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6
/ 3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实践探究

朱拉

云南省房地产开发经营(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650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也有了很大进展。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当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也是促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方式之一。新型城镇化是一个整体发展进程,由农村发展和城市发展共同构成。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城乡关系及协同发展正是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现下我国城市发展速度过快,农村发展速度慢及不充分这问题在当前环境下显得尤为突出。国家要促使整体发展水平稳步上升,就必须解决城乡之间的发展矛盾,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制定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本文就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的实践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乡规划;创新探索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城乡规划实践作为推进城市和乡村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实践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城乡规划实践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新型城镇化的定义和目标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核心,以提高城市化质量和生活品质为目标,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的城镇化过程。其主要目标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文化融合等方面的问题。其核心理念是人居环境宜居、产业结构优化、社会治理共享,以实现城市与农村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发展。通过新型城镇化,我们可以推动城乡规划建设的整体提升,促进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

2新型城镇化对城乡规划建设的挑战

2.1城镇扩张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新型城镇化中的城镇扩张给土地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城镇扩张需要大量的土地来建设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园区等。这导致了农用地和生态用地的转变,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面临挑战。城镇扩张还可能引发土地过度开发、城镇蔓延和土地浪费等问题,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紧张和不均衡。此外,城镇扩张还可能造成土地利用的碎片化和分散化,增加了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的复杂性。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合理规划城镇用地,推进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以应对城镇扩张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2.2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土地资源是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在城乡规划实践中,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城镇化进程中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城市扩张需要大量土地,导致农村土地流失严重。而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农民土地产权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农村土地利用不充分。其次,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土地开发和利用不合理,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破坏。例如,大量农村土地被开发成住宅、商业用地等,而一些新建的城市区域存在着土地空置、废弃等问题,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此外,一些城市区域存在着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例如土地污染、生态破坏等,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负担。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城乡规划实践中得到有效的解决。

2.3产业结构趋同

因为地方经济利益的驱动会带来资源的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一方面,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主要表现为地区工业化思路的基本一致。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工业结构的相似率超过90%,同时,部分地方政府忽视了地区的经济规模和技术条件,盲目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导致重复投资、重组建设,并集中规划某种产业,导致当地产业结构逐渐一致,破坏了正常的产业布局。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存在严格的招商引资考核指标,在考核指标的指引下,地方政府容易产生短视行为,忽略地区实际,盲目上马热门产业。

2.4城乡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社会问题

新型城镇化中城乡发展不平衡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首先,城乡发展不平衡可能导致资源和福利的差异化,加剧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和社会不公平现象。其次,城乡发展不平衡还可能造成人口流失、农村空心化和农村贫困问题,加大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压力。此外,城乡发展不平衡还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如农民工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因此,为了克服城乡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社会问题,需要加强城乡规划和政策协调,提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民的就业和收入增长,实现城乡居民的共同发展和社会稳定。

2.5区域经济转型动力不足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靠高投入、高消耗的模式进行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要求各区域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事实上,区域经济转型动力不足。一方面,发达地区迫切需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事实上,在东部地区,科技创新尚未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仍然面临产能过剩及自然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无法以较快速度实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以上几点新型城镇化对城乡规划建设的挑战和影响,我想通过一个新型城镇化的实例项目来加以说明。2017年,我参与了昆明市的近郊县嵩明县杨林镇嘉丽泽高原体育运动小镇的建设实施过程。这一项目的初衷,是政府与企业联合,响应国家及云南省建设新型城镇化、实施“特色小镇”战略的一个实践项目,在嵩明县杨林镇嘉丽泽这一区域内,利用其特有的生态环境、怡人气候、自然景观等自然资源禀赋,加之原先已经建成的运动项目和酒店设施,在千年杨林古镇镇域内打造出一个与古镇文化及文旅康养高度结合的高原体育运动小镇。

