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3

静脉输液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刘慧聪

梁山县人民医院   272600

【摘要】目的 分析在静脉输液治疗中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8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时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各位患者在静脉输液时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关键性原因并针对不良反应探究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病例中疼痛类型32例、发热类型7例、静脉炎类型10例、过敏类型12例、空气栓塞类型3例。结论 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以及不良反应类型众多,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规范操作,加强预防,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

关键词】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因素;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为多见的给药方式之一,这种治疗方式因为操作方便、药效发挥较快以及利用度高等特点而成为应用广泛的治疗手段[1]。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这种给药方式可以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比如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选择静脉输入给药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药效发挥作用,使药物充分利用,但是静脉输液会使药液在患者体内通过血液循环的方式流经全身,因此该方式也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产生输液反应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对患者造成生理方面的损伤[2]。同时也会对患者心理造成影响,致使患者对于操作人员不信任,降低治疗的配合度。且相关研究表明,静脉输入给药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的种类也因患者而各不相同,这种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也会增加诊疗的风险[3]。而这种不良反应的产生机制又是十分复杂的。所以,针对静脉输液时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需要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协同配合。患者需要信任医护人员,而医护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对于各项输液反应的处理操作都应十分熟练,且对于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提前判断,预见性的消除药物不良反应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负面影响[4]。基于此,本文就纳入的68例静脉输液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相关分析,通过回顾各位患者的输液环节以及不良反应等临床信息的方式确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关的护理措施以便于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阐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8例静脉输液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入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14-78岁,均值(46.25±3.27)岁;疾病类型为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盆腔炎等常见的疾病。病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诊断均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治疗;(2)患者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3)患者近期没有接受其他影响本次研究的药物治疗。排除标准:(1)依从性较差,不愿配合的患者;(2)合并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3)合并精神、智力障碍患者。

1.2方法

对于本次纳入研究群体的68例静脉输液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仔细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输液环节的操作流程以及患者自身的个性信息等多种因素,总结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潜在原因,针对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合理化、针对性、可实行的护理方案。

1.3指标观察

1.3.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于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时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纳总结。

1.3.2使用药物类型:记录并整理在静脉输液时导致患者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型。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整理68例静脉输液产生不良反应患者的相关数据,计数数据以百分数(%)来表示,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分别进行χ2检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通过统计可以得出,本次研究中共出现5种不良反应,其中发热类型36例占总体52.94%,疼痛类型7例占总体10.29%,静脉炎类型10例占总体14.71%,过敏类型12例占总体17.65%,空气栓塞类型3例占总体4.41%,发热类型相比于其他不良反应类型所占比例最高,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类型

发热

疼痛

静脉炎

过敏

空气栓塞

例数(n)

36

7

10

12

3

所占比例(%)

52.94

10.29

14.71

17.65

4.41

2.2药物使用类型

经统计得出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大致分为4类,其中抗菌药物38例占总体的55.88%,抗病毒药物15例占总体的22.06%,中药药物5例占总体的7.35%,消化系统药物6例占总体的8.82%,血液系统药物4例占总体的5.88%,抗菌药物相比于其他类型药物占比成分最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药物使用情况[n(%)]

类型

抗菌药物

抗病毒药物

中药药物

消化系统药物

血液系统药物

例数(n)

38

15

5

6

4

所占比例(%)

55.88

22.06

7.35

8.82

5.88

3 讨论

3.1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通过对于静脉输液案例分析总结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药物热原量超标,虽然各项药液单独使用,其热原量都保持在规定的合理范围之内,但是当患者需要接受多种药物联合给药时可能会使热原物质超标[5];(2)不溶物质含量过多,单独给药在临床治疗中不会超过限量,但是当多种药物共同作用时可能会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整体药液中不溶物质的浓度大幅提升,尤其是静脉输液药物为中药药物,其药物成分十分复杂,在静脉输入血液后可能会因为氧化反应导致血液中的不溶物浓度超标,从而对于患者血管壁形成刺激,降低血管壁的光滑度[6];(3)药物温度不适,给药过程中药物的药性也会与药物的温度有着紧密联系,当药物的温度不适宜时可能会对药物药性造成一定影响。比如当环境温度过低时,甘露醇可能会析出结晶,如果将其由静脉输入血液中会使结晶在血管中累积从而引发炎症;而一般药物的温度都不宜过高,因为温度较高会使药物在血管中的流速过快,这会使得药物无法与血管壁充分接触,导致药物不能附着于血管壁上发挥药效;(4)药物溶剂的种类,不同种类的药物溶剂对于人体刺激的程度有所不同,比如葡萄糖溶液对于人体血管刺激较小,而氯化钠溶液对于人体血管刺激较大,每位患者的体质各不相同,如果患者的耐受程度较低可能会因为药物溶剂的刺激而产生不良反应[7];(5)高渗作用,当药物具有高渗作用时也可能会引发静脉炎。主要因为药物在经过静脉输入后会使血管壁细胞中的水分子移向渗透压较高的地方,从而导致血管壁的细胞失水而损伤,在临床给药中容易产生高渗情况的药物主要有右旋糖酐、甘露醇、复方氨基酸等。相关研究表明静脉炎的发病概率与渗透压的高低有着相关关系;(6)药物PH值异常,当药物的PH值不处于合理范围内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由于人体PH值正常水平应维持在7.4左右,而静脉输入药物的药物浓度应维持在4~9之间,如果药物的PH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损伤人体血管壁的细胞从而引发静脉炎,相关研究表明药物溶液的PH值在较低水平时,PH越低越容易引发静脉炎[8]

