有高度近视,子女患病的风险将显著增加。

3. 镜片治疗限制:传统镜片矫正近视在高度近视防治中存在一些局限性。

(1)成人高度近视矫正难度大:成人高度近视通常属于进行性近视,屈光度持续增长。传统镜片只能矫正视力,无法改变眼轴长度,也无法控制近视的进展。

(2)眼位异常:高度近视患者常合并眼位异常,如斜视、弱视等,此类情况需要综合治疗,纯粹依赖镜片矫正效果有限。

(3)视场限制:高度近视眼球形态异常,导致视场缩小,镜片矫正后仍然存在视野盲区。

高度近视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和矫治问题,除镜片矫正外,还需要综合考虑调整用眼习惯、进行眼科康复训练、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等手段来降低近视的进展风险。

三、中医药在高度近视防治中的应用

1. 中医理论与近视:

   中医将近视归纳为“目不明”,认为近视的发生与脾胃虚弱、肝肾亏损、气血不足、眼睛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根据中医的理论,保护视力主要包括调整脾胃功能、滋养肝肾、调养气血,以及强调气血协调和眼睛功能平衡[1]。中医理论能对近视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2. 中医药治疗方法:

   (1)中药干预: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中医师可以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开展针对性的中药干预。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养肝益肾汤、益气活血汤、              滋肾安神汤等,以调节肝肾功能、滋养气血为主要目的。但需强调的是,中              药治疗近视是个体化的,需由专业中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开方。

(2)针灸疗法:针灸在近视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常见的穴位包括太阳穴、睛明穴、瞳子髎等。针灸能改善眼部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从而对缓解眼部疲劳和改善视力有一定效果。但需注意,针灸治疗需要在合格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3)保健养生:中医注重预防。除了药物治疗,中医强调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养生。例如,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如合理安排用眼时间、远离电子屏幕等)、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熬夜等,以维护眼睛健康和视力。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作为一种综合性医学体系,对高度近视的治疗主要作为辅助手段,并不能替代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高度近视患者,建议综合考虑现代医学与中医药的优势,结合个体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及时求医、合理用药,是保护视力和预防近视的关键。

四、中医药在高度近视防治中的效果评估

1.概述中医药在高度近视防治领域的相关临床研究案例

中医药在高度近视防治中的应用一直备受关注,一些临床研究也尝试评估中医药在这方面的效果。以下是对相关临床研究案例的概述:

(1)中药内服治疗:一些研究探讨了中药内服对高度近视的影响。例如,一项研究发现,某种中草药复方对于调节眼轴长度增长具有一定的效果,可能有助于控制近视发展。

(2)针灸疗法:一些研究关注了针灸疗法在高度近视患者中的应用。一项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可以改善高度近视患者的视力和眼部症状,可能有助于减缓近视进展。

(3)中医药配合其他疗法:部分研究将中医药与其他疗法结合使用。例如,中医药结合眼保健操、药物治疗或视光训练等综合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分析各项研究中中医药的应用效果及可能存在的限制

对于中医药在高度近视防治中的应用效果及限制,可以进行统计数据与分析,以更全面地了解相关情况[2]

(1)效果评估:通过汇总各项临床研究的数据,可以分析中医药在高度近视防治中的整体效果。这包括评估视力改善、眼轴长度控制等指标,以及对患者眼部症状的缓解程度等方面。

(2)存在的限制:针对中医药在高度近视防治中可能存在的限制进行分析。这可能涉及到研究设计的不完善、样本量不足、研究结果的偏差等问题。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操作技术水平等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3]

通过统计数据与分析,可以更客观地评估中医药在高度近视防治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可能存在的限制加以考虑。这有助于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以指导临床实践和进一步的研究。

结论

目前关于中医药在高度近视防治中的临床研究仍然较为有限,大多数研究样本量较小,且方法学不足。根据一些小规模的研究,中医药在高度近视的部分患者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包括减轻眼睛疲劳、提高视力等。但是需要更大规模、长期、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在未来的研究进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特点,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方法与技术,共同推进中医药在高度近视防治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和精准化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药结合浮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 李振花.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

[2] 用不同评价标准分析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生2018年视力不良状况. 钟华红;邓宏伟;张丽霞;于洋;李珊;陈水强;黄平;亢泽峰.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9

[3] 学龄期儿童近视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 杨俐丽;丁慰祖;刘成军;陈屹.中国社区医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