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普瑞疗法对于女性经痛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1

  英普瑞疗法对于女性经痛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段国香

【摘  要】目的:观察英普瑞疗法对于女性经痛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本院女性经痛患者100例,依据干预方法分为英普瑞疗法组、常规性疗法组两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英普瑞疗法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性疗法组(P

【关键词】女性经痛;常规性疗法;英普瑞疗法;疼痛程度;生活质量;5-羟色胺;满意度

经痛是妇科常见症状,将诸多不便带给了女性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前列腺素升高、精神因素等是其诱发因素,会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临床积极干预。本研究统计分析了2020年2月-2023年2月本院女性经痛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观察了英普瑞疗法对于女性经痛患者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本院女性经痛患者100例,依据干预方法分为英普瑞疗法组、常规性疗法组两组,各50例。英普瑞疗法组50例患者年龄16~27岁,平均(22.23±3.51)岁,在病程方面,1~3年27例,4~6年23例。常规性疗法组50例患者年龄17~28岁,平均(23.02±3.52)岁,在病程方面,1~3年28例,4~6年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经痛的诊断标准[1];②均为女性。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②中途退出。

1.2 方法

1.2.1 常规性疗法组

指导患者用药,向患者讲解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

1.2.2 英普瑞疗法组

运用英普瑞疗法,通过英普瑞温热模式工作,操作部位包涵:腹部+臀部+大腿动脉附近,这样的工作可启动细胞数为1000多个/s,进行300多万次运动,将线粒体酶激活,达到细胞赋能。以较快的速度将细胞离子通道打开,将细胞生物热能(内生热)产生,将基础体温提升,给细胞重新提供营养,将机体免疫力增强。以及促进整个卵巢与子宫的整个循环系统正常工作。

1.3 观察指标

随访3个月。①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分别0~10分、0~100分,分别表示无痛~剧痛、低~高[2];②满意度。分为不满意、较满意、很满意3项。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8.0,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血清5-羟色胺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英普瑞疗法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性疗法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

组别

n

时间

疼痛评分(分)

生活质量评分(分)

英普瑞疗法组

50

干预前

5.88±1.10

55.23±6.37

干预后

2.88±0.47

88.15±5.68

常规性疗法组

50

干预前

5.85±1.08

55.18±6.35

干预后

4.28±0.91

60.15±5.76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英普瑞疗法组患者的满意度96.00%(48/50)高于常规性疗法组84.00%(42/50)(χ2=4.0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n(%)]

组别

n

很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英普瑞疗法组

50

33(66.00)

15(30.00)

2(4.00)

48(96.00)

常规性疗法组

50

19(38.00)

23(46.00)

8(16.00)

42(84.00)

χ2

4.000

P

0.046

  1.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英普瑞疗法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性疗法组。英普瑞疗法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常规性疗法组,原因为英普瑞疗法只需40 min就能够使子宫温暖,以最舒适的技术将痛、淤、病等问题即刻解决,且具有持久的效果,因此能够对经痛进行调节,将低体综合征/下腹部坠痛恢复过来[3]

综上所述,英普瑞疗法对于女性经痛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常规性疗法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河清,王富春. 近5年针灸治疗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23,40(1):75-78.

[2]金祥慧,王富春. 针刺治疗痛经的研究概况[J]. 中医药信息,2022,39(8):80-84.

[3]马萧童,刘耔宜,强昆,等. 原发性痛经机制及针灸疗效[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2,38(9):1301-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