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理念对城乡规划设计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6
/ 3

绿色生态理念对城乡规划设计的影响分析

朱拉

云南省房地产开发经营(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65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规划的问题也有了很大进展。现如今,我国正处在城乡转型建设发展的重要阶段,如何在城市规划设计当中科学融入绿色生态理念十分重要。基于此,文章就绿色生态理念对城乡规划设计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生态理念;城乡规划设计;影响

引言

随着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乡村发展的重视程度,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做好乡村规划至关重要。合理科学的乡村规划不仅能够协调城乡格局,还能够促进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因此,相关部门要充分结合乡村具体情况,切实解决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从根本上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提高乡村现代化水平。

1绿色建筑理念分析

绿色建筑即处于建筑整个寿命周期内从最大程度上节约材、水、地、能等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加高效、健康、绿色的活动空间,形成和自然协调共处的建筑体。其中绿色并非单纯指代建筑环境绿化以及屋顶花园等措施,里面的绿色主要是建筑于建造、应用中从最大程度上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污染,提高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率。

2城乡规划工作遵循的原则

在我国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城市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就必须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规划,这不仅关系到城市发展的速度与方向,而且还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好坏,所以必须要对城乡规划工作进行严格的管理。城乡规划是国家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城市和农村进行全面安排和部署,通过有效途径对各类土地使用状况、各项建设活动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进行控制和引导,从而有效提高城乡地区生产力、发展经济、改善环境等方面的措施。城乡规划在整个城市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前提保障,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规划工作要想在城市建设中发挥好积极作用,就必须要在遵循一些原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化与完善,这样才能够对我国城市化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有力支持。(1)科学性原则。规划必须要能够有效的指导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在规划工作中就必须要遵循科学性原则,重视前期调查工作,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底蕴、历史传承等多重因素,建立相对应的评价体系,通过指标数据科学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城乡建设的质量和水平。(2)前瞻性原则。所谓前瞻性原则主要是指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必须要具有前瞻性,不能总是盲目地追求速度和规模,而忽视了城市自身的发展潜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3)系统性原则。城乡规划一定要能够系统地对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资源配置、公共设施建设等多方面进行统筹规划,这样才能够使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也才能为我国城市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3我国城乡规划的现状分析

3.1资源短缺

从我国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现状可以看出,在城市建设项目开展期间,占用土地资源较多,对农村耕地范围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水资源紧缺,也是对部分地区综合化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的关键原因。在此情境下需要重点关注水资源循环利用,政府部门需要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一系列规范措施,在此基础上缓解地面沉降等问题,通过此方法优化完善新时代城乡规划设计的基本现状。如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问题,此类情况多发于城市建设当中,在此期间会受各类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3.2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相关部门要做好乡村考察工作,详细梳理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应对措施,以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开展。然而,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部分地区未深入乡村进行实地考察,也没有全面考虑乡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导致美丽乡村建设效果大打折扣。

3.3生态环境恶化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生态环境恶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在城乡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因素。

4绿色生态理念对城乡规划设计带来的影响

4.1强化资源节约意识

为了强化资源节约意识,城乡规划部门需要做好宣传工作,激发居民节约资源的积极性,实现城乡科学规划。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关部门还需要纠正居民的思想观念及生活模式,在新的生活模式下,探索新的资源节约路径,避免在发展过程中忽视生态与自然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升居民对绿色生态理念的认知度,全面树立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为城市资源、能源提供保护,提高城市自身的发展效率与质量。推荐居民采用公共交通设施,加强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其他不可再生能源的保护,充分降低各类资源消耗量。

4.2引入简约设计理念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规划成为各个地区的重点工作,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城乡规划要细化具体的规划要求,要求设计人员保持较高的耐心和责任心,遵守相关设计要点,合理运用乡村景观,大幅增强整体设计效果。因此,设计人员应系统调查和分析乡村的地形地貌特点,深度挖掘乡村景观潜在价值,做到因地制宜,体现景观的生态性。根据城市未来发展规划,考虑到乡村经济实际需求,与相关部门进行多角度分析,确保设计方案落到实处,有机融合城市和乡村景观,突出水体景观和绿地景观的基本特征。同时,引入简约设计理念,设计功能完善的城乡生态系统,并且考虑内部和外部两种环境因素,优化设计方案,展现乡村景观内涵。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设计人员立足于乡村发展具体情况,合理简化城乡规划设计方案。相对于城市景观,乡村景观更加贴近于自然,因此,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应避免为了追求现代化特征,而大规模破坏景观资源。应遵守国家政策和法规,将生态理念与简约设计理念融合,更加系统化地展现景观魅力,加快城乡经济发展步伐。

