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经济效益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3

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经济效益的研究

丁陈润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摘要: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诸多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到绿色建筑的建设之中,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基于此,本文重点评估了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总结了绿色建筑的积极价值,指出发展绿色建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增强绿色建筑项目经济收益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建筑;经济效益;优化路径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光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日渐显现。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不仅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还能够有效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然而,由于绿色建筑的短期经济效益不高,部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建筑企业不愿意承建绿色建筑。从长远角度来看,虽然绿色建筑短期经济效益较低,但其长期经济效益却高于传统建筑的经济效益。另外,发展绿色建筑有助于改善我国城市环境。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绿色建筑理念的宣传力度,严格贯彻落实绿色建筑激励措施,全面促进建筑行业朝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1低碳经济与绿色建筑关系分析

1.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运用新型技术,降低能源消耗,控制污染物排放,从而实现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经济形式。低碳经济与人们的能源需求和利用方式息息相关,强调人们深刻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气候变化的负相关因素,要求转变由于发展经济带来的能源过度消耗和对环境造成不可逆损伤问题。

1.2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是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建筑需要考虑区域气候、资源、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保持建筑的耐久性、安全性、舒适性,提高资源的节约度与利用率,为人们提供便利、宜居的生活。现代绿色建筑强调技术手段的创新,合理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保持建筑工程与环境和谐友好,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

1.3两者的关系

低碳经济理念下的绿色建筑要确保建筑工程科学的合理性,尽可能避免人工照明等的能源消耗,如在材料方面考虑热功性能,降低空调制冷采暖负荷。低碳经济还需要关注自然再生能源利用,充分利用回收技术减少资源消耗等。低碳经济视角下,绿色建筑将从碳平衡角度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使用。

2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2.1适应形势与政策的需要

为实现我国建筑节能50%或65%的目标,相关建筑部门制订并推行环保建筑指引及规定,包括更全面的强制性标准及规定。从中可以看出,政府对绿色建筑高度支持,并积极推行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作为房地产企业,应牢牢坚持我国宏观的建设方向,从而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

2.2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在社会提倡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建筑市场需求很快便会改变,主要原因是随着绿色建筑知识的加深和买家本身环保意识的提高,买家对环保住宅的需求将会增加。居住或使用环保建筑的市民,通过对环境保护或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可以获得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另外,由于住房资源和能源消费在城镇居民经常性开支中所占有比重的急剧上升,也促使购买者越来越重视房屋费用,就如同买车者考虑燃油消费一样。而在未来,建筑的使用成本也将成为购买者考虑的另一项关键因素。开发商若能顺应市场发展的这种变化,一定可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十分便利的条件,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2.3适应房地产企业业务转型的需要

我国房地产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度过了最初的积累阶段。要使企业变得更强大,必须从单一的物业出售形式转变为出售、出租和经营物业的形式。通过存储高质量的资产,具备支持业务持续稳定发展的条件。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从建筑(提供额外供应)转向投资融资(储存库存),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管理房地产企业的核心业务环节。因此,在未来整个建筑周期内的资源和能源成本,亦会成为房地产企业本身的一项庞大开支,而这项开支与绿色建筑的中心元素有一些共通之处。也可以说,绿色架构可以令地产企业大幅降低经营成本,增加利润,提高竞争力。

2.4提升自身品牌价值的需要

现阶段,房地产企业的品牌对买家的影响越来越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房地产企业的竞争也是其品牌竞争的结果。如果说绿色建筑是房地产发展的概念之一,那么它不仅会提高开发项目在买家认知里的质量和水平,还会给人一种“开发商有社会责任”的印象,提高开发商品牌的可靠性和价值。

3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3.1管理制度不完善

若要实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就需要有关制度和标准为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支撑。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当中,还存在管理制度以及标准不完善问题,现有的管理制度也很难达到工程管理的有关标准。加之绿色工程管理与实际的工程管理工作并未整合在一起,导致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与绿色建筑理念不符。同时监督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各项监管制度和方法难以落到实处,从而为绿色建筑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带来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工程建设整体质量的提升。