但在这一新型城镇化项目三年的建设实施过程中,由于上文所述的几点原因,使这一项目的建设实施碰到了巨大困难,并最终导致项目未建设完成即流产。

首先一点就是对城镇扩张土地资源的压力,项目之初政府就曾考虑过利用杨林古镇的老镇区域来实行这一项目,但老镇中心的居民众多,搬迁难度过大,完成时限太长,最终才选择了距离古镇中心约1.5公里距离,且已经具备建设基础的嘉丽泽区域来实施这一项目。但这一选址地的转移其实体现的就是新型城镇化对土地资源压力的妥协。第二个问题是土地资源随着国家政策调整而产生的利用与开发不合理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2018年国家严格执行“生态红线”保护之后,嘉丽泽区域内的水域、河流及农田保护区域与原先的规划范围产生了较大的冲突。这个问题其实反映的是初始的项目规划对政策协调和规划整合的一个中长期适应匹配的问题,自始至终,这个问题在项目最后也没有完全解决。第三个问题是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社会问题。这个项目在前期建设完成开放的一段时期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网红效应”,并成功获评2017年度国家住建部第二批“特色小镇”。项目内独特的自然风光及优异的运动休闲氛围使其获得“昆明后花园”的好评,但与此对应的是杨林老镇内的城镇环境和基础设施并未得到太大的改善,因此也出现了“来到杨林嘉丽泽新镇就像到了欧洲,来到杨林老镇就像到了非洲”的笑话。这其实是新型城镇化中发展不平衡的典型表现。

3提高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实践发展的建议

3.1加强政策协调和规划整合

为了提高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实践的发展,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和规划整合。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制定统一的政策框架和规划导则,确保城乡规划和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其次,要促进城乡规划的整合与协同。建立跨部门的规划协调机制,加强城乡规划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实现城乡规划的整体性和一体化。此外,还需要提高城乡规划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协调能力,加强规划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推动城乡规划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社会参与和民众意见的听取,在城乡规划过程中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增加民众对规划决策的参与度,形成共识和支持。通过这些举措,可以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实践的有序推进和可持续发展。

3.2探索适合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土地开发与利用方式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土地资源的供给和利用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需要探索一种适合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土地开发和利用方式,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具体到上文提及的嵩明县杨林镇高原体育运动小镇的例子,在项目规划实施之初,政府和企业应就项目在土地开发和利用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体来说,政府应在在土地开发和利用方面采取了多种方式。如:一是推进杨林老镇土地的集约化利用,通过土地整理、规划等方式,改善老镇的土地利用效率。二是探索新镇与老镇一体化的开发方式,通过新镇和老镇的互动,促进资源的共享和协调发展。例如,通过开发老镇旅游、文化产业等,促进老镇经济的发展,提高杨林镇整体生活质量。三是及时根据国家政策的调整,相应调整规划,加强土地资源保护,通过划定保护区域和限制开发的方式,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资源。

3.3提高城乡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为了提高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实践的发展,需要提高城乡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制定科学的城乡规划指标和评估体系,建立综合评价机制,确保城乡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社会公平等方面的协调。其次,要加强城乡发展的可持续性考虑。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推动低碳发展和绿色经济转型。此外,需要加强城乡规划的长期性和前瞻性,充分考虑人口、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变化趋势,制定灵活和可调整的规划策略,避免城市过度扩张和农村资源浪费。同时,要促进城乡发展的协同与互补。通过建立城乡联动机制,促进产业转移和人才流动,实现城乡经济的互利共赢。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城乡规划的监督和评估,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价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提高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实践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和共同进步。

