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道路积水问题防治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2

厂房道路积水问题防治措施研究

杨亿 ,李惠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湖南 娄底417000

摘 要: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暴雨等极端天气的时有发生,道路积水问题愈发严重,影响了工人的出行和物流正常运行,道路积水对于行车、行人的安全及出行的方便程度都是不利的。同时,道路积水会破坏道路结构层,进而影响道路使用寿命。现在工人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业厂房对于道路通行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厂房道路的设计、施工及后期维护都在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本文以娄底市娄星区某工业厂房道路发展状况为例,分析厂房道路路面积水的原因,并给出了一些防治建议和优化,为今后厂房建设道路积水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厂房道路;路面积水;积水成因;透水混凝土;防治措施

0、引言

现在娄底市“材料谷”正在快速高质量的发展,先进的材料正在不断创造,工业厂房建设不断发展,厂房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雨季经常看到路面积水的现象,这使得道路通行能力大打折扣。因此,对于厂房道路积水的原因分析和处治就显得尤为重要。厂房道路积水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能否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雨排水系统设计、施工质量、道路养护及新型措施等多方面的配合。工业厂房道路路面积水存在各个方面的原因,需要设计方、施工方及建设方的共同努力,同时,预防厂房道路积水及找寻解决厂房道路积水问题成为当下的主旋律。

1、厂房道路积水的原因分析

1.1雨排水系统设计及道路坡度设计

(1)在设计雨排水系统时要计算汇水量和排水量,各个地方的雨量不同不能一张蓝图绘到底,设计雨排水系统时需充分考虑厂房道路旁建筑物的排水以及当地的近年来的雨季气候。

(2)厂房道路与建筑物硬化区域的交接处排水设计需考虑积水问题。

(3)厂房道路坡度需考虑横坡和纵坡坡度,不能为了满足厂房道路的平整度和美观性而不考虑纵坡,纵坡的坡度范围可以设置在 0.3%~3%,横坡一般设置为2%[1]

1.2道路养护及施工质量

(1)道路养护就是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维护和修缮道路及其附属,确保车辆行驶畅通、舒适、安全,节省行驶时间和运输成本,增加道路的使用寿命,延缓重建需求; 厂房道路路基设计及施工不达标,道路土质含水量过大,一般的路基整平压实达不到路基的土层承载力,需进行换填处理;为了物流的通畅运行道路养护没有达到28天就通行,往往一个星期道路就上重车,道路出现沉降,路面出现积水。

(2)施工标高控制问题,在整平压实路面后没有进行第二次精细化复测标高,压实后的路面土层不能保持在同一平面,在施工水稳层后对于路面的标高及坡度是粗放的,没有做到精细化定点,依赖于在下一层混凝土面层时进行调差。但是,若下一层施工不精细,标高坡度调不回来,就会出现排水不畅,路面积水[2]

2、厂房道路积水的危害

(1)厂房道路积水会影响道路通行能力,造成通行不便,阻塞交通,失去了道路最重要的功能。雨污水使物流车辆和客车车轮的抓地力降低,影响司机对于水下路面情况的判断,增加厂区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2)厂房路边的路灯设施在水里浸泡,如果有接头漏电,将会造成人员触电事故,发生安全事故。

(3)厂房路面积水无法及时排出,则积水会通过路面孔隙及裂缝渗入路基。渗入路基的水会导致路基的稳定性降低,严重时会形成坑槽;厂房道路积水会破坏道路结构层,长期会导致道路面层开裂,进而影响道路使用寿命。

3、厂房道路路面积水的防治

3.1常见的道路排水方法

常见的道路排水方法分为明沟排水和暗式排水;明沟排水是指在排水区内用开挖的明槽沟道组成的,让明沟排除多余的地面水、地下水和土壤水的排水方式。一般是用于厂房室外工程的排水;明沟排水是由集水井、进水口、横撑、竖撑板、排水沟组成。暗式排水主要有雨排水管、雨水口、各种检查井及出水口等。利用暗藏的排水设施藏在地表层下,把雨水和污水排出去

3.2透水混凝土的特征及优点

透水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无砂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其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3]。透水混凝土路面具有改善厂房环境的诸多优点:1、雨水能迅速渗入地下,使地下水资源及时更新。2、透水混凝土路面可以吸收车辆的噪音,降低工业厂房噪音污染。3、由于路面是透气性和透水性的,下面的土壤可以保持湿润,改善路面环境。4、透水性混凝土路面材料有孔,可以累积热量。[4-5]

3.3案例分析

以娄底市娄星区某工业厂房道路设计及施工为例,具体路段设计如图1.1及图1.2所示,

图1.1 工业厂房东侧路段施工图

图1.2 工业厂房南侧路段施工图

图1.1所示,厂房东侧道路长度宽度9米,纵向雨水篦子按照25米-30米设置,道路的纵向放坡比例为0,横向放坡比例为2%,靠近主马路一侧建筑物的硬化宽度为6.15米,硬化区域的横向放坡比例为3%,纵向放坡比例为0,建筑物和马路的水流通过设置的雨水篦子引管流入雨排水管道,进而将水排出。图1.2所示,厂房南侧喇叭口道路施工路段,横向道路纵向放坡比例为5.2%,纵向倾斜道路的纵向道路放坡为0,该路段的横向放坡比例为2%,两段路的交接点的最低绝对标高为117.88米,纵向倾斜道路北侧路沿石区域设置了雨水篦子,两道道路的水流通过该处雨水篦子引管流入雨排水管道,进而将水排出。

