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1
/ 3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研究

韩庆龙

成都东软学院 大学生创业中心 611844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办高校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为背景,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和策略,旨在提供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深入认识和研究。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近些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开展,以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创造能力和职业意识,进而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成为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中,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158万人,同比去年增加82万人,其中2023年研究生招生数与去年持平,这表明,在毕业生人数连年增加的情况下,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成为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如此的背景下,通过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能力,进而构建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就业指导模式,改善大学生就业困境,缓解就业能力,无疑是推动高校更好实现人才培养创新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要求[1]

一.创新创业教育在民办高校的发展与特点

1.1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中国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的增加,民办高校也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首先,民办高校已经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和课程。许多民办高校开设了一系列的创新创业课程,如创新思维与开发、创新创造与改变、从非商业计划到商业计划等,以提供学生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

    其次,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校组织了各种创新创业竞赛、创业讲座和创业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

 此外,民办高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他们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理念和方法。同时,他们还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如创业项目策划、市场调研和商业模式设计等,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然而,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和平台建设上可能还存在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民办高校还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1.2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植地方经济产业,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走出一条适合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目前,现有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特点

  1. 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和学习模式: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学习模式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不仅提供传统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还提供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和项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样的学习选择和实践机会。在教学方面[2],以创新创业通识课为主干,配合教学培养方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基础课交融,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方向性的开展创新引导和创业指导,形成“专业 + 双创”的课程培养计划,鼓励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在实践指导方面,依托“创新创业项目竞赛”,发展“创新创业项目”,培养扶持“创业团队”的三级培养体系,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指导体系,促进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激励教师指导力度,转变创新创业教学的模式,让教师和学生增强互动性,将课堂翻转,以学生为引领和导向。
  2. 市场导向和实践导向: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的市场导向。强调将创新和创业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创新实践和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是学生能够在贴近真实的创新创业环境中快速适应和发展。
  3. 政策与制度支持:在政策和制度环境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和措施。民办高校能够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搭建起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和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培养环境。
  4. 与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注重与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他们与各类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孵化器和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创业资源。这种合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创新创业的市场需求和实践情况,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影响

2.1 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关系

    当前我国非常注重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特别是从未来和实践的角度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机结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已经成为高校必须面临的现实课题。[3]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创新和创业能力是当前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重要要求之一。通过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市场洞察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决策能力等重要能力,提高自己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需求,更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更具有自主创业的能力。

其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真实地了解和应用创新和创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大学生不仅能够在理论上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还能够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创新创业教育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发展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这些综合素质在就业过程中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和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使他们具备自主创业和职业发展的能力,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2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影响机制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与技能提升: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2. 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活动和实习等实践性学习,锻炼自己解决问题、创新创业的能力。这种培养机制能够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3. 实践平台与资源支持: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通常与企业、政府以及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搭建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学生可以通过实践项目、创业孵化器等平台,接触真实的创业环境和实践机会。这些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能够提供学生创新创业所需的资源和机会,促进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创业经验积累。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3.1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是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应搭建更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实践平台与资源支持、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文化与氛围打造,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供更为扎实的保障。

  1.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首先需要设计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高校应充分利用全国已有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成果,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就业创业课程师资团队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水平,积极开展教学探索和创新,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创新创业相关问题形成自主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4]
  2. 实践平台与资源支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需要提供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 高校应建立企业、学校和科研单位的紧密合作关系,建立创新训练类、创业体验类、创业孵化类实践基地,加强重点地区、重大项目等人才的供需对接,让大学生感性体验企业运营程序,提高实践能力[5]
  3. 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需要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

除了课程设置上,近年来高校也十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打造。每年定期组织教师开展集中学习和业务培训,确保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方法和教学能力始终在线。同时不断吸收对创新创业感兴趣、有经验的相关专业课教师壮大师资队伍,让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平常,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就业能力[6]。同时,高校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聘请许多有实战经验的创业校友、 知名企业家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外师资,与在校师资力量联合形成强有力的导师团队,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获得实践方面的指导,也为有意愿创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经验和帮助[7]

  1. 创新创业文化与氛围打造: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需要塑造创新创业文化和氛围。学校可以组织创新创业竞赛、创业讲座、创业沙龙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同时,要营造鼓励创新、尊重创业者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热情。

3.2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的融合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原则是“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并确立了要在高校“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面向全体高校大学生,并强调结合专业是高校创新创业教

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应当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将创新创业融入专业教育之中的人才培养方案,“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专业教育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8]

四.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的探讨,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需要多方面的策略与方法的综合运用。通过这些策略与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适应力

其次,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知识,使学生具备在复杂和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成功就业或创业的能力。、

此外,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更加灵活和创新,贴近实践和市场,师资队伍多样化,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培育创新创业文化。这些特点使得民办高校能够更好地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4.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展望未来,创新创业教育仍然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深化。首先,创新创业教育应与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和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培养。其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与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相结合,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的人才。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应注重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纯华,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中国成人教育,2023.10:33

【2】冯晓虹 . 基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5):10-11.

【3】刘镜,门宇峰.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才智-创新教育.2019:165

【4】高景春,曹佳欣.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研究.公关世界.2022::82

【5】张晓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教育改革与发展,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1月,第22期:73

【6】李友俊,史清清,杨露.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与研究.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2020年,12月,第24期:195

【7】李亚员,牛亚飞,李畅.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研究的成效与展望[J].高校教育管理,2021,15(4):115-124.

【8】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2015(07)


[1] 陈纯华,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中国成人教育,2023.10:33

[2] 刘镜,门宇峰.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才智-创新教育.2019:165

[3] 高景春,曹佳欣.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研究.公关世界.2022::82

[4] 张晓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教育改革与发展,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1月,第22期:73

[5] 李友俊,史清清,杨露.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与研究.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2020年,12月,第24期:195

[6] 张晓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教育改革与发展,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1月,第22期:73

[7] 李亚员,牛亚飞,李畅.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研究的成效与展望[J].高校教育管理,2021,15

(4):115-124.

[8] 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2015(07)
作者简介:韩庆龙(1988),男,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课题来源: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实践与研究——以四川省民办高校为例(项目编号:NSUJG2022-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