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肠息肉,该怎么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1

发现肠息肉,该怎么办?

蔡美雪

中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  四川  成都610000

1.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也被称为小肠腺瘤,是存在于肠腺体上皮等部位的良性肿瘤,高发于回肠等部位,体积小并且呈现为肉样生长。

简单来讲,肠息肉就是在人们体内肠道上生长的肉疙瘩,肠息肉在人体内部消化道各位置均能生长,结肠与直肠较为高发。医师未明确病理性性质前,肠息肉均称为结肠息肉。肠息肉生长与发展主要受饮食因素、遗传因素、炎症因素、排泄因素等因素影响,常规检查就能发现,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腹部疼痛、长期便秘等症状,发现后需要通过手术消除。

2.为什么会患上肠息肉?

2.1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加,肠息肉发病率直线提升。

2.2饮食因素

若人们长期、大量食用低纤维素、高脂肪的食物,少食用绿色蔬菜及水果等富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极易引发肠息肉。究其原因,若食物中脂肪成分比例>40%,极易发生肠息肉,若脂肪成分比例<15%,则不易发生肠息肉;高脂肪能刺激胆酸分泌,在细菌与胆酸作用过程中逐渐发生肠息肉。

2.3生活因素

    第一,长期吸烟饮酒的群体极易发生肠息肉。根据相关研究可知,吸烟史≤20年的群体常常形成较小的肠息肉,但是吸烟史>20年的群体常常形成较大的肠息肉

第二,长期久坐且不运动的群体极易发生肠息肉。

第三,缺少良好生活规律及习惯的群体极易发生肠息肉。

2.4胆汁代谢紊乱

经过胆囊切除术等手术的群体,胆汁流动方向、排出时间等产生一定变化,肠内胆汁酸变多。经过相关研究可知,胆汁酸、石胆酸及代谢产物等均会引发肠息肉,严重时还会发生癌变。

2.5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引发肠息肉的重要因素之一,约10%-30%的肠息肉患者伴有家族病史。若家族中曾经或现在正有人患有此病,其他成员极易发生此病。此外,患有消化道癌、子宫癌的患者也易患上此病。

2.6炎症因素

若患者肠胃道有长期、慢性炎症,极易发生炎症性息肉,例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炎症刺激下,患者溃疡面、粘膜区的溃疡愈合后,周边会出现瘢痕,瘢痕收缩过程中促进粘膜逐渐突出,表层出现息肉状。同时,溃疡表层肉芽生长后凸起,周围粘膜生长覆盖后就变成了息肉。

3.肠息肉的症状都有什么?

    根据上文可知,多数肠息肉患者症状不显,在常规体检中发现患上此病。但是部分肠息肉患者会伴有腹痛、血便、脱垂等症状,并且不同类型的肠息肉具有不同的症状及特征。

4.发现肠息肉后应该怎么办?

4.1及时治疗,提升治疗效果

    因肠息肉具有癌变倾向,所以患者经医生诊断后应及时接受治疗,保证自身生命健康安全。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治疗手段:

第一,常规治疗。 手术治疗是较为常见且有效的一类治疗方法,若患者暂时不接受手术治疗,医生应根据患者病因及症状开具相应药物,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患者便秘时,可开具乳果糖;患者腹泻时,可开具蒙脱石散等;患者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时,可开具柳氮磺吡啶、免疫抑制剂等。同时,医生应叮嘱患者3个月-6个月左右复查一次。

    第二,手术治疗 。术前,医师及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空腹8小时左右,服用泻药清肠,方便后续手术。

   常见手术为经腹与直肠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黏膜剥离术、高频电切除术等。

4.2科学护理,加快恢复速度

    第一,饮食护理。医师及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食用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高纤维食物不易吸收,进入人体后能促进肠道蠕动,加快食物消化速度,避免致癌物等长期存在于人体内,增强患者的肠胃道功能。同时,禁止患者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动物脂肪等,此类食物会加重患者的躁动,刺激患者分泌胆汁,从而转变为具有致癌性的戊酸。此外,患者尽量不要食用红肉,红肉中包含着大量亚铁血红素,高温条件下会变成杂环胺混合物。

    第二,生活护理。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睡眠,按时饮食。患者应戒烟戒酒,烟草会影响体内动脉血和氧融合,酒会加重人体湿热。

第三,定期复查。肠息肉术后,病情严重者3年左右检查一次,病情轻微者5-10年左右检查一次。

    第四,术后护理。手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3天左右,每天定时散步与排泄。3天后,患者可正常生活。1个月内,患者不能剧烈运动或做体力劳动。此外,恢复期间,患者尽量食用半流质食物,3天后正常饮食但是禁烟酒、辛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