4.3重视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在美丽乡村规划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使乡村具有个性,还能够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外,相关部门还应重视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从根源上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对此,相关部门可以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如名人宣讲、经典诵读、当地古代文人事迹介绍等;建设一些文化设施,如图书室、文化活动中心等。

4.4建设绿色生态城乡

城乡一体化绿色生态网格构建过程中,需要明确绿色生态新农村的具体建设内容,此过程是实现绿色生态新农村的关键一环。城乡一体化绿色生态网格是城市景区构建的核心内容,需要明确风光带、防护林、绿化带等各类框架建设形式,据此形成生态网格。城市中心区域需要贯彻广场绿地构建,临街构建游园,结合各类绿色项目与街区相融合,以穿插的形式展开建设,保证绿化网格有效铺排,并与市区相连接,确保绿化网格形成整体,融合城市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强化生态系统代谢能力,提高环境质量,充分发挥一体化绿色生态网格的作用。城乡绿化一体化是当前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网格的关键内容,园林绿化是贯穿城郊的纽带。城乡一体化园林建设需要合理控制绿地面积,合理分配绿地范围,保证各地区的绿地形态和功能可以满足兼容性要求,保证绿地功能的多样性,确保绿地可以贯穿市区,成为城乡之间的桥梁。此过程也可以避免城市的畸形发展,据此强化城乡一体绿色生态网格,确保绿色植被与自然景观之间的生态协调性,实现人与自然的良好发展。对于现代化城市绿化,需要尊重生态学原则,按照城乡绿化一体化的目标,建立与城市化相匹配的生态绿化园林,确保城市核心区满足绿化标准。建设乡镇绿化,明确城市与周边乡镇的绿化定位,实现区域间良性过渡,确保城乡规划均处于绿化体系中。在相应方案设定完成后还须有效妥善安排绿化范围,在保留自然山体的前提下进行改造,确保满足封山育林的要求。此过程还须坚持乡镇联合,促进城乡联动,快速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满足生态城市发展需求。还应做到城乡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确保城乡绿化融为一体,满足园林化发展目标,无论是郊区森林还是乡村林荫,均实现绿化成景,最终达成绿化成带的目标。重视城郊森林,加快农田林网的构建速度。此项工作主要针对城郊森林以及城市与郊区之间的过渡地带进行优化,此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城乡绿化的联系,须结合城郊森林公园的具体绿化情况进行设定,丰富树种是主要工作。应充分发挥出农田林网功能,改善小气候问题,减少灾害,保证水系绿化之间的关联,有效利用农田林网减少农业污染。对周围城市的水环境进行优化,尽可能降低农药残留对周围河流和地下水的影响。在树种选择方面,应确保树种能够对地表水中的硝酸盐物质进行淡化。在农田林网建设过程中,应强化郊区绿化的有效衔接,促进城市绿色生态网格的建设。在国内外旅游及绿化建设的相关文献中可以看出,此项设计现已成为农业观光的一部分,因此郊区村落需要绿化的支持,郊区村落绿化现已成为我国绿化中较为重要内容,需要结合属地环境合理选择植被,使其形成景观。为了有效发展村落绿化,需要研究自然植物群落,在保证乡土特色基础之上,与农田林网沟通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绿色生态网格,以此从根本上解决城郊村落绿化问题。

4.5突出乡村景观的实用性

城乡规划设计期间,设计人员应找到乡村景观融入点,突出景观的实用性,在发展城乡经济的同时,构建良好的自然环境,满足人们生活生产需求。将当地农作物与自然景观结合起来,建立多元化的乡村生态产业,在具体建设阶段应围绕乡村特色开展。以新干县为例,井冈蜜橘作为当地特色的农作物,蜜橘种植效益关系到当地村民的收入,与区域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鉴于这一特点,设计人员围绕井冈蜜橘设置地方性景观,不仅加大对当地农产品的宣传力度,还建立地域特征明显的乡村景观,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另外,在具体设计阶段参考时代发展特征,分析城市与乡村景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城市居民创造放松心情的场所,让城市居民真正感受到乡村文化的魅力,增强城乡规划设计效果。

