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1

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向雪梅

达州市达川区管村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达州635771

心理护理的实施一定要有具备专业心理学知识的护理人员进行,产妇的心理情况十分复杂,不同时时期会有不同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的心理情绪需要应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结合产妇的实际状态,合理的运用护理方式有利于促进产妇的心理健康。

1.孕产妇的心理特征

产妇在进入医院待产过程中不仅会担心自己的生命健康,还会忧虑腹中胎儿的身心健康,产妇的特殊情况使得其心理具有如下心理特征:其一,害羞。怀孕涉及到性生活和生殖等较为隐私的问题,因此一部分产妇在离开自己日常熟悉的生活环境,进入到陌生医院,就会保持高度的谨慎,不愿意和医护人员沟通。尤其是未婚先孕以及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女性大多数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害羞心理。其二,忧虑。第一次生产的产妇由于看到亲朋好友或者是网络视频中分娩过程中痛苦的经历而出现忧虑心理。而第二、三次生产的产妇则会受到上一次生产的影响而出现忧虑心理。其三,恐惧。一部分产妇在妊娠以及生产期间会出现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胎盘早剥、子宫破裂或者产后出血等一系列疾病,在这种情况下产妇由于突然从健康状态变为重症患者,进而使得其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再加上疾病具有突发性、变化快等特点,就会导致产妇出现恐惧心理。

  1. 分娩前心理护理

孕产妇在刚开始进入医院时一般情况下均会出现紧张、忧虑等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就需要积极、热情的为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包括洗手间的位置、主治医生的办公室、缴费处、热水房等,使产妇对医院环境有一定的了解,消除其陌生感。同时还需要对产妇的既往病史进行深入的调查,明确产妇对分娩过程的了解程度,以便为后期治疗提供依据。通常情况下,产妇在分娩前最担心的莫过于是否可以顺利完成生产?作为医院产科的护理人员,需要有足够丰富的临床经验,明确产妇在正常分娩时所需要具备的生理条件,再结合产妇的心理情况以及自身的身体机能,引导其进行心理调整,缓解其紧张、忧虑的心理,是产妇能够更好的适应陌生环境,可以对自身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的调节,提升产妇治疗依从性。

  1. 分娩中心理护理

产妇在最开始生产过程中均会出现宫缩不规律的情况,进而使得产妇出现焦虑、烦躁,逐渐失去信息、耐心等情况,此时产妇极有可能会出现拒绝试产、要求剖宫产手术以结束妊娠的。出现这种情况时护理人员需加强对产妇的关心,尽可能用温柔的语气抚平产妇焦躁的情绪,同时为产妇播放分娩过程视频,告诉产妇宫缩不规律属于正常情况,在实际分娩过程中还会出现见红、羊水早破的现象,教予产妇在出现这样症状时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应对,使产妇明确自己生产处于哪个阶段,使其可以在心理上切实接受分娩给身体带来不一样的变化。另外,在分娩过程中护士也需要在旁边不断的鼓励孕妇,提升其自信心,使其可以更好的配合助产师。

  1. 分娩后心理护理

产妇在结束生产后,一般情况下均会感受到筋疲力尽,有些产妇还会由于子宫收缩而感受到格外的疼痛。在看见刚出生婴儿时除了能感受到初为母亲的快乐和喜悦之情,还会有手足无措的感觉,此时产妇就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面对这样的情况护士需要对产妇的家属进行指导,嘱咐家属要照顾好产妇的饮食和心情,使产妇可以一直保持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同时也要教予产妇正确的喂乳姿势,为产妇详细讲解早开奶、纯母乳喂养的优点以及正常婴儿大、小便频率,帮助产妇在产后进行自我恢复。

结束语:

只有和产妇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才能更好的了解其心中所想,才能做好心理护理。通过与产妇的接触,深入了解其心理变化,同时通过加强分娩前、中、后的心理护理,使得产妇可以拥有更好的状态面对分娩过程,提升其配合度,增加分娩成功的概率,同时还能提高护理质量,有助于加强护理人员自我修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