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策略与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2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策略与方法探讨

王开泰

山东省滕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  277500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不仅可以丰富学校的教育内容,提高学生文化自信,还可以影响区域规划,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随着小学教育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问题,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策略与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意义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策略与方法。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策略与方法,本文分别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即:强化理论渗透、突出实践活动、借助信息化条件。希望带给小学教师一些启发,让小学教育融入更多合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发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特殊的教育功能,让学生从小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性,树立一种“传承非遗”、“弘扬非遗”的责任意识。

【关键词】:小学教育;非遗资源;有效策略;引进方法

进入新时期,在小学的教育规划中,融入一些合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既可以打开学生的认知视野,又可以促进小学的素质教育工作。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环节,有些教师经验不足,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很难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价值,很难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策略与方法,旨在揭示一些有效的教育理念,助力教师正确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工作,通过经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增加校园的文化氛围,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非遗魅力,营造一种想要学习、想要探索、想要分享的学习氛围,同时,借助小学教育的力量,让各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展示机会,更好的传承发展下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意义分析

1.丰富小学教育内容

小学教师可以整理各个地区的非遗信息,制作成一个个独立的教学资料包,融入相关课程,形成“学科+非遗”的课程体系,向学生传达更丰富的教育内容。这样的教育内容,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此外,小学教师还可以围绕非遗内容,进行一系列的拓展性教学。比如说,开展“走进民族非遗柳琴戏——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自主搜集柳琴戏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柳琴戏的文化底蕴、历史底蕴。同时,鼓励学生自由交流,透过柳琴戏的表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个人观点【1】。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走出有限的课本内容,汲取多元化的课外内容,学生可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体验自主性学习、拓展性学习的快乐。

2.提高学生文化自信

积极推行非遗进校园,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自信。具体来说:一方面,认识文化自信。小学教师可以详细介绍各个地区的非遗景观,分析外国游客对中国非遗的看法,通过外国游客的态度、观念,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让学生认识非遗的价值,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文化自信,形成清晰的认知;另一方面,强调文化自信。以非遗为核心,各个地区已经形成多种产业链,如:旅游产业链、文创产业链、公共教育产业链、志愿服务产业链等【2】。这些产业链,带动了区域经济,改善了区域面貌。如,鲁班传说于2008年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此,各行各业更加关注鲁班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不少企业以鲁班为代表,深入解读工匠精神的内涵,呼吁劳动者传承鲁班文化,积极弘扬工匠精神。小学教师可以从这个角度切入,认真解析非遗的社会影响力,强化学生内心的文化自信,呼吁学生主动保护非遗、推广非遗。

3.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以小学为阵地,进行非遗方面的教育、宣传,有利于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举例来说,各学科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创新型学习任务,如:搜集非遗资料、讲述非遗历史、分享非遗故事等,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宣传,培养一批批非遗传承者,促进非遗的传承事业。另外,学校还可以动员家长,倡导多主体的非遗教育。比如说,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家校合作之非遗教育座谈会”,邀请家长踊跃参与【3】。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学习非遗知识,一起参与非遗趣味活动。更重要的是,家长可以通过这样的机会,增进自身对非遗的认识,将非遗纳入家庭教育范畴,推动非遗的传播。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策略与方法

1.强化理论渗透

小学引进非遗内容,可以从理论抓起。例如,学校可以召开“非遗理论教学教师队伍研讨会议”,形成交流理论、分享理论、编辑理论的会议流程,鼓励小学教师说出问题、解决问题,助力小学教师储备高质量的教育内容,顺利实施非遗相关的教育方案。此外,学校还可以携手众多企业,建立一个共享型的“非遗教育理论库”。该理论库面向全体教师,教师可以轻松地调取理论信息,便捷地设计教育方案,保证非遗教育的质量。而且,该理论库还可以面向家长,方便家长查阅理论信息,辅助家长开展家庭教育【4】。这样一来,学校的非遗教育和家庭的非遗教育可以联系起来,为学生营造一种十分浓厚的学习氛围。

2.突出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突出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传递关键的非遗信息。具体来说:一方面,校内实践。学校可以举办“传承非遗校园文化节”,邀请非遗领域的专业人士,展示柳琴戏、书法、剪纸、篆刻、皮影戏、珠算、太极拳等非遗项目,让学生接触多元化的非遗信息,获得非遗的熏陶;另一方面,校外实践。学校可以积极联系各个社区,团结不同的社会力量,共同组织“非遗进社区科普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放单页,以小志愿者的身份,介绍一些著名的非遗项目

【5】。或者,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特长,进行柳琴戏、珠算、剪纸等方面的表演,让社区居民边看边思,直观地领略非遗项目的风采。

3.借助信息化条件

小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条件,让学生更好地欣赏非遗、了解非遗。举例来说,小学教师可以设计“领略非遗风采——导入型微课”,以简洁的文字信息,搭配非遗图片、非遗视频,将学生带入到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打开想象的空间,产生探索的主动性,乐观去学习、积累非遗知识。另外,小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条件,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设置一个专门的“小视角大世界——非遗解说环节”:第一步,邀请学生依次上台,根据多媒体工具的提示,介绍不同地区的非遗景观。第二步,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自己的观点,分析非遗的内涵、价值、影响力,对非遗知识进行总结和拓展。这是一个学习非遗的过程,也是一个锻炼学生的过程,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均会获得提升【6】

结语: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校园,可以带来一系列积极作用,小学教师要密切关注策略与方法,响应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倡议。具体来说:首先,学校可以召开“非遗理论教学教师队伍研讨会议”,建立一个共享型的“非遗教育理论库”,强化理论学习。其次,学校可以举办“传承非遗校园文化节”,组织“非遗进社区科普活动”,通过校内、校外两种实践渠道,突出实践活动。再次,借助信息化条件,设计“领略非遗风采——导入型微课”,设置“小视角大世界——非遗解说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欣赏非遗、了解非遗,对非遗知识进行总结和拓展。

【参考文献】:

[1] 何明军 .“互联网 +”与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研究[J]. 商业文化,2021(05)21-22.

[2] 刘宇文 . 我国五育思想的百年演变、基本遵循与未来展望[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1(12) 111-124.

[3] 林青 , 高秀华 . 非遗是构建闽台共同文化记忆的重要途径——以“保生大帝信俗”的认同研究为例[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0,33(1):19-26.

[4] 刘娜娜,孙常丽 . 浅议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J]. 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04.

[5] 陈琳 .“非遗进校园”美育课程教学实践研究:以江南水乡古镇“非遗”为例[J]. 中国中小学美术,2021(10):12-16.

[6] 黄际影,杜鹏 . 乡村美育与非遗舞蹈:艺术乡建的“校园美育”路径[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1(4):10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