4.6施工管理

绿色建筑施工主要以绿色生态理念指导工作,其中管理工作也不例外,要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绿色管理,力争做好每个环节的资源节约工作,增加绿色建筑在城市规划中的价值。第一,做好施工场地的节约工作。施工过程中会使用一部分的临时用地,在项目竣工后的一段时间内及时拆除,一般情况下,竣工后一个月内需要将临时搭建的设备,如办公室、支撑架等进行拆除。在该项目中,整个施工内容实行了集约化管理,项目用地总面积达到10002.9平方米,其数值是相对较大的。在施工管理中,要尽可能地合理划分施工区域,减少不必要占地面积,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减少对土地的干扰,一方面是为了降低粉尘污染,另一方面是为了缩减土立方的占地面积。第二,做好节材管理。绿色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中的一大体现便在于施工材料的绿色环保以及节约。因此在整个施工作业的绿色管理环节,积极使用可再生材料、合理规划材料的使用情况;做好可再生材料以及可回收物品的回收工作,减少资料浪费;做好材料清查工作,及时调整材料的分配使用方案,减低材料损耗。

4.7重视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除了发展农业以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强乡村景观建设,打造独特的乡村生态景观,促进当地旅游业与服务业的发展。例如,相关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采摘园、农家乐等休闲旅游业,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发展红色旅游。需要注意的是,相关部门要采取多种措施来保证经营场所的规范性、整洁性,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塑造良好的美丽乡村旅游形象。在建设经营场所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尽可能选择节能环保建材,避免工业废弃物污染当地环境;在发展农村第三产业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构建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为主导、融合旅游休闲的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5乡村规划与乡村建设的关系

(1)在乡村规划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农村进行调查和分析,深入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同时还需要对农村的地形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且对于每个村的规划进行充分研究。(2)在具体实施乡村规划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好村庄的基本情况和人口数量,其次就是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发展方向、产业结构等问题。(3)在实施乡村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农村居民的生活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尤其是农村居民的住房问题。(4)在实施乡村规划过程中,需要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到乡村规划之中。(5)在实施乡村规划过程中,需要对农民的生活习惯和风俗进行充分考虑,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村庄发展计划。(6)乡村规划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文化性特点。(7)乡村规划主要是针对农村居民生活而制定出来的,因此需要重点保护农民权益。(8)乡村规划要重视对城市资源以及其他资源进行充分利用。(9)在实施乡村规划过程中,要以农村实际情况为基础,因地制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10)在实施乡村规划过程中,需要及时处理好各项工作与其他工作之间存在的关系。(11)在实施乡村规划过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开展工作。(12)在实施乡村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1)顶层设计和规划思路要清晰:乡村规划需要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指导,制定清晰的规划思路和实施方案。2)考虑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乡村规划需要考虑当地的社会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社区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特征。3)政府与居民的协商:乡村规划需要充分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政府部门需要和居民沟通,协商并制定出可行的规划方案。4)注意乡村地区特点:乡村规划需要充分考虑乡村地区的特点,如产业结构、交通条件、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等因素,以便科学合理地制定规划。

结语

城乡规划设计项目通常涉及各类复杂性内容,通过绿色生态理念的融入与妥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城乡规划设计的整体效率与质量,各地区政府部门需要积极树立正确良好的生态理念,并在多层次、多角度加以分析,全面提升规划设计的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志强.绿色生态理念对城乡规划设计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2,12(15):80-83.

[2]李文杰.绿色生态理念对城乡规划设计的影响分析[J].居业,2021(7):17-18.

[3]马琳.绿色生态理念对城乡规划设计的影响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4):7.

[4]杨烨.绿色生态理念对城乡规划设计的影响[J].住宅与房地产,2019(18):106.

[5]韦宝婧,胡希军,朱满乐,等.基于CiteSpace的我国绿色生态网络研究热点与趋势[J].经济地理,2021,41(9):174-183.