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膜肺氧合并发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2

体外膜肺氧合并发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分析

曾省平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615000

【摘要】目的探究体外膜肺氧合并发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自2020年7月~2022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84例体外膜肺氧患者。根据其是否并发血流感染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为未感染组,共计32例,实验组为感染组,共计52例。比较两组的病原菌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病原菌种类中多数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前三位分别为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22例、肺炎克雷伯菌12例及铜绿假单胞菌9例,分别占比42.31%、23.08%及17.31%;两组一般资料中年龄、性别、基础疾病、静脉置管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般资料中机械通气时间及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体外膜肺氧合并发血流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危险因素为机械通气时间及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时间。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血流感染;病原菌;危险因素

体外膜肺氧合为改良心肺旁路术,其机制为经静脉血引出体外,并此案有人工膜肺氧合随后将血液泵入患者体位,促进患者的体外呼吸以及循环[1]。体外膜肺氧合能够有效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可以保证患者得到生命安全。有相关研究显示[2],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患者为侵入性操作,对患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创伤,导致患者可能并发血流感染,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的影响[3]。因此,如何针对性治疗或预防患者的感染,是当前的重要研究问题[4]。有鉴于此,本文特研究体外膜肺氧合并发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自2020年7月~2022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84例体外膜肺氧患者。根据其是否并发血流感染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为未感染组,共计32例,实验组为感染组,共计52例。纳入标准:(1)符合体外膜肺氧合的治疗指征;(2)年龄≥18岁;(3)知晓研究内容同意参与。排除标准:(1)合并重症内科疾病;(2)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不足48h;(3)在我院住院前在其他医疗场所进行过体外膜肺氧合。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回归性分析,分析病原菌种类。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史、机械通气时间、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时间及静脉置管时间等。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软件对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2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时,组间对比差异成立。

2结果

2.1  实验组病原菌种类分析

实验组病原菌种类中多数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前三位分别为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22例、肺炎克雷伯菌12例及铜绿假单胞菌9例,分别占比42.31%、23.08%及17.31%。

表1  实验组病原菌种类分析[n(%)]

实验组病原菌(n=52)

占比

革兰氏阴性杆菌

49(94.23)

鲍曼不动杆菌

22(42.31)

肺炎克雷伯菌

12(23.08)

铜绿假单胞菌

9(17.31)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6(11.51)

革兰氏阳性球菌

1(1.92)

溶血葡萄球菌

0(0.00)

黄金色葡萄球均

1(1.92)

表皮葡萄球菌

0(0.00)

真菌

2(3.85)

白念珠菌

1(1.92)

曲霉菌

1(1.92)

2.2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两组一般资料中年龄、性别、基础疾病、静脉置管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般资料中机械通气时间及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一般资料分析(n,±s)

项目

实验组(n=52)

参照组(n=32)

t/2

P

年龄(岁)

55.62±10.58

55.36±10.61

0.109

0.913

性别(%)

32

20

0.008

0.930

20

12

基础病史(%)

高血压

10

5

0.176

0.675

糖尿病

13

6

0.442

0.506

冠心病

11

6

0.071

0.79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4

8

0.038

0.085

机械通气时间(d)

9.47±2.69

2.25±0.85

14.708

0.000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时间(d)

6.71±1.35

4.03±0.75

10.281

0.000

静脉置管时间(d)

9.85±1.03

9.51±0.61

1.691

0.095

3讨论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病原菌种类中多数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前三位分别为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22例、肺炎克雷伯菌12例及铜绿假单胞菌9例,分别占比42.31%、23.08%及17.31%;两组一般资料中年龄、性别、基础疾病、静脉置管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般资料中机械通气时间及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体外膜肺氧合并发血流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危险因素为机械通气时间及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时间。

参考文献

[1] 韩雨澎,冯瑞霞,崔晓娜,等. VV-ECMO治疗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析[J]. 疑难病杂志,2022,21(9):921-926.

[2] 许少峰,李达滨,李文锦,等.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恙虫病并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2,34(10):1095-1098.

[3] 徐超,靳莉,张华.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22,39(9):859-864.

[4] 李希,张劲林,周岳廷,等. 在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进行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标测及消融[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22,26(5):46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