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储能专业“产学研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2

高职储能专业“产学研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刘忠运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重庆江津,402260)

摘要:储能技术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在深入分析目前储能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筑“产学研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对接岗位,课证融通解决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要求脱节真实案例,项目导向解决教学缺乏载体学生课堂参与度低产业学院,平台支撑解决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难深入等具体实施路径,实现储能专业人才高质量培养。

关键字:高职、储能、产学研用、人才培养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新能源将成为未来电力供应的主体,而储能是解决新能源发电不稳定性、间歇性、增强能源系统供应安全性的关键,储能将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技术支撑。重庆能源职业学院作为重庆市唯一能源特色高职院校,以服务国家能源革命和双碳战略为己任,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紧密对接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之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创新模式,构建能源与智能化特色专业集群,积极响应教育部教高1号文件《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紧密对接国家“双碳”战略,在重庆率先开设储能专业,与储能企业深度合作探索“产学研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实施路径,高质量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储能专业人才培养目前存在问题

面对智能化、信息化对储能行业提出新要求,学生技术技能难以满足职业岗位需求,国内各高职院校纷纷探索储能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方法,然而大多数收效甚微[1-2],实践表明,目前储能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要求脱节,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教学缺乏有效载体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教学载体缺失导致教学内容不适应职业岗位能力需求[3],学生实践动手、团队合作意识、职业认同感还需要提升;三是储能行业因其安全性要求较高导致深度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难深入[4],多数停留在浅层次,迫切需要寻找途径深化校企合作。

二、“产学研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具体实施路径

“产”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储能检测公司与储能产线等;“学”依托二级学院储能

与油气工程学院进行储能人才培养;“研”依托学校下设储能研究院进行储能相关科学研究;依托学校储能产业园相关储能公司以及储能职教集团成员单位解决储能人才需求,同时通过成立储能产业学院将储能企业、储能研发机构、储能人才培养单位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对接岗位,课证融通解决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要求脱节

一是按照储能行业工作过程,以岗定课,并对接锂电池职业等级证书,同时兼顾储能技能大赛要求,实施“岗课证赛”有机融合,构建“课证融通”储能专业课程体系,并将“绿色低碳、安全素养”贯彻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依据学生认知和成长规律,实施职业认知、专项技能、综合技能三段递进实践教学,通过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三是建立“课证融通”的课程评价机制,以储能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代替课程考试,通过储能情境再现提问式的开放考试考核学生理论,将传统理论考核改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

(二)真实案例,项目导向解决教学缺乏载体学生课堂参与度低

一是对接“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按照储能核心工艺流程,优选储能企业项目,形成项目化课程包,同时开发融“专业理论、1+X证书、职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手册式、活页式特色教材等;二是以项目化课程包工作任务为载体,全程“教学做评”一体化引领整个教学环节,切实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新型学习模式;三是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通过“能源情,储能梦”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将储能行业“工匠精神”等有机融入实施精准的课程思政,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

(三)产业学院,平台支撑解决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难深入

一是以重庆能源研究会、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学会、重庆储能职业教育集团等行业协会、联盟为纽带,搭建“行业-企业-学校”协同参与的储能产业园、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一园二基地”协同育人平台,为“课证融通、项目导向”培养体系实施提供平台保障;二是与储能检测公司、储能研究院等共建储能产业学院等满足“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开展;与储能研究院校企共建博士工作站,在“教师、教材、教法”等“三教”改革上下功夫,培养“博士团+工匠团”双师型团队,实施“模块化”教学,为“课证融通、项目导向”实施提供师资保障;三是通过建立“共享、共建、共管、共育”“四共”协同育人机制,让“一园两基地”成为校企命运共同体,切实解决校企合作难深入问题。

三、高职储能专业“产学研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成效

通过实施“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一是学校储能专业群入选重庆市立项建设双高专业群,储能材料技术作为重庆市唯一开设的专业,也是学校“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改革试点重点专业;二是校企合作更加深入,与全球领先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瑞士SGS深度合作,成立储能技术研究院;与大型央企中国铁塔重庆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开发、基站光储一体化能源建设、储能学生实习实训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三是学校储能产业园已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也是重庆市首个“零碳”工业园区,聚焦电池与储能系统检测、储能系统回收及综合利用、储能系统制造等,储能科技园项目成果落地,将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助力赋能;四是牵头成立重庆储能职业教育集团、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成立联合储能行业企业成立储能产业学院,构建产教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五是发挥能源行业协会优势,搭建“行、企、校”共建专业平台,能源主体专业毕业生近年来荣获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奖励20余次,毕业生连续多年供不应求,发展前景空间好,不少学生已成长为西南地区能源企业骨干;六是整合标能公司、云宸公司、标瑞检测公司等优势力量,打造科教融汇“能源样本”;七是通过设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校企深度互动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八是参与组建政行校企储能产教融合共同体,以培养储能现场工程师为目标,深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立双元制工学交替班等,服务地方储能产业发展。

总之,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实施产学研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了储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另外,学校储能专业将积极对接国家双碳战略,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西部(重庆)科学城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产学研用”培养体系,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更多的储能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鑫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9:14-15.

[2]肖卓霖.基于政产学研用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6):1-4

[3]王平俊,朱玉春.新时代高职院校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型研究[J].职业技术,2021,20(05):27-35

[4]唐术锋,李晶,何晓东,.构建一体化的本科生导师制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高教学刊,2019(16):51-53.

作者简介:刘忠运,男,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能源相关的教学与科研。

(基金项目:2021年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212065)“高职储能专业“产学研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