3.2能源利用率低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最终要实现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利用率的提升这两个目标,在节约能源、提升资源利用率基础上,可以有效提高低碳经济效率。调查发现,我国当前在建筑工程方面,能耗占比达到28%,对环境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在建筑企业不断发展中,能耗也在不断上升,材料的选择方面也会受到技术以及环境的影响,对低碳材料和环保材料的选择较少,对我国建筑企业的绿色节能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建筑企业发展中,还存在着非常多的浪费。比如,在设计阶段,由于设计方案与实际不符,导致工程量增加,或者更改设计,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影响工程进度。再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管理不善,存在着施工材料浪费以及施工设备闲置的情况,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3.3环境污染问题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碳排放量不断增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建筑施工中低碳理念贯彻不到位,从而使得碳排放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并持续增长,最终对环境造成污染。由于施工面积不断扩大,在施工以及运输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对低碳经济的要求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都是建设以及生产活动中产生的碳排放。在建筑工程中,由于施工组织不善,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环保指标,造成噪声、扬尘、泥土、水污染等。在建设工程中,缺乏完善的施工标准,造成土壤流失、垃圾堆放等问题,影响正常的施工,对周围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符合低碳环保理念,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加强新材料的运用,加强施工管理。但在实际施工中,很多建设单位对低碳环保理念的认识和知识存在不足,因此在实际落实低碳环保理念过程中存在偏差,新技术较为缺乏,从而影响低碳技术的投入,对低碳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3.4法律法规体系不全

当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没有针对绿色建筑违规操作有明确惩处规定,导致法律责任不明。实际建设中,绿色建筑工程存在各种随意调整节能标准以及未贯彻落实绿色指标等问题,导致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流于表面形式。尽管建筑工程管理机构针对建筑节能形成具体规定,但相关制度权威性小于法律法规政策,人们处于法律法规衔接不畅背景下,单纯将规章作为基础参照运用,缺少强制性法规作用。因为绿色建筑相关法律体系缺少适用性,无法有效管理建筑节能违规问题。绿色建筑基础建设程序方面,随着近期绿色建筑持续发展应用,进一步突出设计监管,在规划施工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缺少有效监督管理。各种管理薄弱环节导致建设单位有空可钻,各种高能耗绿色建筑轻易通过检验,绿色建筑流于表面形式。

3.5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还不够完善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近些年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以大力推行绿色建筑的发展,甚至将其中的一些核心指标作为开发商的拿地条件促进实施推广。但是反映到具体使用和实施层面,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还有很多细节上的不足。使用层面来讲,太阳能作为绿色能源的一种,有着低能耗可循环的特征,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广泛出现太阳能热水器了,但是三十年过去的今天,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率仍然较为局限,出现阴冷天气就会无法使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而实施层面的技术难题也不少,装配式建筑虽然有着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优点,但其相较于传统建筑工程有着成本投入更高、抗震性较差及应用范围更小等缺点,如何从集中化生产供应以较低成本的摊销,如何从安装节点优化加强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如何从其适用的层高以及构件的多样性做文章以加大应用范围,都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所以不管是哪个角度去看待施工技术的问题,都是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

4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的策略

4.1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与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相符的绿色管理制度十分重要,管理人员应当提高对其重视程度。只有全面且完善的绿色管理制度才能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够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保障项目施工按照图纸设计即工程建设标准执行,为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依据。在制度建立期间,有关人员需要深入项目施工现场进行全面考察,掌握现场的实际情况,对绿色工程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使管理制度更具可行性,以便在遇到突发问题时能够及时做出解决措施,为后续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保障。在对施工标准进行制定时,需要对施工的全过程和施工工艺进行综合考虑,将环境污染以及能耗降低融入到施工标准制定当中,实现绿色工程管理的有效强化。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完善绿色工程管理有关标准,明确管理工作的具体任务,确定所有人员的工作责任,在进行绿色工程管理时按照相关标准及规定执行工作,确保项目施工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实现工程建设及管理的绿色开展。同时管理目标应当结合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优化和创新,工作人员也应当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实现管理制度和标准的有效完善。

4.2强化低碳环保施工理念

建筑施工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顺利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强化低碳环保施工理念,加强技术创新,确保绿色环保施工理念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得到落实。强化低碳环保施工理念,应从管理层中加强管理人员对低碳环保理念的正确认识,加强对管理人员绿色理念的强化,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构建优化的管理结构。在管理过程中,在企业内部营造绿色低碳环保施工理念的企业氛围,在管理层、技术检测以及施工人员等各层级人员的管理中,加强对人员绿色环保施工理念的宣传,在企业内形成良性的企业氛围,实现低碳环保发展。最后,在管理过程中,加强技术的创新。建筑施工企业应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纳入绿色环保施工技术,从技术层面为实现低碳环保施工理念创造条件。

