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网环境下的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0
/ 2

局域网环境下的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胡宏基

重庆盛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重庆市南岸区  400000

摘要:在网络环境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网络结构呈现出复杂化的特点,网络用户不断增加,给网络维护、监管带来诸多挑战。在局域网环境下,受到网络共享、开放等特性的影响,容易出现各类安全隐患。为确保网络安全,需要采取有效的网络安全技术,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局域网;网络安全;技术

    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网络是基本载体。局域网则是局部地区构建的区域网络,大到连接建筑楼宇,小到联系办公室。局域网的传输速度较快,具有稳定、密闭等优势。局域网由计算机设备、网络连接设备和传输介质构成。在局域网应用的过程中,保障安全是首要任务。需要根据局域网的使用需求,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网络安全技术,杜绝病毒、黑客等安全隐患。

一、局域网环境下的网络安全体系设计

(一)设计原则

    在局域网环境下,为确保网络安全,必须设计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在实际设计中,需要坚持立体防御、可控防御、协同防御三项原则。所谓立体防御,就是将服务器和路由器在各个网络节点中设置,确保核心硬件设施在关键服务范围、不同服务级别中分布,结合实际设置情况,构建分层、立体的防御机制;所谓可控防御,就是提升防御控制能力[1]。如果网络遭受攻击,则自动抵御外界干扰与破坏。如果入侵情况比较严重,管理人员则可以手动切入后台,采取保护节点状态的方式,及时恢复受攻击内容;协同防御就是将网络安全体系作为基础,向用户与平台开放,同时对接硬件与软件设施,确保各个系统之间相互协调,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同时提升安全体系运行效果。

(二)系统架构

    在系统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先明确功能模块。具体包括TCP传输模块、窗口显示模块、加密模块等等。各个模块负责的内容与功能不同,可以满足各类用户需求。以TCP传输模块为例,用于传输文件,满足文件共享需求。将局域网环境作为基础,可以从文件发送、加密解密、文件传输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网络安全性。为保障文件传输安全,通常在两端实施文件加密解密措施,避免文件传输被攻击、窃听、重放等等。可以利用广播技术,发送“Hello”消息给计算机网络,如果没有收到回应,则为无效用户、虚拟用户,可以删除此类用户,以此降低安全隐患[2]。在安全体系实际运作的过程中,会间隔一段时间进行身份信息搜索,了解网络与系统内的用户身份信息,及时进行列表更新,第一时间将已经下线用户信息删除。在信息交互环节中,可以采用DANC模块加码解码节点数据,确保安全体系的完善性。如果传输多文件,则用户接收数据文件后进行解码,并且在本地文件夹中存储,确保文件传输的安全性与多样性需求。

(三)模块设计

在模块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围绕DANC方案展开,针对中间节点收发信息实施安全验证,采用双重验证的方式,有效防御各类网络攻击。在随机还原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向量正交性原理,对中间节点发送的信息进行验证。针对解码节点生成的数据包进行恢复,同时恢复节点传输的原始信息,达到防御窃听、代内等网络攻击的效果,有效提升网络安全性。为避免在传输信源节点数据包时发生异常干扰的问题,应该采用双重认证的方式,确保安全网络编码方案的可靠性,使信源信息得到有效的保密处理。首先,标识伪造数据包中的变量与随机函数,构成有限域密钥集合,然后采用矩阵标识的方式。其次,将发送来的m条信息进行随机化处理,然后使用光波发出,并且生成线性组合。最后,密钥中心发挥作用,同时配合第三方协议,构建安全性较高的信道,确保信息安全传输。

在中间节点验证方面,接收到局域网上游节点传输的信息后,对标识和代码一致的信息进行统一处理和编码,预防代内攻击。在编码包中,信源信息采用L作为尾部序列号,初始值为0,最大值则为Lmax。该序列号在经过编码包合法数据节点后会+1,同时对数据包的污染情况、伪造情况做出判断。如果收到多条消息后,结果并不是1,则数据包已经被污染,需要丢弃处理。采用先验证,然后编码的方式,既可以高效利用网络资源,也能避免污染扩大。新宿编码首先采用高斯消元法解码各个向量编码包,然后利用获取到的数据包,实施逆向解码,最后根据数据包采取执行手段,实现新宿解码处理的目的。

二、局域网环境下的网络安全技术应用

(一)防火墙技术

    局域网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防火墙技术,构筑屏障隔离内网与外网,达到良好的防护效果。防火墙可以监测过滤内外信息交换情况,通过记录日记的方式,及时隔离不安全的数据信息,确保内网数据不会遭受攻击或被窃取。针对服务器区域,防火墙技术可以实现独立防护[3]。可以设置双重防火墙,划分为区域1和区域2。在区域1中,设置只可以内网访问的服务器;区域2中设置只能外网访问的服务器。以此时间访问管控,阻断外网攻击,抵御内网风险。以视联网平台为例,信息采集前端设备分布区域广,连接到服务平台的区域多,一旦发生外来入侵代码,相关防御措施在防火墙处及时发现处置是最实惠的方式。

(二)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将防火墙技术作为基础,是局域网的第二道防御系统。通过分析和收集关键节点信息,对安全日志、审计信息等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的攻击隐患,然后迅速作出响应。该技术可以帮助管理人员了解网络系统变化情况,使系统管理员的识别攻击、安全响应、审计、监视等能力不断提升,构建更加完整的安全架构。以视联网平台为例,专网专用的特性使得服务平台设置外来网络监测成为必要。平台在监测到违规外联的外来网络信号时会及时弹出信息告警,并依据相关机制对连接到平台的前端IP地址进行隔离。管理人员后续对违规外联相关情况核实处置,从而杜绝类似情况发生。

(三)虚拟网技术

    局域网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广播机制切入,采用VLAN、交换器进行点对点通讯。基于虚拟网技术,设置访问控制权限,使虚拟网外的节点无法直接访问内部节点,以此提升网络安全性。以视联网平台为例,区域性的信息集群是其特点之一,不同区域之间的通信只能在有保护的平台核心处实现。为了安全考虑,采用vlan和交换机等手段来实现物理意义上的隔离效果。平台设计初期会考虑信息采集的前端分配成不同的IP段,不同的子网掩码,不同的网关。在需要不同的IP段之间通信时,必须经过平台软件以及核心交换机的判断和数据vlan才能实现,以此达到隔离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技术日臻完善的背景下,为确保局域网运行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网络安全技术。一方面,需要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明确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另一方面,采取多种网络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虚拟网技术等等。

参考文献:

[1]王益峰.局域网环境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分析[J].软件,2023,44(05):145-147.

[2]彭怀龙,褚含冰.局域网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3,41(04):228-230.

[3]卢艳静.局域网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分析[J].软件,2022,43(07):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