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0
/ 2

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建军

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义长分中心  内蒙古015100

摘要:城市河道整治工程建设周期短,建设任务重。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周边环境和河流生态,避免施工造成的负面后果。在河道整治过程中,有关建设和建设管理部门,要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对设计方案和河道整治施工组织设计等进行优化,对有关施工环节统筹部署、投入合理的人、财、物等资源,有效化解河道工程整治施工过程所面临的各种不利因素,保证河道整治各项施工活动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整治效果。

关键词: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引言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河流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一些企业和个人缺乏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将大量污染物排放到河流中,导致河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与此同时,传统的河流管理模式将排除内涝、行洪、航运等功能性要求作为关注的重点,忽视生态环保方面的要求,进一步减弱了河道生态功能。针对这种情况,要在河道治理实践中融入生态理念,科学修复与整河道整治道生态环境,促使河道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得到有效维护。

1河道治理概念及其原则

河道治理具体指河道土地控制线内的河道修复。在保证防汛排涝和引水功能的同时,要注重河道生态系统的优化和恢复,提高河道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在河流管理工作中,我们需要遵循相应的治理原则,从而提高河流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和规范性,为后续河道的应用提供重要基础保障。首先,遵循统筹规划原则。治理人员需要形成统筹管理的认知,能够从整体角度出发分析河道能力改善的必要性,针对河道现存问题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优化河道结构的规划设计,对水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以此来对河道的潜在功能进行开发。在对河道建筑物进行建设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设置,提高调度的科学化水平,针对洪涝灾害进行有效防护。其次,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河道治理工程的建设重点在于能够为居民提供重要的便利,保证日常饮水以及农作物灌溉活动的有序开展。因此在河道治理过程中也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将个人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工作重点,对河道洪水出口进行及时的疏导,保证排水的通畅性。最后,遵循环保原则。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愈发严重,为了能够保证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避免给生态系统造成损伤,必须重视坚持环保原则,在不破坏原有环境的基础上对治理计划进行调整,形成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模式。

2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

2.1河道规划和开发利用不合理

当前,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加剧了城市土地资源的紧缺。为了满足城市建设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一些城市对沿江土地进行了深度开发利用。虽然这种行为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扩展,但是严重损害了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人口和土地面积增加,河道面积减少,河道的承载能力降低,污染了河道内的水质,同时还会导致河道分布不均匀,减弱了城市防洪排涝功能,对河道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危害。有些地方只是对河道进行治理,但是忽视了河道运行期的养护工作,导致河道治理工作完成后无人管理,周边居民为了扩展农作物的种植面积选择在河道周边开垦荒地,这样必然会破坏河道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致使河道周边的生态平衡受到损害,并且也会对水体造成一定的污染[1]

2.2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治理,大量泥沙污染物沉积在城市河道中,水质恶化更为严重,水体和水生动植物的含氧量减少。与此同时,许多河流被硬化和渠化,水体、土壤之间的物质交换遭到阻隔,河滨动植物的栖息环境遭到割裂,进而减小河道湿地面积,逐渐减弱及丧失滨河生态环境系统服务功能,影响到城市整体形象及可持续发展。

3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3.1构建完善的施工管理规范

为了提高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的效果,有必要构建完善的施工管理规范。这就需要业主加强分析,结合河道整治的实际情况来构建标准体系,保证标准内容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能提升施工管理的效果。如对原有的管理规范进行调整,寻找其中滞后的内容,并结合情况对滞后内容进行调整,使之优化,能够被合理运用。同时,还要针对河道施工的不同环节制定针对性的制度体系试用标准,定期对制度体系进行运用,分析制度体系所产生的效果,如果效果良好,那么就利用这些制度体系,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如果通过试用发现这些制度体系不能发挥有效作用,那么就要对其进行修改和调整。此外,还要构建制度体系的执行机制,通过良好的执行机制,促进制度体系作用的发挥[2]

3.2加强污染水体治理

目前,一些河流的污染问题较为严重,难以实现自净化。针对这种情况,应结合河流水污染的现状,采取适当的处理技术。在过去,人们主要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来处理被污染的水体,但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机械清除藻类和疏浚沉积物等物理方法的实施难度较小,但难以彻底根治污染,适宜应急处理突发性水体污染。利用石灰、铁盐、化学药剂等治理污染的化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即可看到效果,但二次污染问题很容易出现。近些年来,生物治理技术日趋成熟,其具备更加持久的治理效果,不会产生污染问题,如水生植物净化、微生物净化等、生物浮岛、人工湿地等。不同类型的生物治理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相关人员需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灵活选用。第一,水生植物净化。此种方法是将各种水生植物种植于河道内,促使河道水生态系统得到改善。但水生植物死亡腐烂后,会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氮磷元素生成,导致二次污染问题的发生。第二,微生物净化。此种方法涵盖生物强化、生物膜等多种类型,生物强化指的是将外源微生物投放于河道内,促使水体中污染物的降解速度得到加快,水体自净功能得到强化,但如果投放量过大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地区生态系统。生物膜指的是在塑料、纤维等人工合成材料或卵石、砾石等天然材料上附着微生物群体,微生物通过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摄取,有效净化河道污水。第三,生物浮岛。此种方法是将植物种植于人工制作的生物浮体上,满足水生生物的栖息需求。生物浮体扮演天然岛屿的角色,为鸟类、植物以及鱼类、水生昆虫等提供繁衍生存的环境,且可以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进行吸收,顺利实现河道水体净化目标。第四,生物浮床。此种方法是在沉床载体上种植沉水植物,借助于固定桩在水体中固定沉床,依托沉水植物净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为保证生物浮床技术的应用效果,工作人员需将水深、水下光照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对沉床位置合理设置。第五,人工湿地。此种方法指的是将土壤、填料设置于洼地上,且对具备较高成活率、较长生长周期以及较强抗水性的水生植物进行种植,构建生态体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河道整治工程是一项有利于中国国计民生发展的工程,对减少我国水资源污染、促进生态环境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河流污染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减少河流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有关部门必须加强河流整治建设管理,要根据我国河道污染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河道整治方案,并且要在河道整治施工管理工作中引进现代化的科学理念以及先进的施工技术,不断完善和优化河道整治方案,充分做好我国河道整治施工工作,从而降低河道水污染,提升河道水资源的使用价值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姚凤清.新街河道整治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探讨[J].低碳世界,2019,9(04):305-306

[2]李季.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技术监督,2018(06):98-99+123.

[3]衣爱明,董润萌.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农机,2018,45(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