3.4构建完整的国土空间规划建设机制

目前阻碍城乡一体化,继而阻碍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体制,要将这一体制打破,需要在发展过程中贯彻共享共治共建的发展理念,使当前农村及城市过分失衡的情况得以改变。构建完整的城乡规划建设机制,政府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从当下发展情况出发(发展情况主要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承载能力。人力资源状况及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等),改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转变过去对于“量”的要求,加强对于“质”的要求,设定高标准的发展目标即高质量的发展要求。实现这一点,政府首先要做好城乡体系规划,体系规划的基础是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是空间规划的基础要求,城市及乡村发展过程,承载发展任务的主体为城乡中各单位各区域及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区域及单位之间的空间规划不同,则构建出来的城乡规划建设机制自然也会存在一定区别,为了保证城乡规划,各城镇在进行空间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空间规划进行统一编制,在统一空间规划的基础上,完善区域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政府要对城乡发展要素进行统筹,对城乡布局进行优化。相关人员在进行优化的时候,需要保证空间规划功能性划分的合理性,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之中,都需要设置主体功能区、环保功能区、土地利用功能区及其他相关区域等,区域发展需要以功能性为基础进行整体规划布局。除此之外,在进行规划时,相关人员还需要考虑到土地、人口及资金等各方面因素,确保在满足这些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使城乡规划的优势能够完全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相关人员在规划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镇村的发展现状,着重加强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将规划的作用落到实处,在规划的时候还要考虑到镇村的特色及发展需求,避免出现“千镇一面”的情况。

3.5引入智能科技手段,提升城乡规划实践的效率和精度

在城乡规划实践中,引入智能科技手段是提升规划效率和精度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智能科技手段可以帮助城乡规划实践更好地利用大数据。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获取更加全面、精准的城乡规划数据,帮助规划制定者更好地把握城乡规划的全局和趋势,从而更好地指导城乡规划实践。另一方面,智能科技手段可以提升城乡规划实践的效率。例如,在城市建设中,可以借助智能化技术进行施工管理、质量监督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可以使用GIS技术进行土地分析、规划和监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规划制定的精度。在实践中,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探索智能科技手段在城乡规划实践中的应用。例如,上海市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实现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升城市规划实践的效率和精度。但西北的城市,除了省会等特大城市外,其他二、三线城市的城乡规划智能手段利用还需进一步提高。

3.6合理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首先,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之前,政府要以城市及农村的基本发展状况为基础进行统筹规划。尽管因为经济发展及农村居民生活要求等各方面的原因,我国大部分农村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农村基础设施。但是从全局上来讲,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因为各地乡村基础建设情况及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没有统一标准会对城乡一体化建设造成一定影响,延缓城乡融合速度。因此,政府需要对基础设计建设标准进行统一规划。但是考虑到我国地域比较庞大,不同地区的基础发展状况及经济发展能力都存在一定区别,所以规划建设需要以一个区或是一个县为整体,进行道路、网络、通信、交通及水电建设,尽可能保证农村基础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保持在同一标准。其次,政府需要构建基础设施保障制度。建设基础设施需要由政府进行财政拨款,相应在基础设施出现问题或是当地居民对基础设施建设存疑的时候也会咨询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是一次性的,其是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其具备使用价值,所以在投入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为了减少基础设施在投入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政府需要构建基础设施保障制度,将基础设施保障责任落实,对基础设施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清晰集体经济的产权归属及利益分配。对于一些区域规划不清晰但是环境良好的区域,可以由乡村和城市共同完成保护,加大保护力度,完善保护机制,确保设施保护的完整性及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区域可以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以便于更好地对基础设施进行保护。最后,政府要保证基础设施建设质量。需要构建政府、社会及企业共同为主体的投入体系,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数量,使基础设施的涵盖范围能够更广,优化农村天然气、道路、饮水及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要对基础设施进行编号,使城乡之间能够更好地协和互通。

结语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初步探讨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城乡规划的重要性以及挑战与推动作用。面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扩张、不平衡发展等问题,加强政策协调、社会参与、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是关键。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我们才能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我们要推动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平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进城市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将实现城乡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与乡村。

参考文献

[1]曾莉,田丽丽,康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幼儿园教师文化生活现状调查[J].教育科学论坛,2022(23):54-58.

[2]纪明,曾曦昊.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预测及驱动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2022(9):212-220.

[3]余伟.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村镇发展规划策略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22(20):1-3.

[4]贾崴.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实践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2(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