3.2护理干预措施

针对不同不良反应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行防治。主要内容为以下几方面:(1)如果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出现面色苍白、身体寒颤并且心率加快可发展成为高热。当患者体表开始发热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治疗,让患者躺平休息并时刻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对于发热患者采取有效的物理降温措施并及时上报给医生,遵循医嘱处理;(2)如果患者静脉出现红线且伴有轻微疼痛以及不适感即可能存在静脉炎。可以通过捂热滴管或者是给药干预的方式降低静脉炎发生概率。如果患者出现静脉炎可以选用中西药进行治疗,常用西药有地塞米松、硫酸镁、山莨菪碱等,且因为硫酸镁效果良好且价格偏低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医方面利用芦荟、马铃薯以及海带等可以减缓静脉炎症状,且中医药材对人体副作用较小且可以防治静脉炎,因此其具有不错的医用前景[9]。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局部静脉发生感染。根据静脉输入药物种类、特性和患者血管情况、疗程长短等,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并做好固定,避免刺激性药物溢出血管外;(3)如果患者在静脉输入治疗过程中感到胸闷、呼吸困难等情况,需要立即停止输液并对患者进行氧气支持,让患者静卧休息,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在进行静脉输入治疗前需要检查注射器内的空气是否排尽、输液装置是否存在漏气现象以防止空气栓塞的现象发生;(4)对于输液药物产生过敏是不良反应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多是由于抗菌药物以及中药药物的使用。在对患者进行试敏环节中检测结果表现阴性,也有可能存在延迟性的过敏反应。如果患者出现皮肤瘙痒、气短心慌甚至过敏性休克等临床表现时需要停止输液并更换输液器以及药液。遵医嘱给患者注射葡萄糖溶液或者地塞米松并给予氧气支持。为了尽量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了解患者相关病史并加强关于配药相关知识的学习,加强预防[10];(5)如果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腹痛腹胀恶心以及呕吐等情况可能是因为药物引发的胃肠道反应。如果患者反应程度较小则可以转移患者注意力,降低输液速度,嘱咐患者多喝水,以便于输液可以顺利完成,如果患者反应程度较大则应停止输液并介入药物治疗;(6)为了减缓患者在输液时感受的疼痛程度,护理人员应选择合理部位进行注射,避免在血管较细以及关节等部位进行穿刺,药物浓度应合理稀释,输液速度应适当调整。如果药物浓度过高或者输液速度较快也会为患者带来一定的疼痛感。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滴管进行捂热处理或者与患者进行交流转移其注意力,这些方式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11];(7)引入药学服务,药学服务即护理人员通过自身的药学知识以及专业技术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与用药相关的各项服务。在防止静脉输液中产生不良反应的应用中,护理人员需要熟记患者的基本资料比如年龄、性别、身体功能状况等,同时还要熟悉治疗采用药物的药物原理、搭配禁忌、药物剂量以及使用方法等等,将患者信息与用药信息结合在一起制定针对患者的个性化输液方案;(8)用药原则,如果静脉输入药液需要将药物混合,应注意药物的添加顺序,应先添加浓度高的药物,再将浓度相对较低的药物依次加入。如果混合药物中有有色药剂则需最后添加,有利于观察溶液中是否有沉淀物。如果使用药物为新型药物,由于不了解该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是否具有拮抗作用,所以尽量单独使用。如果需要对患者进行多次静脉输液,应该预见性的调整注射部位,避免对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总而言之,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注重临床实践的总结,将以往处理不良反应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为理论知识为之后的临床用药提供科学指导。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也意味着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业务能力,从而提高静脉输液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参考文献

[1]乐迎春,高建红,曹敏等.精细护理对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患者VAS评分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4):57-59.

[2]张海珍.系统护理干预对静脉输液患者心理状态与不良反应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2,17(11):101-103.

[3]陈伟,夏旭霞,章月照.全程规范化护理体系对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22,31(01):98-101.

[4]王彩霞,崔静.护理管理干预对老年静脉输液患者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04):476-477.

[5]胡东丽,孙晓飞.护理风险管理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不良事件、依从性及护理风险意识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21,28(02):71-72.

[6]王春丽.预见性护理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01):236-238.

[7]蔡彩缎,蓝金香,钟彩梅.系统化护理对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5):13-15.

[8]谭艳柳,唐女惠,陈晓.护理风险管理对头皮静脉输液患儿不良事件及输液依从性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9):77+89.

[9]许雪梅,许富贵,曹灵芝等.优质护理对使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乳腺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1):262-263.

[10]杨淑霞.精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患者VAS评分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7):135-135.

[11]许稼强,刘岩.风险防范式护理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静脉输液安全及心功能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13):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