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铝的检测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2

食品中铝的检测结果分析

余兵

云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食品所 云南 昆明 650223

摘要:食品加工过程中常使用各种添加剂来改善风味或延长保质期。铝在食品加工中被广泛用作稳定剂或膨松剂。然而,铝并非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高含量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因此,本文致力于监测和分析市场上常见食物中的铝含量,并详细描述了检测结果。在样本选择方面,特别关注了油条、面包、膨化食品、馒头和粉丝等食品。通过采集这些样品并进行实验室分析,确定了它们中的铝含量。研究结果显示,这些食品中的铝含量普遍存在,但与安全标准相比,大部分食品的铝含量仍然在允许范围内。因此,消费者可以继续合理食用这些食品,但也需要了解铝摄入的限度。

关键词:食品;铝;检测结果;分析

食品加工过程中常使用各种添加剂来改善风味或延长保质期。然而,一些面制品中存在着食品中铝含量超标的问题,尤其是在使用含铝添加剂如明矾和铵矾时。过量摄入铝元素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特别是对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和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并加以控制食品中铝元素的摄入量。此外,铝还与钙和磷的代谢吸收有相互作用,可能引发骨骼问题和影响胎儿正常发育。本文旨在检测市场上常见的面制食品中的铝含量,并评估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我们选择了油条、粉丝和方便面等三类食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查样品并进行实验室分析,获得了铝含量的具体数据。这将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食品选择依据,同时也为食品行业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消费者的健康权益。结果显示,部分面制食品的铝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制。这提示我们需要加强对面制品生产过程中添加剂使用的监管,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同时,本研究还探讨了降低面制食品中铝含量的潜在方法,以帮助食品行业制定更加健康和安全的产品。

1检测试验材料及检测方法

1.1样品准备

本次检测所用样品来自当地市场、超市和早餐店等。

1.2检测仪器设备

Thermo Fisher公司iCAPRQ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电子天平、可调式控温电热炉、可调式电热板、恒温干燥箱、微波消解仪。

1.3试剂及配制

本次检测所使用的试剂包括硝酸溶液、硫酸溶液、硝酸溶液和硝酸溶液。其中,硝酸溶液的配制为将1ml硝酸与99ml水混合均匀,硝酸溶液的配制为将5ml硝酸溶液与95ml水混合均匀。

1.4试样制备

取得样品先进行粉碎,然后取约30g样品放置于85℃恒温干燥箱中干燥4小时备用。然后在微波消解方法中,首先称取0.2g-0.8g固体样品,并放置在微波消解内罐中。加入约5ml-8ml纯硝酸溶液,并盖上内罐盖并拧紧外盖,将其放置在微波消解仪中。根据微波消解仪的设定条件,如从室温升至120℃,在5分钟内升温,然后保持恒温5分钟;接着从120℃升至160℃,在5分钟内升温,然后保持恒温5分钟;最后从160℃升至180℃,升温时间设定为10分钟,保持恒温5分钟。消解完成后,待消解罐冷却至室温,将其取出并在电热板上进行酸化处理。当样品近干时,放置冷却至室温,用少量水洗涤,用水定容至25ml,混匀备用,同样地进行试剂空白试验并最终定容。

1.5样本检测

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检测食物中的铝元素。铝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并且可以通过食物摄入进入人体。ICP-MS结合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源和质谱仪的优势。该技术首先将食物样品进行消解处理,使其中的有机和无机物质转化为可溶性形式。接下来,将样品喷雾成微小液滴并引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中,产生高温等离子体。在等离子体中,样品中的铝元素被电离和激发,生成特定的质荷比离子。这些离子通过质谱仪进行分离和检测,根据其质量和相对丰度确定样品中的铝含量,ICP-MS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能够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铝元素。

通过以上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定条件,能够准确地测定食品样品中铝的含量。这些设定条件有助于保证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分析样品的吸光度并与标准试样进行比较,可以确定食品中铝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检测结果与分析

2.1检测结果

通过对本地超市、市场等地方的面制品取样,油条取样总数为20份,其中合格样品数为5份。粉丝样品取样总数为30份,合格样品数为12份。方便面取样总数为15份,合格样品数为12份,表1为检测结果。

表1食物铝含量检测结果

样品

油条

粉丝

方便面

取样数量

20份

30份

15份

合格总数

5份

12份

12份

合格占比

25%

40%

80%

2.2检验结果分析

在油条样品中,仅有25%的样品的铝含量符合国家标准,而15份样品中有15份不合格,其中有些样品甚至超过了标准的六倍。较高不合格率主要归因于油条制作过程中缺乏监管和规范,小商贩为了提高产品的口感或卖相,通常会过量添加食品添加剂,导致铝含量超标。

在粉丝样品中,合格率还不到一半,仅有12份样品的铝含量达到了国家标准。

在方便面样品中,有80%的样品符合国家标准,合格率较高。然而,这个合格率仅是与其他样品相比,并未达到标准要求。方便面作为一种受人们喜爱的食品,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消费。然而,方便面中的添加剂种类繁多且营养价值有限,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其摄入量。分析检验结果显示,面制食品中铝含量普遍存在超标问题。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生产过程。消费者也应该注意减少对含有过高铝含量的食品的摄入,选择更健康的饮食方式。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替代添加剂和改进制作工艺,以提供更安全、健康的面制食品选项。

本次抽样只涵盖了三类含铝食品,其他含铝食品的情况尚未知晓。这些数据表明,食品中铝含量超标问题普遍存在,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风险。针对食品中铝含量问题,国家卫生监督部门应当加强监督力度,严格控制食品中铝的添加量,并对不合格食品进行严厉查处。同时,作为消费者,我们也有责任树立健康意识,尽量避免摄入含铝食品,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更应严格控制铝摄入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补充新鲜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硒)的食物,帮助身体排除过量的铝元素,增强身体健康。此外,倡导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选择健康、营养丰富的食品,也有助于预防摄入过量铝。

3、结语

本文针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油条、粉丝、方便面进行了铝含量检测,根据检测分析结果,油条样品的铝含量合格率为25%,粉丝样品的合格率为40%,而方便面样品的合格率高达80%。这些数据表明,在选取的三类食品中,方便面的铝含量控制相对较好,而油条和粉丝的合格率较低。为保障人民的健康,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中铝含量的监管,并制定更严格的标准。同时,消费者也需要自觉减少摄入含铝食品的数量,以维护身体健康。采取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铝摄入量,减少潜在健康风险。

参考文献

[1]刘育金,李春雷,孟强.含铝食品添加剂及其检测技术与监测分析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23,44(07):470-476.

[2][2]薛庆海,董刘敏,王成军等.食品中铝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粮食与食品工业,2022,29(04):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