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推广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6
/ 2

论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推广的重要性

李星宇 周秉暄 邓天星

武汉东湖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212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我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近年来,受网络时代的来临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了解不深,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渐渐被他们淡忘,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危机。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因此传统文化在青少年间的推广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青少年、传承、推广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华夏儿女五千年智慧和精华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五千年的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也在潜移默化的增强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以儒家文化为主,道家、佛家等其他文化为辅,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文化形态,除了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国画、书法等还有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等传统思想。另外还有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客观上给中华传统文化带来了相当严重的冲击。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在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领域被迫与西方接轨,导致自主创新不多、水平不高,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缺乏文化创新力、积极进取及变革的精神。这也导致各种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影响已经深入到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严重冲击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文化结构和文化模式。尤其是在青少年人群中存才片面追求西方化、忽视本民族文化的现象。

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带来巨大的压力。一些文化甚至面临失传和消失的困境。根据调查,仅仅2000年到2010年,我国自然村总数就从363万锐减为271万个,平均每天消失一百多个村落。1999年出版的《中国戏曲志》收集了各地民族剧种374种,到2013年,全国仅存剧种286种,消亡了88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的消失速度触目惊心,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迫在眉睫。

当代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缺乏结合当代文化需求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面、科学、系统的挖掘。长期以来我们在传统文化挖掘方面缺乏整体的规划,研究梳理工作各成一派,这就导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阐释不清,存在各种各样的观点,也同时导致目前的传统文化良莠不齐,优秀与糟粕没有明确的界定;缺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在赋予民族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和适宜形式的研究和实践严重不足,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价值观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直到今天都有很高的思想价值,但实践中对传统文化现代意义的理论研究和解读都十分欠缺,这直接导致传统文化无法与向当代需求接轨,缺乏现代传播的基础。

三、如何深入推广传统文化

(1)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身份认同,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未中断的文化体系。我们要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弃之。我们要科学的继承和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成分,同时摒弃那些愚昧、落后的“封建糟粕”部分。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进行创造性的现代化转换,在历史的时空转换中实现与现代社会的对接,井积极引导人们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团要有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遊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私场起来,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机最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觉和国家事业发腰服务。
(2)深入研究拉漏保护中国传統文化。
    目前,世界对中国传統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我们应采收果敢行动,积极开究挖掘保护中国传婉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品性。建议各级改府除了加大对文化建设的硬件投入、重点文化设施的投入外,还要下大力气建立与之匹配的文化管理制廈,比如:对研究整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等项目给子必要的财政资助。通过建立全国及区城艺术委员会、基金会等机构,加大对文化团体和个人的路金扶持。鼓动文学艺术创新及创办众多国际性艺术节,为文化艺术创作和展示,提供适当的平台。文化领域既要政府的财政投入,也要通过市场化运作来谋求发展。应诚少政府资助的文艺团体的数量,同时加大对诸如交响乐、芭蕾舞、京剧院团等重点文艺团体的支持力度,以保证中国传统艺木精粹不断传承。应努力培养健康健全的文化市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艺院团收入来源的多元化,让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充足的物质保障。

(4)在创新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和利用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

民族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创新,才能产生体现时代内容的新文化:只有赋予新生命的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得以传播、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坚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对传统文化中普适性的文化元素,要发扬光大,使之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西方文化中包含的科学精神、民主思想、法制死念、人权理论等文明成果,要兼容井酱,吸收、消化、使之中国化,成为中国文化中浑然天成的一部分,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更加完善。
5.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和世界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要做好普及教育和媒介传播工作。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要常抓不懈。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要开设书法、绘画 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中国传统文化课,重在介绍中国传统思想、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传统风俗习惯、传统文学艺术等,让学生在这门课程中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产生敬畏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干丝万缕的联系而产生历史认同感和归属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发展的联系而产生的文化自信。文化发展的关键是文化教育,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一代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希望,是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播,让传统文化无时无刻、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以此来帮助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中华文明是一盏从未熄灭的明灯,五千年的的历史跌宕起伏,五千年的荣耀从未破灭。身为华夏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1]吴晓明 《文化与文明》

[2]何静《中国传统文化》

          [3]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