3.3.1防治措施及优化

上述两个案例虽然都能起到排水的作用,但由于施工单位的施工标高控制精度、施工图雨水篦子间距过大及纵横坡未设置等一系列问题,使得道路路沿石沿线、主干道建筑物硬化交接沿线及喇叭口最低处积水,尤其当极端天气大暴雨来袭时,雨水未能及时排出,将会导致大量积水,严重影响行车及行人安全,一旦雨季来临,道路会长期被雨水浸泡,道路的结构层会被破坏,道路的稳定性会大打折扣,耐久性会降低;针对这两种典型案例,分别给出了几种优化的措施;首先,针对案例一厂房东侧路段,第一,主干道建筑物硬化交接沿线增设雨水篦子,雨水篦子按照15米的间距设置,并在相邻的雨水篦子之间增设明沟,明沟的宽度和深度分别按照300mm、320mm设置,同时,明沟上部设置预制透水混凝土的盖板;路沿石一侧区域,相邻两个雨水篦子之间增设沟槽,沟槽的深度和宽度分别按50mm、50mm设置,如图1.3所示:

图1.3工业厂房东侧路段优化一

第二,主干道建筑物硬化交接沿线积水处理仍然按第一种方式处理,路沿石一侧区域,相邻两个雨水篦子之间增设明沟,明沟的宽度和深度分别按照300mm、320mm设置,同时,明沟上部设置预制透水混凝土的盖板;如图1.4所示:

图1.4工业厂房东侧路段优化二

第三,主干道建筑物硬化交接沿线增设雨水篦子,雨水篦子按照15米的间距设置,同时,设置暗管PVC材质直径200MM,暗管的放坡比例为5‰,如图1.5所示,将道路积水通过雨水篦子引管流入正式的雨排水管道,进而将水排出,路沿石一侧区域,相邻两个雨水篦子之间设置宽度300mm,深度300mm的透水混凝土,道路上的水通过道路的横坡流至透水混凝土的面层,由于透水混凝土孔隙率大,水会透水混凝土渗透至基层,进而解决积水问题。

图1.5工业厂房东侧路段优化三

其次,针对案例二厂房南侧路段,在两侧道路交接转角最低点处,增设雨水篦子,两处道路交接沿线中点增设雨水篦子,相邻的雨水篦子之间设置暗管PVC材质直径200MM,暗管的放坡比例为5‰,统一放坡至施工图中已经施工完成的雨水篦子沟槽中,如图1.6所示,将道路积水通过雨水篦子引管流入正式的雨排水管道,进而将水排出。

89abc6c3fdbedc1a5983200a83fdb1d

图1.6工业厂房南侧路段优化一

综上所述,结合两个案例分析,针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标高控制精度、施工图雨水篦子间距过大及纵横坡未设置等一系列问题,分别给出了各自的优化处理措施,在今后的厂房道路积水处理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此外,为了防范积水问题,在今后的新建道路中,可以适当考虑设置纵横坡,同时可以在道路两侧设置透水混凝土,这样能避免积水问题的出现。

4、结语

通过对厂房道路积水原因分析,结合雨排水系统设计、道路坡度设计、道路养护及施工质量等多因素影响,得出了厂房道路积水对道路、行车、行人及物流各个方面的不利,为此,进行了厂房道路路面积水的防治研究,结合常见的排水方法、透水混凝土的特征及优点,通过对娄底市娄星区某工业厂房南侧及东侧两处道路路段研究,得出了如下几种具体的道路积水处理措施:

1、在两道路的交接沿线增设雨水篦子,雨水篦子按照15米的间距设置,并在相邻的雨水篦子之间增设明沟,上部设置承重预制透水混凝土的盖板。

2、道路路沿石一侧区域,相邻两个雨水篦子之间增设小沟槽或者增设明沟。

3、两道路的交接沿线增设雨水篦子,雨水篦子按照15米的间距设置,设置暗管PVC材质直径200MM,暗管的放坡比例为5‰,将道路积水通过雨水篦子引管流入正式的雨排水管道,进而将水排出。

4、道路路沿石一侧区域,相邻两个雨水篦子之间设置透水混凝土,道路上的水通过道路的横坡流至透水混凝土的面层,由于透水混凝土孔隙率大,水会透水混凝土渗透至基层,进而解决积水问题。

5、针对喇叭口积水问题,通过在两侧道路交接转角最低点处,增设雨水篦子及设置暗埋管道来解决积水问题。

以上根据实际案例得出的五种处理厂房道路积水问题的结论,希望能为厂房道路积水问题防治措施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孙保海. 市政路面积水问题防治措施研究[J]. 建筑技术,2022,36(4):1047- 1048.

[2]郑景伟. 城市道路积水成因分析及线性排水设计[J]. 江西建材,2021(8):211- 212.

[3]邱健,孙全,张俊等. 九江市中心城区道路积水点改造思路及技术措施[J]. 建筑技术,2022,38(4):6- 12.

[4]Liv Haselbach, Michelle Boyer, John T. Kevern, et al. Cyclic Heat Island IMPacts on  Traditional versus Pervious Concrete Pavement System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2011, 2240(1):107-115.

[5]J. Olek, W.J. Weiss, N. Neithalath, et al. Development of quiet and durable porous Portland  cement concrete paving materials[R]. Final report SQDH, Purdue University, 200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