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模型的构建及其发展趋势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0
/ 2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模型的构建及其发展趋势探讨

贾天铖  ,刘丽丽

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110000

摘要:社会中的城市发展与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重调整形式,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同时优化施工成效。只有通过优化施工技术和管理过程,才能实现质量和效果的同步提升。为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目标,同时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和经济建设实践中的需求,我们要进一步推动并保障人们舒适且安全的出行体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模型;发展趋势

引言

轨道交通建设是当前城市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许多城市的建设重点与发展方向,但轨道交通通常建设周期较长且资金投入巨大,在后续运营过程中也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因此,高质高效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便成为新的城市建设课题。高质高效的运营管理必然需要依靠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数据的自动收集与分析,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能为后续其他城市的项目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

1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的设计原则

1.1标准化原则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信息化建设之中,应首先保证所有建设工作具有统一的标准,各项建设工作内容明确、清晰。相关人员应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具体要求及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并以清晰的流程脉络为基础,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模型,便于以统一的工作标准完成整体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后续轨道交通的高效管理、运营奠定良好的基础。

1.2保质保量原则

轨道交通的信息化建设还应严格遵守质量与效率双把控原则,在保证信息化建设综合质量与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缩减系统运行流程,取消不必要的运行程序,使信息化系统在正式投入使用后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效率,这样也能实现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的高效发展,同时能充分体现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在后续使用过程中,还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持续完善系统流程,以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高效落实。

1.3可行性原则

轨道交通的信息化建设还应充分考虑整体系统的综合可行性,使之能够满足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实际需求。相关建设人员在前期综合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轨道交通的实际建设需求、相关运行企业的发展需求、不同居民的出行需求等多种因素,使整体信息化系统具备合理性、科学性与可行性,这样才能大力推进我国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2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部门分工不明确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模式对传统的建设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传统模式下,生产系统的建设管理一般由地铁公司下属的设计管理部门负责,企业管理系统的建设管理一般由地铁公司下属的信息化部门负责。而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在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的“数字底座”架构下,划分了安全生产、企业管理及外部服务等业务,将传统架构下独立运行的运营生产和企业管理进行了统一规划,因此导致了部门间分工不明确,即难以确定设计管理部门和信息化部门在“数字底座”基础设施的建设运维、智慧化业务功能规划等任务中的划分界限。

2.2需求导向不明显

由于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各城市在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内容上更多的是以行业建设热点为导向,建设具有普遍性需求的智慧化业务功能。这种发展模式在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初期能够切实有效地规避建设投资风险,但随着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逐步完善,该模式难以充分结合城市特点满足特定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需求,以及提供具有城市化特色的乘客运营服务及运营管理模式。

2.3建设模式不成熟

目前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呈现出碎片化、冗余化的特点,多数城市采用“打补丁”的方式进行建设,这种模式能够一定程度上体现当前智慧化发展中急用先行的理念。但从长期看,随着城市轨道交通朝着人性化、绿色化、便捷化不断发展,乘客的需求会呈现出多元化、定制化的趋势,若仍采用“打补丁”的建设模式,势必导致智慧化发展思路不清晰、建设体系化不足,难以适应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也难以持续为乘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的组织管理

3.1组织管理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风险的组织与管理体制是以各级政府监管人员、建设单位决策层、技术管理人员和建设单位共同承担的责任等级制,按照法定程序,完成施工项目的构成。要建立健全的项目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就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根据建筑企业的具体情况,自行进行管理。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有关部门必须认识到组织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实际制订管理制度时,有关部门要掌握其具体内容,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与优化。同时,也要认真地考虑目前我国的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使我国的轨道交通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制订管理制度时,各个单位的领导要认真研究,既要顾及目前的发展状况,又要顾及目前有关人员的实际发展状况,应根据实际发展状况,对有关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与优化,要对每一个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的管理,要从员工的实际需要出发,不断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样他们就可以加快工程的进度,确保工程的质量,实现较好的施工效果。

3.2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做好设备管理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施工实践环节中,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够对前期确定好交底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有效交流,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关注质量,在施工举报提环节中关注安全。另外,统一优化施工中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能够促进各项目标的加速落实和实现。各部门之间有效沟通出台相关制度,也会对于施工中的设备做到有效管理。

3.3加大轨道交通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只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成效提升的第一步,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的保持还需以轨道交通信息化管理人才为保障。因此,相关运营管理企业应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如通过严格考核、定期培训、专业人才引入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运营管理团队的综合素养。另外,对于部分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定期进行专业的、针对性的培训,使之能够始终保持较高的职业敏感度。例如,涉及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应对轨道交通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与数据等有清晰认知,一旦出现数据非正常浮动等现象,需要及时处理,有效消除安全隐患。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既能极大地方便人们的出行,又能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人民的生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地下工程,要做到有效地控制和建立相应的安全风险预防措施,才能将其风险降到可以控制的程度。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积极地研究和运用现代的管理方式,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推进。

参考文献

[1]弓敏,孙有为,张竹青,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分析[J].技术与市场,2021(8):144-145.

[2]陈奉吾.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J].工程技术研究,2020(17):152-153.

[3]祁勇,韦明松.轨道交通运营的智慧化探索[J].交通世界,2020(25):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