4.3制定经济优惠措施

绿色建筑的前期投入资金较多,使得一些开发商望而却步。因此,相关部门应采取一系列经济优惠措施,为开发商提供一定的经济补贴,降低他们的投资成本,鼓励他们积极承建绿色建筑;同时向开发商宣传绿色建筑能够带来的长期经济效益,加深开发商对绿色建筑的了解。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有着更多优点,但消费者往往对此不够了解。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渠道向消费者普及绿色建筑知识,制定面向消费者的优惠政策。比如,相关部门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购买津贴,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认可度和消费热度,从而推动绿色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4健全相关政策体系

法律政策体系是全面建设发展绿色建筑的基础保障,健全的法律政策体系能够对政府各项行为、决策进行规范制约,降低政策决策不良影响,改善职能部门管理者过度干预所形成不利因素。一是利用法律技术对各种市场行为实施规范管理,理清各方权责关系,健全理赔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科学引领和扶持相关咨询服务业持续发展,研究设计完善的绿色建筑法律制度。在科学开发、建设、管理规范制度基础上,优化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严格实施资质认定管理工作,优化行业准入。二是及时修订相关法律政策,创建绿色、节能建筑的认证、标识和修改制度,优化建筑工程分级评价机制,对于那些得到绿色建筑资质的实施建筑分级评价,通过粘贴绿色标签等方式引领市场消费潮流。三是进一步增强执法强度,贯彻落实法律政策核心,因为国内建筑领域相关法律宣传不足,降低大众法制观念,导致建筑领域人员出现知法犯法的现象。为此需要持续扩大绿色建筑工程的法律政策宣传力度,各级政府注重绿色建筑相关方针政策宣传工作,健全绿色建筑和节能设计相关法律监督机制。因为绿色建筑涉及多个参与主体,彼此关系十分复杂,需要不断增强执法监督强度,注重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机构监管强度。

4.5合理应用绿色施工技术

以反向支撑绿色建筑理念第一,墙体保温施工。外墙内保温系统主要由保温层和防护层组成。该技术目前较为成熟,具有安全,易操作的优点,对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特别是旧城改造项目,采用内保温系统具有较大优势。外墙内保温一般选用住建部推荐的技术体系,如复合板内保温系统、有机保温板内保温系统、无机保温板内保温系统、保温砂浆内保温系统、喷涂硬泡聚氨酯内保温系统等。目前,国家大力支持绿色建筑,着力发展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技术、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技术、自保温技术和其他墙体保温新技术新材料,以提升墙体保温工程质量与品质,未来建筑工程外墙保温技术将更加成熟可靠。第二,门窗节能技术。为了保证室内的保温效果,应从以下三点着手:一是采用无污染的新型门窗材料,例如为了防冻,可以选择防眩光减反射的玻璃,既可以获得更多的阳光,也可以更好的防止反射造成民众眼睛不适。二是控制好门窗生产环节的品质,严格控制焊接和打胶工艺,避免因密封性不好而造成的室内能源损失。

结束语

建筑工程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应当构建环境友好、技术创新和低成本消耗的管理体系。本文认为,低碳经济需要绿色建筑理念的不断推广,强调以绿色工程技术助推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还要优化建筑发展目标,以低碳环保为中心,充分考虑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持久性,关注不可视化的成本,积极体现建筑的生态效应,同时给予绿色建筑企业以必要的资金支持,促进相关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突破绿色建筑发展瓶颈,实现行业的不断升级。

参考文献

[1]胡晓娜.绿色经济理念在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应用实践探索——评《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学》[J].工业建筑,2021,51(02):214.

[2]张妙.关于绿色建筑的经济价值与成本效益的研究——以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项目为例[J].房地产世界,2021(3):4-6.

[3]何佳.基于绿色经济理念的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2):207-208.

[4]韩春媛.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J].建材技术与应用,2020(6):49-51.

[5]吕宇前.绿色经济理念下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10):83-84.

[6]谢婉君,李晓娟.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经济评价研究[J].上海节能,2021(8):832-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